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正版野史
国史闲谈|先秦六五•晋齐鞌(ān)之战(上)

国史闲谈|先秦六五•晋齐鞌(ān)之战(上)

作者: 蚂蚁神威 | 来源:发表于2020-01-23 02:32 被阅读0次

鲁国推行“初税亩”后两年,也就是晋楚邲(bì)之战后五年(周定王十五年,晋景公八年,齐顷公七年,鲁宣公十七年,前592年),晋国已经攻灭赤狄的潞氏、甲氏、留吁(yù)和铎辰诸部,开始谋求重夺中原霸权,于是晋景公派郤(xì)克出使齐国,想要让齐顷公支持他召集诸侯会盟,以便共同反楚。

在邲之战时还是上军佐的郤克,此时已经升任中军佐,是掌握晋国实权的第二号人物。派这样的重量级人物出使齐国,可见晋国对齐国的重视,可没想到,本来是为了寻求友好合作的一次出使,却偏偏成了两国大打出手的开端。

按《史记·晋世家》的说法,事情缘起于一次严重的外交失礼:“郤克偻,而鲁使蹇(jiǎn),卫使眇(miǎo),故齐亦令人如之以导客”,意思就是说,郤克驼背,鲁国的使者(季孙行父)跛足,卫国的使者(孙良夫)瞎了一只眼,所以齐顷公就安排了跟他们有同样缺陷的人来迎接和引导他们入见。

这件事已经荒唐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齐顷公的脑袋得进多少水,才能公然做出这种侮辱人的事情来呢?所以我们还是不要过于相信它的真实性为好。比较而言,还是《左传·宣公十七年》的说法更可信:齐顷公藏了个女人在二堂偷窥郤克,结果千不该万不该,看到郤克滑稽样子的她竟然笑出了声,从而惹恼了郤克。

感觉自己受到侮辱的郤克非常生气,不待完成使命就离开齐国先行回国去了,只留下副手栾京庐等候齐国的答复。他一回到国内,就请求晋景公出兵伐齐,可是晋景公没同意,他又请求以自己的“私属”伐齐,也没被允许,理由是郤克的个人恩怨不应该劳烦国家出面解决。这理由其实不太能站得住脚,因为辱使便是辱君、便是辱国,说郤克受辱完全是个人的事有些太牵强。不过好在郤克还算听晋景公的话,这件事就这么被暂时压了下来。

晋景公对齐国采取克制的态度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因为齐国毕竟还是支持了他召集诸侯联合反楚的想法。晋国没有必要把本来可以成为队友的齐国变成对手,所以利用这个机会化解掉“郤克受辱事件”的不利影响是个明智的选择,可没想到的是,到了当年六月“断道(今河南济源市西南)之会”真正召开的时候,却又出了幺蛾子。

齐顷公却因为担心郤克会出于报复而不给他礼遇,所以没敢出席,只派了高固、晏弱、蔡朝和南郭偃四个大夫参加。估计他一下子派出四位重臣与会,是想表示齐国对“断道之会”的重视,但他显然失策了:晋国是想要重新当老大的,哪有老大召见小弟,小弟不来却打发跟班来的道理?所以只要齐顷公自己不去,派谁去、派多少人去都没有用。

果然,晋景公扣押了齐国代表,并在第二年(周定王十六年,晋景公九年,齐顷公八年,鲁宣公十八年,前591年)春天又联合了卫国伐齐,一直打到齐国的阳谷(今山东泰安东平县西北),直到逼迫齐顷公以公子强作为人质,跟晋国在缯(zēng,地望不详)这个地方讲和并结成为盟友后才算完。

事情发展到这里,看上去好像是虽然有波折,但齐晋两国最终还是克服了它们,并成功建立起了友好合作的关系,但事情的下一步发展却告诉我们,这个结论实在是言之过早了。

齐晋结盟之后的当年夏天,鲁宣公突然莫名其妙的派使者来到楚国,请求楚庄王出兵协助伐齐。鲁宣公本是在齐国支持下“杀适立庶”才得以即位的,所以自他即位以来跟齐国的关系就一直不错,两国不仅经常互派使节互致聘问献纳之礼,而且还多次联兵伐莱、伐莒(jǔ),丝毫没表现出任何关系破裂的迹象,所以鲁国的这一突然举动实在是令人费解。

