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散文哲思
《老子》新读第70章

《老子》新读第70章

作者: 格致教练蒋海涛 | 来源:发表于2021-02-08 09:36 被阅读0次

    《老子》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如果单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这一章的大意如下:

    我的学说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施行。但是天下没有谁能理解,没有谁能实行。我的立论有宗旨(救人救世救天下),付诸实践有核心原则(无为)。正是由于人们忽视了救人救世救天下的立论宗旨和无为的实践原则,所以才不能真正理解我在说什么。能理解我的学说的人很少,能践行我的学说的人就更难得了。有道的圣人尽管怀里揣着美玉,但是外表穿着粗布衣服,走到哪里都没人认得。

    这么解读倒也通顺,只是感觉有点儿浅,似乎还有些怨气在里头。可是,老子作为一个洞悉了宇宙人生真相的人,有什么可抱怨的呢?跟谁抱怨呢?而且他自己已经接受了和光同尘,被褐怀玉的存在状态了呀。看来还是我们道行不够,读不懂老子。

    理解这一章的关键就在一个“我”字,上面的解读是把“我”等同于“老子”自己了。

    你可能会很诧异,难道不是吗?

    可以不是,因为在哲学文本中,“我”从来都是一个敏感词。

    “我”是什么?佛教说“五蕴和合”。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观自在菩萨洞察到了“我”是一个幻象,一个假名。

    老子表示同意,名可名,非常名。

    既然“我”是虚幻的,是不是就是没用的呢?非也,虚幻≠没用。

    耶稣说:“我就是道路,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

    佛陀说,要得,“借假修真”嘛,借着这个假我,才能见着”真如本性“,证入”常乐我净“的至高境界。

    老子说,咱们说到一块儿了。知我者希,则我者贵。真正洞察了“我”的奥秘的人太少了;洞悉了“我”的真相,却没有陷入虚无,而是借着这个“我”来做事情,这样的人才是真难得啊。

    如果你听不懂他们的话,我用现代汉语来转述一遍:洞悉了人生的虚幻,却已然充满热情的过好这一生,这样的人,才是真的高。

    人生如戏,做好一个演员也不容易哦,星爷不是有本秘笈叫做《演员的自我修养》嘛。

    在老子那里,”知我者“,与”则我者“,境界是不同的。知我者,是在Being的层面的觉醒;则我者,是觉醒之后又回归到了Doing层面。知我者,是开悟;则我者,是悟后起修。知我者,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则我者,是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知我者,是阿罗汉境界;则我者,是菩萨境界。

    抓住了”我“这个关键,好多事情就容易理解了。

    为什么”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还不是因为”我执“在作怪。佛陀也说过,“如来之身名正徧知,汝等之身号性颠倒。”因为”我“的执念,众生的知见和佛的知见正好是颠倒的。因为”我“的执念,天下人对于老子的教导不是”莫能知莫能行“,而是不愿知不愿行。

    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寻常的认知,都是主客二分的,都是”我知“。老子说,经由”我知“,是不能见”道“的,你以为见着的”道“,不过是”我“的投射。见道的唯一路径,是”不我知“,消解了自我中心的知,老子把这样的路径,起了个名字叫做“无知”。

    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这句话是说世人眼浊,圣人打了照面都不认得。老子是不是接受了这样的现实呢?是也不是,如果他真的接受了,我们也就看不到这本书了。老子眼光看得远,他老人家穿越数千年,跟我们直接对话,不正是希望我们能够识得这块”玉“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子》新读第70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ityt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