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心亦唯识

心亦唯识

作者: 鸭狗之恋 | 来源:发表于2020-07-12 06:47 被阅读0次

我们的心与我们所作的止、所作的观无有分别,无异。为什么无异?

因为唯识。止与观是唯识的境界,心亦唯识。

以为自己住于一切事物的自性相中,这即是人的一般心理。正因如此,你将事物当作真实。其实并且不知道,自己所住其实是事物的影像相,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心实在是住于事物的影像相中,然后才把事物当成是真实。然事实上却正是如此,看见的外境,只是心的行相,并非事物的本体。

确如《金刚经》所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相关文章

  • 心亦唯识

    我们的心与我们所作的止、所作的观无有分别,无异。为什么无异? 因为唯识。止与观是唯识的境界,心亦唯识。 以为自己住...

  • 唯识在三昧外 唯智在三昧中

    “诸业虚妄,积集名心。末那思量。意识分别。眼等五识,了境不同。”这是用唯识讲,讲唯识,就有真妄。唯识的,没入三昧,...

  • 诚如是

    三界唯心 万法唯识 千经万论 古古今今 亦只为认得一心 一心不乱 从此不瞒 不自欺 不欺人 不被人欺 子曰 知之为...

  • 诗人亦凡夫 唯识音韵尔

    赵老师新教育知行合一239: 宜阳县董王庄乡中心小学 凉州词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

  • 始觉智心

    心魔磨心事中现,晴空朗朗忽变天。 粗枝陋相是浅因,纤毫微尘亦染元。 凡夫本俱如来智,妄想海海累障碍。 观照圆融唯识...

  • 《大乘百法明门论》第四课修学心得感悟

    百法第四课(法义梳理) 一、依他起相(唯识中道见的中心) (一)心与世界的关系(目的是成立诸法唯识) 1、什么是心...

  • 直接的修法

    蕴中无有人,无我无众生,(人空) 生唯是识生,灭亦唯识灭。(大乘圣者见) 犹如画高下,虽见无所有, 诸法亦如是,虽...

  • 宗镜直指(十一)

    问。唯识性与唯识。有何同异。 答。各有二义。 且唯识性二义者。一者。虚妄唯识性。即遍计性。所遣清净。二者。真实唯识...

  • 唯识学笔记:心识

    ?01 阿赖耶缘起 ?02 真如 每个人的本来面目; 一念不觉就变为情识->我们的八识; 真如的体性: “清静本然...

  • 趣味唯识----心的秘密

    心理学上有一句经典的名言:没有真实的世界,只有感觉器官和意识创造出来的世界。 我们看到的人或者事,都是我们想看到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亦唯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itgc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