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已婚宝妈少妇(和文学作品中婀娜多姿,风姿绰约的形象有丁点出入),吃着三十岁的饭(远不如20岁左右胡吃蛮塞,超级辣超级酸,还不涨肉,最多冒冒痘)。然而,我现在正在干刚毕业孩子做的事情,找工作,做计划。
忽然,我就特别的羡慕崇拜加一点嫉妒那些在二十岁的年龄就敢着手准备的人,这些人中有一群人就是考证族。
大学宿舍老大,也是跟我关系最好的一个。当初大二的时候,她要考会计资格证,在学校外面报了一个培训班(相比现在,简直是便宜死了),作为女孩经常七八点去学习,九十点才能回来,所以她当初拉我一起作伴报班,还说万一毕业找不到对口新闻,记者,编辑之类的工作,至少还可以做会计工作,不至于没饭吃。
我记得那时候她该是跟宿舍所有女孩都说了,那小眼神满是期待,生怕自己一个人孤零零去培训学习,作为好朋友的我应该是这样答复的:要那证干嘛,自己又不喜欢,况且学会计专业的人比我们有优势多了。老大还做了最后的拉票:谁喜欢考证谁喜欢会计啊,我爸爸是做会计的,他让我考的,谁不喜欢下课了想去哪里去哪里,谁不想没课的时候躺在床上吃零食聊大天啊?
可是,面对这样的充满同理心的拉票,我还是拒绝了。原因就是不喜欢,不感兴趣。
大概也就三个月时间,她不仅拿到了会计资格证,关键还遇到了一个疼她像疼中学生一样的男朋友,话说我应该没有少吃人家送的零食。这段爱情,也为她以后的爱情婚姻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至少比一些没怎么谈恋爱的人到了已婚年纪,随便拉着一个不家暴,不吸毒,一个月拿着饿不死工资的人过日子的人好吧。
现在的我我真想问问20岁的自己,你咋那牛掰呢,你还没兴趣不喜欢,你喜欢钱不?
另一个证就是驾照。我们学校很多同学在大学期间拿到了这个在未来工作中几乎人人都用得上的证件。当时作为在校生享受很多优惠,报名费用超级低,和现在没法比,不像现在还要求什么户口不户口的,关键是时间自由,周末及节假日,还有没有课程的,或者只有半天课程的,当然即使有课,我们也没少睡懒觉上网翘课(忽然发觉那时候的自己有点不良少女的感觉,感觉对不起老娘辛苦攒的钱,简直浪费青春啊。好吧,青春无知萌萌哒的)。
当初学校旁边给我发学驾照的宣传页,高冷拒绝,人家还跟着后来说了一长串,现在才知道人家说的多有道理啊。那时候的自己觉得毕业又不当司机,哪个企业要女司机啊,况且自己还晕车,肯定学不会,浪费那白花花的生活费还不如美美美(现在想起那头成熟的大波浪像是三四十的妇人,穿着那七八厘米的高跟鞋,本来就一米七的个子,穿那么高的鞋,肯定不是走秀,绝对丢人,一群群目光,人家心里肯定在说,这个女娃有点傻)。
现在倒好,想学车,没时间,找个文职工作,人家都要求会开车,关键自己回娘家或者出去办点啥事的,车不会开,还得听老公边开车边骂人(典型的路怒症),你还不好意思教育,毕竟人家是抽空送送你而已。
还有一个就是教师资格证。宿舍老大也考,因为人家妈妈是老师,当然我也没有考。愿因就是,我不喜欢,当老师好麻烦,万一遇到调皮捣蛋飞檐走壁,上房揭瓦的学生,还不得气得吐血啊。结果,想去幼儿园当老师陪陪自己的娃,没有教师资格证的还需要考虑。
现在去大一点的企业做人力资源,都需要人力资源证;建筑行业,需要建造师,造价师,各类工程师证。我想这些有证人不一定个个都能成为精英,但他们至少有一份工作,在这个快速发展,物价飞涨的社会一定能很好的度过艰难。
我想牛掰的人生不光是需要兴趣的,还需要准备的。而那些懵懵懂懂考证的人,就是会准备的人。
我依然记得毕业那会儿,我牛气冲天的写了一篇一万多字的小说,还有一份好几千关于自己对写作的激情与梦想,我自己看了都感动都激动的睡不着觉,甚至想着这座城市这么多报社杂志电台,我选哪家好呢,结果,结果保安门都不让我进,倒是去了电台考试,结果初试演讲搞得一塌糊涂,虽说进了复试也不敢再去了,总觉得复试是老师给个面子罢了。
毕业后工作后,还曾经充满幻想,请人帮忙找到了一个报社的主编,结果人家不是去让我做编辑的,是做杂活的工资还超级低,最后那个主编送了我几本书并意味深长的说:“我们报社的硬性指标是对口专业的本科生以上学历,报社现在的重要人员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研究生甚至以上学历”,后来我灰溜溜的找了份能养活自己的客服销售工作。
一晃,毕业七年,工作四年,主妇三年。人生进入三十的中年,纵使自我感觉还是八五后,但是一眨眼00后都已经在职场摸爬打滚了。
那些曾经说着不喜欢却在准备在考证的人,他们一定是感谢那时傻傻努力的自己,那些什么也不懂却固执地觉得一定可以干自己喜欢的工作的人,一定会留下一些小小的遗憾。毕竟走过了更多的路,越发觉得“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的含义,多点准备多条选择。
你多大?我20.不,我是说,我有20岁的心态。(嘻嘻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