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体验要素阅读笔记
一.用户体验的重要性
概念:用户体验并不是指意见产品本身是如何工作的,指的是“产品和外界的东西是如何发生联系并且发挥作用的”,也就是人们如何“接触”和“使用”它。
每天我们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许多小麻烦,如我们定的闹钟没有按时响(为什么没有按时响?),出门上班还遇上堵车(有没有办法能够避开堵车?),会错过某些事的ddl(有没有有效贴心的提醒?),擅于发现,生活中还有很多体验值得改进的地方。
网站的用户体验不能够为你带来新的用户,你必须靠口碑或者是市场营销来吸引潜在用户,用户体验能偶极大地影响访问者的二次访问的频率。
产品必须具备应有的功能,所以有设计师认为产品的“外形服务于功能”,这种观点对于用户接触不到的部分是完全适用的,但是对于直接面对用户的部分-----按钮、布局、文字和外观,不能够仅由产品的功能决定,而应该由用户的心理感受和行为决定(用户直接接触的东西,按钮的形状、大小、摆放位置是否合理?)。
了解清楚你的产品是用来干什么的,如果你的产品是一个主要传达信息的网站,那么你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地去传递有效的信息,仅仅将信息摆放在那里是不够的,它必须以一种帮助人们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
不管是出于商业目的所创作出来的产品,还是公司内部自己员工共同使用的网站,都必须做好良好的用户体验,因为这样能够提升内部员工的工作效率,是的员工会更加喜欢自己的工作,而不会选择跳槽,又会多花费招聘人才的钱。
在乎你的用户: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想,就是在开发产品的每一个步骤中,都要把用户列入考虑范围。
二.认识相关要素
确保用户在你产品上的而体验是在你“明确的、有意识的意图”之内。就是说,要考虑到用户有可能采取的每一个行动的每一种可能性,并且去理解这个过程中用户的期望。
产品分类:
1).功能型的平台类产品:我们关注的是任务——所有的操作过程都被纳入一个过程,去思考人们如何去完成这个过程。
2).信息型的媒介类产品:我们关注的是信息——网站应该提供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对用户的意义是什么,创建一个富信息的用户体验,就是提供给用户一个可以寻找、理解、有意义的信息组合。
五个层面(自下而上):
战略层:
包括经营者想从产品得到什么,也包括用户想从产品得到什么。结合内外两者,成为我们设计用户体验过程中做出每一个决定的基础。注重产品如何满足我们和用户各自的需求。你需要做:
1)明确我们的产品目标:替公司挣钱或者替公司省钱。但在具体过程中,往往具体要做什么不会特别清楚。
2)品牌识别:对于任何一个网站,它需要有描述的基础目标之一就是品牌识别。品牌识别,可以是概念系统,可以是情绪反应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无法不被用户注意,在用户和产品交互的同时,企业的品牌形象就不可避免地在用户的脑海中形成了。
3)成功的标准是什么:理解“什么时候到达了终点”,制定可追踪的指标,在产品上线以后用来显示它是否满足了我们自己的目标和用户的需求。
4)用户需求是什么:考虑群体的差异性,进行用户细分(人口统计学方法,消费者心态档案(与产品相关的对某个事物的观点和看法),对技术的熟悉程度和适应程度);可用性和用户研究(问卷调查,焦点小组,现场调查,任务分析,用户测试(叫用户来测试你的产品,可以是原型,低保真度原型,高保真度原型),卡片分类(了解用户对我们产品信息的看法);创建用户角色;
范围层:
结构层确定产品各种特性和功能的最佳组合方式,而这些特性和功能就构成了产品的范围层,比如,是否保存之前用户使用这个网站时的邮箱地址就是范围层要解决的问题。
