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色
在绘画中,第一层着色被称为底色,孔子云:“绘事后素”,意思就是要先有白色的底子,才能在上面绘画,底色,是决定一幅画作成败好坏的关键。人生也如画啊,这第一抹底色,决定了一个人会经历怎样的人生轨迹,做出怎样的人生选择,获得怎样的人生价值。那么人生的蓝图到底会是什么风格?关键就要在这人生底色上下功夫。
人生的底色选什么颜色,有人选了灰的,有人选了白的。这或灰或白,反映的是不同的心理性格,而性格取决于幼年时成长的环境。习总书记曾说过:“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家庭教养对此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有的从小娇生惯养,受尽父母溺爱,长大后自然专横跋扈,独断自我;有的家风淳朴、家教优良,由此获得了端正的价值观念,优秀的道德品质。对一个人的成长而言,道德品质主要来源家庭教养,而每个人最终都会走向社会,如果这性格的底色败坏,那么社会只会给他教训和惩罚。不良的家庭氛围,错误的家教方法,必然会导致失败的人生底色,现在“熊孩子”事件屡屡发生,而熊孩子的背后,大多都站着一位熊家长,如此即是明证。
家庭教养之外,学校教育也影响着一个人的人生底色。以德树人,以文化人,讲的就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性。现代人几乎都会经历十多年的教育阶段,学校是人生成长中所处的经常性场所,而老师是人生成长中重要的伴随着,老师承担传道受业解惑的职责,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知识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将优良的品德、积极的思想、高尚的志向传达给学生。不学礼,无以立,有了优良的品行,才有学习的资格;先立志,而后立人,有了积极的思想,高尚的志向,才有艰苦奋斗的恒心。孟母三迁,就是为了孟子能接受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周总理读书时,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此后成就伟大的事业,由此可见学校教育对人生底色影响之大。
人生有怎样的底色,还离不开社会风气的影响。人出生于家庭,但家庭始终还是包裹在社会中的,社会风气的好坏,时刻影响着每一个人。现在互联网技术发达,信息交互频繁,资讯泛滥,互联网上不良的价值观、错误的诱导信息,轻易就能传遍四方,对于未成年人而言,这些都是他们为人生底色着色时的陷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则恶俗的短视频,一段反道德的文字,就能改变青少年的价值取向。青少年是祖国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接下我们手中艰苦奋斗复兴中华接力棒的接班人,对于这些不良信息,亟需完善互联网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革命艰苦风险品德、优良传统美德等主流意识的宣传教育。实施互联网“净化”行动,还互联网一片蓝天,还青少年一个干净的成长空间。
人生底色决定人生,底色选好了,人生才走得远。努力选好人生底色,实现人生价值,获得人生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