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眼中的曹操,都是《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多疑,自私,奸诈,杀人不眨眼却又爱惜人才。“宁肯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曹操自私的宣言全世界都知道。读完夏先生的解读,才发现世人对曹操的误解的太深了。
曹操生于乱世,是乱世的枭雄。想在乱世中生存下去的人,都要有一颗狠心;想在乱世的政治场里生活下去的人,既需要一颗狠心,更需要一颗智慧心。曹操这两点都具备,所以他在乱世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汉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败时,曹操以敏锐的政治眼光“挟天子以令诸侯”,让天下士子继续效命汉室,为他所用。曹操的军前帐下,才子谋事,慕名而来,文人居多。这一时期的名士,极端好名风气,或以怪形邀名,如祢衡,或以死邀命,如徐庶。不管曹操多么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总有很多士人不愿合作。当权杖在手,当屠刀可以解决问题时,曹操是不怕动刀俎的,如果对他的谋划大局形成妨碍,又不为他用,那必杀无疑。但不到撕破脸皮时,他是不愿意杀的。例如。他对于叛徒的处理,就采用一把火把信烧了结束。当不杀人也能解决问题的时候,他也会用超人的胸襟来解决。
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曹操柔情似水时,作为政治家的权杖已经收起,他会为“人生苦短,去日无多”的人生短暂而感叹,也会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而奋发,但对于政治第一的曹操来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一统天下的报复才是他的追求。救世,是每一个想成为英雄的使命。
曹操是政治家,是诗人,他有豪杰的热情,王者的霸气,诗人的逸气;有志在千里的慷慨,又有乐极生悲的虚无。他是有情诗人,无情枭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