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发病时间和17年前SARS的发病时间很相似,当年SARS是从2002年11月广东发现第一例到2003年8月北京最后一例治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第一例患者是2019年12月16日发现的,那么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有没有受到天气的影响?天气热了病毒会不会消失呢?
气温低更容易出现病毒流行
每年到了东春季都是各种传染性疾病的高发季节,普通感冒、流感、禽流感都是这个季节高发,因为在气温低病毒在外界存活时间增强,感染人的机会增加,所以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和非典出现的时间比较接近。
随着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增高,病毒在外界的存活的时间下降
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资料还比较欠缺,考虑到新型冠状病毒和SARS的比较接近,可以参考以往对SARS病毒的研究资料。SARS-CoV在环境中存活的时在室温条件下(22-25度),病毒的活性在5天以后开始降低,3周后完全失活;在38度,病毒失活的速度明显加快,如配合高湿度(>95% RH),则进一步加快,24小时左右就失去大部分活性。
那是不是到了夏天气温一高,新型冠状病毒自己就死了,疫情就没了?当然不可能。
在间接传染方面,尤其是带病毒的污染物,更高的温度和湿度,确实会使病毒活性降低更快。但对于直接近距离的飞沫传染,环境气候因素影响很小。因为飞沫基本不受到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总之要想早点结束这次疫情,不能寄希望于气候回暖,而是要靠我们奋战在一线的白衣天使,作为普通老百姓要落实好隔离措施,出门搞好自我防护,疫情才能早点结束。
另外一种说法
对于天气热了病毒就会自行消失的说法儿,我不敢苟同。之所以有人会产生这样的预估,其实就是基于当年非典疫情发展的一种判断。非典最早是于2002年11月16日在广东顺德爆发,于2003年7月13日基本结束,持续时间长达8个月之久。此次新冠病毒疫情的发生时间与非典相近,是否意味着气温升高,病毒就会失去活性,逐渐消失的话题,众多网友见仁见智,争论不休。对此,有关专家明确表示,目前处于新型冠状病毒防治初期,研究工作刚刚开展,病毒会不会因为气温升高失去活性,科学上还没有结论。
那么,气温的高低对病毒的活性有什么影响呢?
首先,不可否认,天气对病毒传播有着重要的影响,气温陡降陡升不仅会降低人体对病毒的扺抗力,也是病毒传播乘虚而入的原因。大家都知道,人们在季节交替时尤为容易引起病毒感染,比如流感等,这也是老话“春捂秋冻”的道理所在。相关资料也显示,湿度太高太低都不利于病毒存活。一般来说,偏干的环境利于病毒存活和传播。但也有学者提出,75%左右的湿度最有利于病毒传播。温度方面呢?病毒不耐热,但太冷传播力也不行。研究表明,冬春之交时病毒时最凶猛,非典疫情和此次疫情的爆发时间,都是这个节点,气温大概范围在20度左右。
病毒在雨雪偏少环境中,比如容易蔓延。秋冬季节和冬春季节交替之际,冷空气频繁出现,是最易遭受病毒攻击的时间段。所以,我们必须注意保暖,注意休息,多饮水,戴口罩,做好自身防护。另外,病毒对干燥、日光、紫外线,甚至空气质量等也很敏感,当冠状病毒暴露在实际的外界环境中时也存活不久。在目前北方的温度和湿度下,白天相对干燥的日光照射下,冠状病毒体外存活时间不会超过几分钟。
据权威专家研究表明,56℃30分钟即可使病毒全部灭活,在室温25度左右时,病毒很快会丧失传染性,也就是说,温度越高,病毒存活时间越短,当年非典疫情结束节点也正是夏季。有人问,晒太阳是否可以灭活病毒,当然不能了。不过,天气晴好的时候,把家里的衣物被褥经常晒晒太阳也好的,还有保持室内通风、通气、空气流通,也会提高人体对病毒的抵抗力。
但是,我们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气温的变化上,这是非常危险和愚蠢的,当年的非典疫情也是在全球共同的努力下,才取得了最后胜利。何况,当下正是此次战“疫”的关键时刻,更需百倍警惕,奋勇作战。此次病毒传播之快之广,令人震惊。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成员蒋荣猛表示,新冠病毒在温度环境合适的情况下,可存活5天。所谓的因为夏天到了,天气变热就消失的论调,那是不可能的。
因此,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我们每个人都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听从政府安排,做好自我保护,不给国家添麻烦。我们坚信,有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有社会各界的一致努力,一定会战胜肆虐的疫魔!
不会,顶多休眠了,潜伏到土里面去了。俄罗斯那边从一万多年前的冻土中都能找到休眠中的病毒,凭地表温度想要毁灭这种介于生物与非生物之前的东西是困难的。也就沸水这种能把蛋白质都破坏掉的温度能弄死它。只能希望它玩累了自己觉得无聊就休眠去了吧。这种东西就好像是老天爷为咱们人类特制的微型炸弹一样,哪天人的恶做多了就给咱们再来这么一下。所以还是得心怀善念,科学发展,知足常乐,被贪欲,享乐所推动的经济发展,终究也会埋葬在贪欲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