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一、以前我是怎么找工作的,踩了哪些坑?
二、我用了企业战略级思维和方法开始找工作后,我有哪些变化?
三、我的总结与思考。
(共计2700字左右,预计阅读8分钟左右。)
一、以前找工作的方法
1.开放所有招聘软件,更新好简历等待猎头和HR联系我。
2.面试、复试、拿offer,最后对比定下来一个。
可以看出整体是比较被动的接收信息的。好处是可以随着市场的趋势来就业,坏处是由于是被动接收信息,那未来还是会有新的信息,自己很容易受新信息的影响,从而影响自己的决策及工作稳定性。
一旦自己没有一个决策主线,就会导致很多问题是要入职后很长时间才发现,没有在一开始就尽可能规避掉。
二、现在找工作的方法
1.决策模型打造
我花了1个月时间做个人理想工作决策模型的打造。我来大概说下思路。
首先,参考《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这本书来做自己的人生规划,多问问自己,我把资源分配到了我最看重的事情上了吗?我对自己的人生有规划吗?我有明确的目标吗?我如何评价自己的人生?当然,人生规划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续探索,这里可以有一个初版模型,之后再持续迭代。
确定了人生规划后,再拉到近处的5年后目标,比如我要达到一年xx万收入,xx生活状态,有自己的xxIP。
再将5年后的目标进一步拆分成几个里程碑目标,根据目标来看自己的差距,还缺哪些能力,这些能力可以怎样提升?接下来要找的这份工作机会能否帮助我提升这些能力,进而达成我5年后的目标?
也就拆出了接下来这份理想工作的画像:年xx万收入、xxtitle、负责xx......
再结合个人情况根据该画像再去打造理想工作决策模型。比如我很在意发展空间和持续性,那我的决策模型中有一条可能就会是“行业体量在1000亿以上,未来10年将保持15%的增速增长”,确保市场足够大可以承载足够多的玩家,增速长期保持稳定可以让我的职业生涯长期稳定上升,不会因为行业的问题造成职业发展中断。
理想工作决策模型的其中一个重要作用是避免自己感性做决策,因为人会受很多因素干扰到自己的决策,经常会被感性的因素所裹挟,让自己在不理性的情况下匆忙做决策,最后造成的后果还是要自己承担。所以,每个工作都要和自己的模型做对比,看看是否符合,当然在找工作的期间,决策模型是可以不断进化的。
理想工作决策模型举例:
[30%]1)行业体量足够大,未来6-12个月有爆发机会。按公司过往晋升路径,有机会可做业务线leader。
[20%]2)公司有足够的财务安全边际,可支撑跑24个月以上;
[20%]3)直属leader的开放度和理性思考能力要比较强;
[20%]4)公司核心决策管理层在上海;
[10%]5)行业体量每年保持15%的增速增长。
2.去接触更多行业信息和工作机会
尽可能拓展自己的生活范围,尽可能地去增加接触更多工作机会的渠道。在工作决策上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提升自己的决策能力。
(理论来自《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几乎所有战略都是周密战略和意外机遇结合的产物,关键是要走出去,并行动起来,一直到你明白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兴趣和重点放在哪里。当你真正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就应该立即将应急战略转化成周密战略。”)
当然,我不可能1、2个月就马上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但我会离真正适合自己的更近一步甚至一大步,也是非常值得花时间和精力的。
一开始我还是只会老的方式找工作,投简历和猎头推荐。我会发现这没办法尽可能增加我接触更多的工作机会。而且我的视野还是只能关注到上一家公司所在的行业,对于其他行业我是不了解的。而我的决策模型其中关于行业的一条,是不局限行业的,而是对行业体量和增速有要求。我只能想办法先去了解其他的行业。
通过和其他行业的朋友聊,看一些其他行业的案例讲解直播,加入一些行业圈子了解行业是怎么做的等方式获取行业信息。才逐步打开了视野,了解了行业的发展情况,也就知道了自己的优势如何去结合进去。我才能识别和拿到更多行业的面试机会以及我能抓住这个机会。
以下是我总结的接触更多工作机会的方法:
1.社交媒体平台(脉脉、知乎、小红书、简书等等),更新自己对于行业或职业的理解的文章或动态。
2.朋友圈,将自我介绍和意向岗位发到个人朋友圈。
3.和朋友聊,聊行业信息,让身边的朋友帮忙推荐。
4.和猎头聊,聊行业信息,让猎头朋友帮忙推荐。
5.加入行业圈子,分享自我介绍和意向岗位。
6.各个平台投简历,包含其他行业的,甚至是薪资比目前还低一些的,目的是获取行业信息,提升决策力。
过程中还可能需要做的:
1)可以关注行业主流智库或者行业大咖的分享。如果有线下机会,也可以参加。
2)不断总结对行业和职业的理解,来提升自己对接下来机会的判断力。
3)阅读相关行业和职业的书籍。
3.使用决策模型来判断机会的匹配度。
注意,随着自己对自我和行业的理解加深,决策模型也是需要不断优化的。过程中个人简历也需要不断完善。
这里有一个难点是,比如你的决策模型中有一条是直属leader的开放度高且思考力高。那在面试或者和HR聊的时候就需要找问题来佐证,比如,“您可不可以和我分享下您之前带过的下属的成长案例给我,我非常期待向您学习。”来判断直属leader的能力。类似的都需要自己准备一个问题集合来佐证。对方说的东西,一定要自己能够佐证,否则就是一句空话。
4.每周做复盘,每周定下一周的目标。
要针对本周的目标完成情况来看自己做得好的地方,做得不好的地方分别有哪些?做得好的地方为什么好?做得不好的地方为什么不好?分别进行深入的根因分析。根因分析后形成接下来的行动举措,继续做的有哪些?停止做的有哪些?新做的有哪些?也就明确了下周的目标(KR),同时要拆解出达成目标的路径(KA),且要给自己规定一个找到工作的截止时间。到下周依然按照这种方式继续复盘。
这里提醒一点:复盘时一定要对自己诚实,这一点不是所有人一开始都可以做到,但还是尽量需要做到。
总结就是每周有具体数字目标(比如3个面试机会),有达成目标的路径拆解,有每周科学复盘,有截止时间。
符合SMART原则。
5.最后拿offer阶段的工作机会对比
将各个重点机会放在一张表格里用自己的决策模型作对比。注意也要考虑岗位的匹配度问题,符合决策模型但是能力和应聘岗位的匹配度不高,可能会导致拿不到offer。
当我经历了以上一系列之后,重新回顾之前的一些机会,尤其是当时头脑发热的一些机会,现在站在一个更全面的视角看的时候,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三、我的总结与思考
由于篇幅的问题,没办法把更多细节放进来,如果有耐心读到这里的伙伴相信一定能理解,这个方法不是提升你具体的某些面试能力或者技巧,而是给到你一种个人战略思维和具体的方法,只是用在了找工作上而已。
如果要习得这种战略思维和方法来帮助自己做决策,让它成为自己的肌肉记忆,需要进行系统科学的实践练习来掌握它,不会短期达到完美,但会向理想中的自我迈进一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