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终于拿到了驾照,有心想入手一辆经济适用的代步车,以解刮风下雨之苦。拿着自己平日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去买辆车自然分外慎重。从国产车起到合资品牌,在我预算范围内的所有车型看了一个遍,最后发现日系车无论是外形、配置、价钱、性能均表现突出,就在我快要决定的时候,好心的同事来了。
“日本车不能买啊!”
“可我觉得日本车性价比还挺高的啊,返修率也低。”
“好也不能买!”
“……”
一阵压迫感扑面而来。
同样的话,我表哥也跟我说过。而我的朋友猴子因为惧怕被砸车,在选车之初就直接将全系日本车排除之外。
我打开百度搜索引擎,在里面输入“该不该买日本车”,一下会跳出很多阴冷的咒骂和暴力的煽动。
这些言论有着简单的逻辑:日本车=子弹=坦克=飞机大炮=侵略,不买日本车=日本会从地球上消失。所以,买日本车就等于卖国,看见日本车就应该砸掉。
而另一方面,2017年上半年在合资车销量排行榜的前十名中,日系车占有五席,分别是:第六名的一汽丰田,34.5万辆;第七名东风本田,33.5万辆;第八名广汽本田,33万辆;第九名广汽丰田,21.9万辆;第十名一汽马自达,5.88万辆。
五四时期抵制日货的宣传画抵制洋货运动在中国由来已久,其中又以抵制日货最为激烈。
五四运动时期,中国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抵制日货行动。此次的主角是学生。
5月5日下午,在北京大学法科召开的各校学生全体联合大会上,朝阳学院率先提议抵制日货。5月7日晚,北京高师学生会评议部召开会议,建议成立北京各界抵制日货联合委员会,宣传抵制日货,即:不买日本货、不用日本货、不卖日本货。5月9日,清华大学学生在校内体育馆举行“国耻纪念会”,会后,在大操场上焚烧了校内的日货,这也是五四运动中见诸史料最早的焚烧日货行为。5月13日,北京大学学生将该校学生消费社储存的日货,集中于文科大操场进行焚毁,并印刷数千言之宣言书,在焚烧日货时当众宣讲。随后,高等农业学校、高等工业学校、医学专门学校,法政专门学校,及私立中国大学等校学生皆将校内所存日货尽数焚毁。
为了扩大影响,学生们派出代表与商界接洽,得到了商界的大力支持。据当时记载:“各店运日货者,一律停止。而东洋店铺,早已无人过问。且效学界所为,关于东洋草帽等物,或扯碎,或焚毁者,已不一而足。连日东洋货价忽跌落,而吾商人不为利诱,抵制如故。”国人认为“抵制日本,中国或可不亡也”。在对政府失望,救国无门的情况下,抵制日货或许是国人能够想到的唯一途径。
但仍有一小部分商户私下偷售日货,为了遏制这种行为,学生们成立了“跪哭团”。一旦发现谁家在卖日货,立即组织一批人披麻戴孝来到店前,跪下痛哭,声泪俱下。直到店家保证宁可关门歇业也绝不贩卖日货为止。
这次抵制日货影响范围之广,连青楼都参与了进来。当时的名妓在五月九日停止宴会歌舞一天,并互相劝告不买日货。
学生们的态度非常坚决强硬,对于极少数不配合的商家,与其发生了肢体冲突,甚至还流了血,惊动了警察。
有一个叫王国才的人,家道艰难,妻子做女工贴补家用。一次偶尔的机会,靠一个在洋行做事的朋友关照,赊了一批日本的儿童玩具和学生用品。靠着价廉物品为人和气,生意渐渐红火了起来。此时,五四运动爆发,全国掀起了抵制日货的行动。他文化不高,也没有什么政治敏感度。在他还未反应过来的时候,一群学生发现了他。
“这是卖国奴!”
“把他的东西全烧了!”
