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什么有关系呢?
和家里父母让孩子感觉自己值不值得有关系。
有两夫妻,住在两个邻近的村子里,妻子家里没那么有钱,但是并不觉得自己好像被抠到啦,并没有这种所谓的不配得感。
老公家里的条件其实还要好一些,但是因为老公家的父母,可能对金钱比较紧张,有可能也是怕孩子养成乱花钱的习惯,所以呢,有时言语当中就会让孩子感觉自己是不配的,感觉自己好像不值得那些好的东西。
现在老公成人了,赚钱了,对自己的孩子就特别的大方。家里会买很多很多玩具,学校培训班这些也要配好的。
我们会看到:父亲的这种强烈的小时候没有被满足的欲望,被压抑的需求,就投射到孩子身上。
这是不是孩子想要的,我们不知道,但这绝对是父亲想要给孩子的。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想弥补小时候那个没被满足的自己。
同样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我的一个女性朋友身上,小时候,他们家真的不是没钱,其实挺有钱的。但是他母亲可能也是为了让他养成一个节俭的习惯,所以就很舍不得给她花钱。
这就导致她长大之后一度觉得自己心里面有个洞需要填,竟然会买上百双的鞋子,买得停不下来。
这两个案例里,家里的经济条件都不差,按道理来说是不会产生不配得感和匮乏感的,可是由于父母的这样一种矫枉过正吧,或者说父母从更上一级的长辈的那里遗传来的对贫困的这样一种印象,对金钱的这样一种小心谨慎的态度,最后就导致了这两位朋友在成人之后,在消费方面会比较的大手大脚,从而存不下来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