退一步说,即令齐鲁两国关系已经出现了某种我们所不知道的裂隙,鲁国也断没有道理在晋卫联兵伐齐的时候不出兵参与,反倒等齐晋已经结盟之后才想起来伐齐,而且还是联楚伐齐。这样做既违背了上一年跟晋国等国刚刚签订的反楚盟约,又同时得罪了晋国和齐国两个大国,不论是从道义还是从利益的角度来说都很不划算。鲁国君臣又不是智障,他们为啥要这么做?

齐鲁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今天已经无从知道了。我们知道的是,由于楚庄王在这年秋天突然去世,所以鲁国请求楚国出兵“欲以伐齐”的计划落了空。

国君死了所以“楚师不出”,这本是情理之中的事,不该产生什么影响国家关系的后果,可巧合的是,在楚庄王死去三个月后,鲁宣公也死了,季文子(季孙行父)乘机驱逐了执政公孙归父,自掌鲁政,公孙归父奔齐,这样,到了第二年,也就是周定王十七年(晋景公十年,齐顷公九年,鲁成公元年,前590年),晋楚齐鲁四国之间的关系就完全颠倒了过来——原来晋齐对楚鲁的组合,忽然变成了晋鲁对齐楚,用鲁国大夫臧宣叔(臧孙许)的话说就是变成了“齐楚结好,我新与晋盟”——简直就像变戏法一样令人惊叹。

又过了一年,到了周定王十八年(晋景公十一年,齐顷公十年,鲁成公二年,前589年),在玩了三年令人眼花缭乱的外交戏法之后,战争终于爆发了。这年春天,不知出于什么原因,齐顷公率军进攻鲁国北部边境,包围了龙邑(今山东泰安西南)。

这场战争本来很容易解决,因为刚一开打,齐顷公的宠臣卢蒲就魁就被鲁国人抓了俘虏。齐顷公赶忙请求停战,承诺只要不杀卢蒲就魁,齐国就立即退兵并跟鲁国结盟。可是龙邑人根本没鸟齐顷公,不仅杀了卢蒲就魁,而且还在城楼上肢解了他的尸体。恼怒不已的齐顷公亲自击鼓激励军士攻城,“三日,取龙,遂南侵及巢丘(今山东泰安西南)”。同年四月底五月初,大概是为了救鲁,“卫侯使孙良夫、石稷、宁相、向禽将侵齐”。齐顷公一不做二不休,又率军侵入卫国,在新筑(今河北邯郸魏县南)大败卫军。

小弟挨了揍,照例只好去找大哥。鲁国的臧宣叔和卫国的孙良夫不约而同的跑到了晋国去求郤(xì)克替自己出头。郤克向晋景公请兵。晋景公命郤克为中军将,士燮(xiè)为上军佐,栾书为下军将,韩厥(jué)为司马,率战车八百乘(shèng)跟鲁军、卫军以及狄人的军队结成联军,“以救鲁卫”。

自古以来就有人认为臧宣叔和孙良夫之所以会找郤克,主要是由于郤克曾受辱于齐,但其实这时候的郤克早已经是中军将,成了掌握晋国实权的头号人物,就算没有受辱于齐这件事,他也是臧宣叔和孙良夫求援必须要找的人,也就是说,在这一点上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过度解读“郤克受辱事件”的重要性。

晋国同意出兵也一样。当时的“国际形势”是:楚、齐、郑、宋、陈、蔡为一伙,晋、鲁、卫、曹为另一伙,秦国跟晋国是宿敌,跟楚国则一直眉来眼去打得火热。如果放任齐国降服鲁卫,那么曹国也必将不保,晋国就会被齐、楚、秦三面包围,陷入到孤立无援的严峻局面中去,所以,制止齐国得逞于鲁卫是晋国战略利益的必然要求,跟郤克受没受辱于齐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国史闲谈|先秦六五•晋齐鞌(ān)之战(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iscz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