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位客户,在她不能忍受自己的消极思想时,她能吃掉一半黄油以及其他能抓到手的任何食物。第二天她又会为自己体重增加而生气。当她是一个小女孩时,她会围着家里的餐桌转上一圈,把家里其他人剩下的所有食物都吃光,然后再吃上一大块黄油。家里人会赞赏她,认为她这样做很可爱,只有这个时候她能够得到家人的赞赏。
在我拖延拆书稿的时候,在我暴饮暴食的时候,在我熬夜刷视频的时候,在我早上不想起床上班的时候,我总会在内心谴责自己,为什么我不能积极主动,为什么我不能勤快自律?
以前只要我有一点点犯错,一点点不完美,我都会非常暴力的斥责自己,怪罪自己。后来我学了心理学,意识到这样是不对的,这样只会让我更加的消极,更加没有行动力。
我曾经尝试改变这样的状态,我学习如何战胜拖延,如何变得自律?但是并没有长久的效果。
直到我看见这本书,这个章节,我意识到我以前的改变只是行为的改变,并没有深入内心潜意识。
改变要找到真正的原因,我们每个人当下的思维模式,不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是我们三岁以前被动形成的。在我们0~3岁的时候,我们的父母,我们身边接触到的人是怎么对待我们的,未来我们就会怎样对待自己。
就像原文中这个小女孩,她小时候吃饭会把家里人的剩饭剩菜全部吃光,然后再吃一大块黄油,这样做就能得到家里人的夸奖。并且这是她能从家里人那里得到的仅有的夸奖。所以她每次都会这么做。在她的模式里吃掉所有食物加一大块黄油,就可以获得一点为数不多的爱。
所以在她长大以后,每当她缺爱的时候,都会这么做。但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不断变胖。她又会反过来责怪自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怎么样打破这个循环呢?在她责怪自己的时候,她首先要意识到,她责怪的并不是成年的自己,而是三岁时候的自己。那个得不到家人的关爱,只能靠吃剩饭来获得夸奖的可怜的三岁小孩。看着这个三岁的自己,谁会忍心责怪她呢?我们会安慰她,会蹲下身体,伸出双臂紧紧的拥抱她,告诉她,没有关系,无论如何我都爱你。
我们的父母亲人可能并不知道我们需要怎样的爱,但我们自己内心是知道的,用我们希望的方式宠爱自己。
当我们因为一件事生气自责的时候,首先停下来问问自己。“我真正责怪的人是谁?然后告诉自己,我责怪的不是现在的我,是三岁的我自己。”最后,在心里给三岁的自己一个拥抱,告诉他没关系,无论如何我都爱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