学生高喊着冲了进去,所有货物连同妻子糊纸盒用的纸都悉数烧尽。
货款交不齐,他无颜面对他的朋友。而一出门又要被人骂为“卖国贼”,家里的日子愈发拮据,连锅都揭不开了。在金钱和精神的双重重压下,王国才服毒自尽。
另一次规模空前的抵制是在九一八之后。当时的银行断绝与日本的一切交往,码头工人拒绝替日本人卸货,日企里的中国员工被鼓励辞职,否则就有可能遭到殴打。一个叫宋则久的商人,因为其中的一个分铺里的几件衣服用了日本的纽扣而登报道歉,并开除了分店的经理。
在上海,那些依然卖日货的商人将受到“反日协会”设立的“警察”的处罚,被抓进“反日协会”设立的临时监狱,这些商人吓的跪地求饶。“反日协会”对这些“奸商”处以2500美金的高额罚款,那些交不上罚款的商人就要被关进监狱挨饿。这种完全临时的非法设立的组织进行的审判,却在当时得到了很多民众的认可和支持。
在加拿大,400名华人将价值6000美金的日本茶叶、丝绸、海鲜集中在码头,浇上汽油点燃。
短短半年内,日本相关商品的在华销售就降低了一半或三分之二。
但日货却并未因此就从中国的土地上消失。抵制日货结束后,日货以迅猛的势头卷土重来,涌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当抵制的浪潮褪去,人们忽然发现家里的生活必需品短缺,而廉价、耐用的日货又会成为人们的首选。每次抵制活动结束的时间,都是国人大量购进日货的时间。
抵制日货的意义值得肯定。那是在特定的年代,国人表达爱国热情、挽救祖国的爱国行为。他向世人彰显了国人的志向、向世界发声,同时也是表达一种政治态度。但抵制日货却不能摧毁日本经济,更不能改变中华民族的颓势。
可能五四运动和九一八事变后抵制日货的国人不会想到,在几十年之后会有一个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主动请日货进来。他,就是邓小平。
1978年10月邓小平访日,在首相官邸和日本缔结了中日友好条约,并在条约签订之后会见了日本天皇。邓小平说:“中日条约可能具有出乎我们预料的深远意义。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我们今后要积极向前看,从各个方面建立和发展两国的和平友好关系。”
访问期间,邓小平参观了三家日本企业的工厂,其中有日产汽车公司的座间工厂、新日铁公司的君津工厂、松下电器公司的茨木工厂。在那之后,松下电器开始在中国投资建厂,从电子材料到零部件,从部品到整机,从家用电器到工业机器。在老一辈人的记忆里,松下电视是国人见到的第一台电视。
如果说过去抵制日货还能起到一定的打击日本经济的作用,而到了全球化经济的今天,抵制日货几乎已经变的难以实现。世界工厂的运转机制,早已使得一个商品很难完全靠某一国来独立完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是常态。小米手机里摄像头都是索尼的,而显示屏则是夏普或者JDI(日本公司)的。华为的屏幕同样是JDI的,摄像头是索尼的。我们二代身份证的制作需要彩色数码照片,而日本的富士施乐公司在竞标中胜出,成为二代身份证试点工作中唯一的印制设备提供商。
不仅“日货”的概念已很难界定,即使界定清楚,由于经济的一体化,抵制日货的结果也是杀敌一千自杀八百。
然而,直到现在抵制日货的言论依然不绝于耳,其中更充斥着用打砸抢来宣誓“爱国”的言论。几乎我记忆中的每次抵制都会演变成可怕的暴力流血事件,不流血似乎不足以表达爱国情怀,只是流的是他人的血罢了。
