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性三品说”

“性三品说”

作者: 莫自闲 | 来源:发表于2023-06-28 22:16 被阅读0次

“性三品”是董仲舒提出的人性论。

董仲舒将阴阳的观念引入对人性的分析,如同天有阴阳一样,人也分善恶。人所具有的善的品质,体现了天的阳性,董仲舒称之为“性”;人所具有的恶的品质,体现的是天的阴性,他称之为“情”。

尽管“性”孕含着善的一面,但并不等同于善,而只是意味着善的可能,他比喻说:“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

董仲舒依据人所具有的“性”和“情”的地位不同而将人性分为三品,上品为“圣人之性”,是“性”主导,而“情”很少,因此不教而可为善的品性;下品为“斗筲之性”,是“情”主导,而“性”缺乏,因此虽教而亦不能为善的品性;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中民之性”,是“性”、“情”相当,是为善而亦可以为恶的品性。

董仲舒的“性三品”说将先天的人性进行了有差异的类分,这与孔子所言的“性相近”和孟子所说的“人皆可以为尧舜”是迥然不同的。

东汉时期的思想家王充指出:董仲舒之言本性有善有恶,说的是普遍的人的本性;孟子之言性善,说的是上等人的本性;荀子之言的性恶,说的是下等人的本性,几种言说的差异在于论说对象范畴的不同。王充的这种提法对董仲舒的“性三品”说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到唐朝,韩愈作《原性》,对董仲舒的“性三品”说进行完善,更进一步地将“性”与“情”都分为上、中、下三品,“性”与“情”相互对应,“上品之性”发为“上品之情”,“中品之性”发为“中品之情”,“下品之性”发为“下品之情”,这是一种更为精致化的“性三品”说。

相关文章

  • 教育学今日学习份额20

    朱熹 提出“性三品说”;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存天理,灭人欲”,使“人心”服从“道心”。 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读书穷理...

  • 教育学今日学习份额17

    王充 提出了“性三品说”(唯物),认为人性并非受于天命,而是由“气”构成,提出教育对人性形成发展的作用。 提出教育...

  • 经典人物5

    11.孔子 教育思想: ·人性论:性三品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遗传 内法论),性相近、习相远(习 指后天学习/环境...

  • 教育学今日学习份额16

    董仲舒 提出了“性三品说”,认为人性由“天”创造,中品人是主要的教育对象。 提出教育目的:道德教育是立政之本。 提...

  • 教育学今日学习份额19

    韩愈 提出“性三品说”;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信,教育作用的发挥要受人性的制约。 认为发展教育是为政之本;人才不难...

  • 性分三品:天性、禀性、习性

    三性 【性分三品:天性、禀性、习性】。 【天性即仁义礼智信】,五种善德之总称。天性不可见,见于道心。如恻隐之心,羞...

  • 我与“三品”的故事

    今天我很荣幸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三品教师的三品故事。虽然我走进三品教师工作室已经4年了,也参加过两期三品教师...

  • 知道农产品中的三品一标是什么吗?三品一标认证有什么好处?

    从事农业生产的人都应该听说过一个词——三品一标,那么这个三品一标指的是什么呢? 三品一标分为两个部分,三品和一标志...

  • 发一篇女儿的散文小品习作

    三品江南 ...

  • 吉他零基础初学者干货(和弦)

    C 无名指五弦三品 中指四弦二品 食指二弦一品 53231323 G 无名指六弦三品 中指五弦二品 一弦三品 6...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性三品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jca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