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统治的领导基础或指导思想就是儒教,直接造成任何民族“入主中原”都要相适应的政治舆论场。主观原因在于儒教与古代制度的密切性相关,使得历朝历代都需要儒教人士进行法理统治而“背书”。客观原因在于少数民族大部分都没有自己的治理方案,只能依靠儒教来方便治理下属或管理天下的必走之路。
古代少数民族在历史上的成功改革案列大部分是利用儒教来推行“汉化政策”,也是对民族野蛮程度或蛮性进行节制,达到了“移风易俗”的政治目标。古代儒教提出的观念或学说都是能够“与时俱进”的意义,加上少数民族政权利用“以汉制汉与以夷制夷”的统治策略,使得“民族融合”方法来化解民族之间的矛盾或冲突。
古代少数民族部分执行“主体民族”或“大民族”的民族等级政策,反而使得不适应中国国情的生存环境或土壤,最终走向了“自取灭亡”的典型案例即元朝之历史教训,直接造成清朝八旗制度必须利用儒教或汉人“名人效应”来安抚民族情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