功能型产品的范围需求是产品的功能规格,信息型产品的范围是内容需求。定义项目范围的同时是在做两件事:这是一个有价值的过程,同时能产生有价值的产品。过程的价值在于,当整个事情还处于假设阶段的时候,它能够迫使你去考虑潜在的冲突和产品中一些粗略的点,我们能确定现在能解决哪些事情,哪些事情必须再迟一点才能解决。产品的价值在于,被定义的产品给了整个团队一个参考点,明确了这个项目中要完成的全部工作,能够保证在设计过程中不会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
用文档来定义产品需求:假设只要有人读到新文章或者有新的想法,都会启发负责人灵感,然后考虑增加另一个功能特性,如果这时候不考虑日程上的问题和项目的里程碑是什么,项目就会没有尽头,因为根本没有人指导项目的范围,又怎么能知道它应该在什么时候结束。
1)原因1:这样你才知道你真的在建设什么:经过详细的记录后,每一个人就会知道项目的 目标是什么,什么时候能够达到这个目标,而不是最终的产品只是产品经理上的一个不定型的 图像,也不是人人脑海中存在着的带有严重偏差的关于产品的信息。
2)原因2:这样你才知道你不需要建设什么:了解“不需要做什么”意味着知道哪些是你不需要马上去做的东西,把一些杰出的想法先收集起来,找到一种适宜的方式,让它们符合你的长期规划。如果没有意识地管理需求,将会陷入可怕的“范围蠕变”,像一个滚雪球的过程,雪球会变得越来越大,额外的要求看似不会增加太多的工作量,但应用到实际情况的时候能够让整个项目失去控制地膨胀,结束时间遥遥无期,费用也会激增。
定义需求:需求详略程度取决于该项目的具体范围,项目范围小,需求应该详细;项目范围大,只需要将需求一般化即可。需求分成三个类别:
1)最显而易见的是人们讲述的,他们想要的东西,这中间会有部分是非常清晰的好想法;
2)人们口中说出来的特性、所期望的特性,其实这部分很有可能是人们想出来的占时的治标不治本方法;
3)人们不知道他们是否需要的特性,可通过头脑风暴的方法去想一些从未想到过的可能性。
了解用户的需求,可以通过建设人物角色的方法,一个场景是一个简短的故事,简单描述了一个人物角色会如何完成这些用户需求,我们也可以在帮助他们的过程中找到潜在需求。另外,可以从竞争对手的产品中得到一些启示。他们是如何权衡和调整那些问题的?
v功能规格说明:功能规格说明不需要包含产品的每一个细节,只需要包含在设计或开发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混淆的功能定义,同时功能规格说明也不需要战网产品未来理想化状态,只需要记录在创建这个产品是已经确定下来的决议。
功能规格说明的几条原则:
1)乐观:描述这个系统将要做什么事情去“防止”不好的情况发生,不要说“不允许不好的情况发生”,而应该这样表达“如果用户想要一个没有线的风筝的话,这个系统应该引导用户到没有风筝线的风筝页面”;
2)具体:就是像操作性定义一样,不要用一些概念模糊的词语,比如“时尚,最受欢迎”之类的。
3)避免主观语气:错误示范“这个网站的风格应该是时尚、闪绕的”。
内容需求:不同类型的内容,如图像、音频、视频和文字等结合到一起,相互协作去满足一个需求。
1)不要混淆某段内容的格式和目的,如FAQ(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的价值是随时 提供给用户普遍需要的信息,其他的内容需求也可满足同样的目的,但是重点关注格式事,就有可能遗忘目的本身“常见”这个点,设计者总是用其他问题的答案来代替真正能够满足FAQ需求的答案。
2)Tips:实现要预测好所需要提供的内容的大小能让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做出明确决策;确定好任务分配,什么人需要负责什么内容元素,否则会一团糟;网站内容更新的频率应该来自于产品的战略目标:从你的网站来看,你希望用户多长时间来访问一次,从你的用户需求来看,他们希望多长时间更新一次信息?设计者需要确定一个频率,这个频率应该结语用户期望值和有效资源的一个合理中间值;确定好内容清单和搞清楚具体需求一样重要。
3)确定需求的优先级大小,如果时间有限,可以把有些需求的实现放在下一个版本中。
结构层:
