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好热啊,都有40度了。”
“这么热啊?”
朋友休假回老家,正好田里收麦子。
由于家里还有一点地,平时都是让亲戚帮种,赶上了,也就顺带去给亲戚搭把手。
“现在收麦快的很,大型收割机往地里一开,‘突突’两趟,庄稼都收拾完了,有的麦子都不回家,地里就卖了。”
“机械操作是快,现在要谁还想在大太阳下面晒场啊?”
“可是麦子收了,地却旱的很呢。有钱的抽水浇,没钱的等下雨。”
大家的生活条件不是很好吗?怎么还要等天落雨呢?
每次回老家的路途,看到沿路边农村的屋舍俨然楼,小别墅的,一家连着一家。
门楼高大,瓷砖贴片的,看起来衣食无忧,怡然自得。
家里的小媳妇在家带着孩子,闲时打打麻将,日子过得慢慢悠悠,让我们这些天天为了生活讨口饭而顶着巨大压力拼命挣扎的人羡慕不已。
“外面看起来是这样,我这家里每年都回来,每年都有变化,吃是不愁了,穿,大家也床的很时髦,流行啥穿啥,住的,你也看见了,有点条件都起的楼,燃气也引到村里,卫生间也规划好,可是你到屋里看看,唉,恁好的房子,收拾利索的真不多。唉,壮劳力少,现在农村盖好房子,城里也要买上一套。这些都不是小钱,靠地里收成是不可能又去买房的,都靠家里左凑右拼的付个首付,下面就是家里几个劳力要去打工挣钱。城里没有房子,现在媳妇都不好说。有了房,还要有车,家家都是比着来的。”
“风气不好,都一样。”
这种情况在我们老家那边也是这样,以至于很多家庭的压力都是很大,可是为了下一代,再苦再累,爹娘也要出去为小的奔。原来读书出去的孩子,能自力更生,现在读书出去的孩子,很多还是要靠家里帮一把。”
我有个亲戚,孩子初中没有读完就被他两口子带出来打工,孩子听话,两口子又能干,挣了几年钱,回家把房子盖好了,准备给孩子说个媳妇,就在老家找个活,不出来了。结果买了车,备了彩礼钱,谁知,临到年底说媒的来,彩礼又涨了。
碰到今年这个疫情,隔在老家几个月,心里是火急火燎的,计划赶不上变化,不挣钱不行啊。
其实,这虽说是个例,但是绝对带有普遍性。
老家出来打工的人不少,但是回去的也不是小数。
一是工作岗位少,二是工资低。
算来离家几千地来挣的钱,左花右花不剩几个,还不如回老家挣少点实在,至少花的少还能顾上家里的老老少少。
原来大家都跑广东来打工的,现在南方也没有多少诱惑力了。
珠三角,长三角,哪里工资高就往哪里跑。
最普通的劳动力他们讲的是最实在的,你说这个城市的硬件好那个城市的软件好,对于他们来说,都不如月底到手里人民币的厚度。
其实,这些我们都懂,生活是太不易。
我们这些生活在所谓大都市的群体,和他们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
压力无处不在,生活的局促,生存的压力,工作的变动,孩子的教育,老人的医疗,都让我们活的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可是,谁又敢有一丝懈怠?
最近重新看了余华的《活着》,名字‘富贵’的富贵,并没有过上多么富贵的一生,反而在历史的变革中,个人经历着接踵而至灾难,一场接着一场。面对亲人们一个个离他而去了,即使最后就他自己一个人,他也要苟延残喘活着。
是的,社会虽再变,但是,延续这个社会的生命却是不会变的,就算脆弱,需要咬着牙挺,最后还是强大的生命力获胜。
所以,活着,已属不易,活好,更是艰难。
还说什么容易艰难,最后都是要咬牙扛起来一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