2012年9月10日,日本单方面宣布将“钓鱼岛”极其附属岛屿“国有化”。日本的这一行为激起了国人的爱国热情,全国多地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日游行。这原本是民众的爱国行为,展现了国人的志气,也向世人宣布我们捍卫领土与主权完整的决心。但在其后的游行中,多地出现了打砸抢的暴力事件,日系餐厅被砸、日系车辆被砸、日系企业被焚烧,直到高喊着“爱国”的21岁青年用偷来的U型锁砸穿了同胞的头颅,自己的同胞倒在血泊中的时候,鲜血才让癫狂中的人们冷静下来。
李建利的妻子在向众人苦苦哀求在2012年9月15日,在中国的领土一个叫西安的城市,他和他的爱人开着自己辛苦半辈子攒钱买的卡罗拉正在去给儿子挑选结婚建材的路上。他们看见了潮水般涌来的示威人群,想退,已经来不及了。
李建利并不富裕。夫妻两人原先都是工人。工厂倒闭后,为了谋生李建利便去了二手中介公司工作。看着爱车被砸,李建利心疼至极,他本能的选择了反抗,而他反抗的对象是被他年轻几乎30岁的蔡洋。砸红了眼的蔡洋高高的举起了手里的U型锁,像对待日本侵略者那样毫不留情的砸了下去。李建利倒在地上,血从他的脑袋里咕咕往外冒,很快地上全红了。
妻子跪在地上抱着丈夫,慌乱的向围观的中国人求救,求他们搭把手,救救她将死的丈夫。整个人群沉默着。一群中国人围着被他们打的奄奄一息的另一个中国人冷漠的看着、等着。等待什么呢?等待这个中国人的死亡吗?他死了,这次宏伟的“爱国行动”便完满了?他死了,与小日本的国仇家恨就都消了?
这让我想到了鲁迅笔下一群中国人嘻嘻哈哈的围观日本人杀中国人。我不寒而栗。
李建利幸运的捡回了一条命,但他的右肢失去了知觉,他再也开不了车了。肇事者蔡洋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民事赔偿20多万元。而这20多万元将由他的老母亲,一个老实本分的农人在今后的生涯中偿还。
在那次“反日游行”中,李建利不是唯一的受害者。一个大学生因为穿了一件日本品牌的T恤,被扒的只剩一条内裤。而一对母女开的日本车受到“爱国者”的打砸,女儿在混乱中失踪。后来女儿被寻回,但因惊吓过度,拒绝与人交流、拒绝上学。
为什么在“反日游行”中被打被砸被侮辱的都是中国人?
因车子被砸女儿走失焦急哭喊哀求的母亲曾经有位读者给梁文道写信,他说他特别喜欢日本的一个演员但不敢告诉任何人,因为怕被骂“卖国贼”,只能一个人偷偷的喜欢,在无人时悄悄的看他的影片。很多时候他甚至良心上过不去,他不知道自己这样喜欢日本的演员对不对?而这个问题不是在十年前问的,也不是五年前,甚至不是一年前。这个问题就在今年。直到今年今天,在我们中国的土地上喜欢一个日本的演员还要遭受如此大的精神压力,还需要如此藏头藏尾,我表示无法理解。难道这样代表着我们的先进、我们的文明和我们博大的胸怀?
对于这个问题,梁文道在节目中公开答复,他是这样说的:让我以犹太人的例子来回答你这个问题。在二战中,犹太人遭到了德国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几乎灭族。但是二战之后,在犹太人的国度以色列,人们是听德国人的音乐的,他们很喜欢贝多芬,对他一点也不反感,人们没有觉得听德国人的音乐就有什么不对,除了一个人——瓦格纳。瓦格纳的音乐在以色列是被禁止演奏的,因为瓦格纳支持纳粹,瓦格纳本人以及他的整个家族都特别憎恨犹太人,并且坚决的屠杀残害犹太人。
这就是犹太人的胸怀和智慧,对曾经加在自己身上的痛苦他们选择牢记,但牢记的目的是更好的自强自立,而不是无限制的活在仇恨里、活在“民族主义”里。
最后,让我用2012年的《一虎一席谈》中一个中学生的一段话结束这篇文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