框架层除了要评估需求是否符合我们的战略目标,还需要确定的是,实现这些需求的可能性有多确定了在结账液面上交互元素的位置,而结构层则用来设计用户如何到达某个页面,并且在做完这些事情以后应该去什么地方。框架层定义了导航跳上各要素的排列方式,允许用户浏览不同的商品分类,结构层则是要确定这些类别应该出现在哪里。应当合理安排促进人类理解的信息。在这个元素中,主要通过信息架构来构建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和信息架构都强调一个重点:确定各个呈现给用户的元素的“模式”和“顺序”。交互设计将关注与将影响用户执行和完成任务的元素。信息架构则关注如何将信息表达传给用户的元素。
交互设计要求理解用户的工作方式、行为和思考方式。
概念模型:用户对于“交互组件”将怎样工作”的观点成为概念模型,软件是否吧某个特性处理成用户所熟悉的某个概念?比如他曾经他去过的地方或者某件他曾经拥有的物品。使用人们熟悉的概念模型,会让用户很快适应一个不熟悉的网站,当然,也可以打破传统,前提是你有一个很好的理由说明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同时准备好另一个需求符合情理之中的概念模型。注意,不要将模拟现实生活中使用的物品化作概念模型后一字不落照搬过来。
错误处理:系统应该为用户提供从错误中恢复的方式,警告,撤销,再次确认都是一些较为常见的方式。
信息架构:关注的是呈现给用户的信息是否合理并且具有意义。
结构化内容:结构质量最重要的标准,不是用户完成某个任务的过程中共需要多少个步骤,而是用户是否认为每一个步骤都是合理的,毫无疑问,用户会喜欢一个被清晰定义的七步过程,而不是一个令人困惑的,被勉强压缩的三步过程。一个高效的结构的而有限是具备“容纳成长和适应变动”的能力,新内容的积累最终将会使你再次重新审视网站的分类原则。
一般来说,产品最高及使用的组织原则应该紧密与“网站目标”“用户需求”相关,在结构层级中,内容和功能需求会对采取的组织原则产生重大的影响。了解清楚使用该网站的用户的第一需求是什么,比如如果是新闻网站,则内容的实时性是对于用户来说是最重要的因素,这类网站就应该以时间顺序作为它显著的组织原则。
语言和元数据:用户很难了解设计者的关于描述,标签和网站使用的命名原则,因此,使用用户的语言和保持一致性是非常重要的,通常用来强调一致性的工具成为“受控词典”。与用户谈话并了解他们的沟通方式,是用户发出一个让用户感到自然的命名原则系统的最有效方式。
框架层:按钮,控件,照片和文本区域的位置,优化设计布局,已达到元素最大的效果和效率。界面设计VS导航设计。
表层:用户可看到的一系列的网页,由图片和文字组成。注重呈现细节。
难题:我们会很难确信某个用户体验问题是否可以通过总是这个要素或是那个要素去解决,是在视觉上玩些小把戏就好,还是要改造最基本的导航设计?某些问题要求同时重视多个区域,而另一些甚至就横跨这个模型中的各个要素边界上。
另两个额外因素:
1).内容:对于网站来说,网页是“内容至上”,大多数网站能够提供给他们的用户最终要的一件东西,就是这些用户认为有价值的内容。
2).技术:在大多数案例中,你所能提供给用户体验状态主要是有技术来决定的。
三.感受
用了三天看完这本书,书的前大半部分看的比较详细,有许多不一样的启发,后小半部分讲的大多还是关于交互的问题和界面上的布局问题,我觉得这些其实是到了具体落实到一个项目上才需要仔细去思考的东西,现在看来并没有很大的感觉。从这本书中收获最多的是清楚了一个产品从开始设计到最终变成成品这一过程每个阶段要干的是什么。关于书中很有启发的几点,一是一定要明确我们现阶段的目标,我们这次做这件产品的目标是什么,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算是完成目标,因为在做的过程中肯定会有源源不断的新的感觉要改的点或是说发现用户新的需求的点,如果这是一个没有计划的过程,会让我们的工作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尽头,一团糟,把新得到的启发列入接下来产品的改进计划是一个很好处理不断新发现的方法;另外,从用户嘴里说出来的需求或许只是他面对遇到的困难的缓兵之计,我们应该从他们的话往前推,想明白用户实际上需要的到底是什么,他提出来的解决办法是否是最佳解决办法是我们很值得去想的问题。
总体来说,有了不少新认识,继续好好看书。
黎伟婷16/4/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