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生活多年,习惯了宽敞舒适,价格便宜,准时靠谱的北京现代化地铁。
出门旅行时也坐过不少地铁。
印象深刻的有,“世界最干净”的新加坡地铁,“世界最复杂”的日本地铁,“世界最深”的朝鲜地铁,还有我见过的最破的法国地铁。
然而这些都无法概括我脑海中的英国地铁。
1
初到伦敦,手里一大一小行李箱,晕头转向去坐地铁,以为这里跟北京地铁一样,都有电梯(都忘了去找直梯)。
结果一路上行李几乎都是被别人给拎上去的。主动帮忙的不仅有男士,也有女士。一位年纪大点的女士看见了我刚拎上去的一个箱子,显然她无能为力,就说:我先帮你看着这个箱子,你下去拎另一个。
英国地铁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暖。
这一点还体现在英国地铁的告示牌上。
多少个匆匆挤地铁上班的早上,出口处偶然看到告示牌上的话语,总是会会心一笑,心里一暖,好像突然间有了迎接所有狂风暴雨的力量。
当然英国人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表达他们幽默的机会。
对于地铁里的乞讨的人,倘若是身强力壮,我向来不予理睬的。英国地铁里常有这样的人,口称"homeless",这里的人们通常会伸出援助之手。有的给几个硬币,有的从包里掏出一个苹果,有的递瓶喝的。有一次从一地铁口出来,看到门口坐着一个人,带着他的狗在乞讨。有人刚好从旁边超市出来,给人和狗都买了吃的,摸摸狗说了两句离开。
另一种常见地铁乞讨方式,多以个人演唱,或以一个小组合的形式,表演多欢快热闹,与国内乞讨多配以惨兮兮的音乐不同。
地铁站内,也设有一些卖艺场地(busking pitch)。卖艺人需要有专业执照持证上岗,他们通常水平很高,琴声或音乐美妙,成为地铁里一道靓丽的风景。
人与人之间也可以多一份信任,自然就多一份温暖。
2
英国地铁再暖,也有让人忍不住吐槽的地方。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地铁,英国地铁很多设施都很老旧了:裸露在外的电缆,脏兮兮的座椅,斑驳的楼梯台阶。
然而最让我抓狂的,是已然成为家常便饭的地铁晚点,虽然当地人已经习以为常。几乎每天都会有地铁,因为信号故障等各种原因,不止一次出现“严重”或者“轻微”延迟。周末经常停运检查维修,每几个月来个罢工。
之前没经验,算好时间去坐地铁,到了才发现要坐地铁晚点或者停运了,要转成别的线路。现在都会提前google下,以防有变。但这也不能保证全程无忧,因为中途走着走着就又delay了!
想着发个信息吧,然后会发现:没信号!
是的,英国很多地铁里是没有信号的。大概这也是地铁里看书或看报纸的人多的原因?
附一张地铁里大妈一边织毛衣一遍看书(不是教织毛衣的书!)的照片,这是我见过的最牛逼的一心二用。
"Mind the gap"几乎成了英国地铁的标志,它是地铁里用来提示人们上下车时注意站台与地铁门之间空隙的。
这话真不是随便喊的,站台与地铁门间没有防护门,真的一不小心就会从中间的空隙掉下去!
英国人在地铁里非常守秩序,我想跟这个也有关系吧。人们严格遵守着"先下后上"的原则,很少见人争先往里挤。有一次早上坐地铁,高峰期加上地铁晚点,第二班地铁了还是有很多人没上去。眼看只能塞下一个人了,车门口两个人还彬彬有礼谦让着让对方先上。
虽然伦敦地铁有这么多不靠谱,但是人家贵呀!比起北京地铁3元起步价,单程最高票价9元,伦敦地铁简直是抢钱了。以我住在六区为例,去一区上班,一天来回需要10.2英镑,大概90块人民币。出趟门有种一路撒钱的感觉。
尽管很多吐槽,英国地铁和英国红色双层巴士一样,已成为英国的文化名片。
将来离开英国,我想应该不会想念英国的地铁,但是一定会怀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