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圣贤书友会
《论语•泰伯篇》|| 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论语•泰伯篇》|| 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作者: 唐古拉的呼唤 | 来源:发表于2023-02-15 21:42 被阅读0次

8.13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译意:
孔子说:“做人要勤奋好学,要坚持真理,坚定信仰。处在危险境地的国家不进入,处在动乱的国家不去居住。天下有道就出来从政,天下无道就隐居不仕。国家有道,而自己贫穷鄙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富有显贵,也是耻辱。”


孔子在本意是中阐明了他在学问、信念以及出入世等人生问题时的态度。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坚定的相信,努力的学习。在勤奋好学的基础上坚持真理坚定信仰,不管是学什么,如果自己没有坚定的信念就进行不下去,有了信念支撑,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我们才能心无旁骛地一心往前走,努力付出心血与时间。而随着不断地学习,知识的精深与修养的增长,对所信守的信念的坚持也会更坚定。

曾子就是个特殊的典范,一生信守孝道,贯彻儒家思想,小心谨慎地守护,不因自己的情绪欲望杂念所动摇,连临终前还要守道而易席而终。

而对于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孔子在不同时刻都表达过这样的观点。他评论宁武子时候说,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也是类似的表达。

在天下太平政治清明之时,就要勇于承担责任,用自己的才能造福国家和百姓。而在政治混乱时,就要懂得明哲保身,在保全自身的同时,传道于后学。

这里的隐并不是无做为,而只是改变一种方式,积蓄能量与学识修养。诸葛亮曾说,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但最终他为辅佐扶不起的阿斗,殚精竭虑,死而后矣。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儒家思想与仁德礼仪,受挫后转而集中所有的力量传经授道,三千弟子在后世传承与发展中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每个时期总有着这样一批人,他们有能力安邦定国,但因动乱而避于山野,沉淀学习,等待合适的时机出世。“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而在国家有道,政治清明之时,固守着贫贱是不可取的,用大道的准则来看,就是缺乏责任心的一种表现。这时应该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来使社会更和谐进步,使人们的生活更好才对。而在政治混乱时趁机谋取权利富贵,更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大发国难财的行为总是为人所不耻。

相关文章

  • 普通人该如何为人处世?《论语》人生第二季30

    《论语.泰伯篇》第十三章: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

  • 谈谈(十)|少时,晚勇

    少时,晚勇。----李率 子曰:“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摘自《论语·泰伯》) “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总是很...

  • 顺其自然的人生

    《论语.泰伯》原文: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

  • DAY77:《论语》学习第77天

    《论语.泰伯》第7天。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

  • 《论语·泰伯第八》13:孔子的“八不准”

    《论语·泰伯第八》13:孔子的“八不准”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 天天学《论语》第199天——君子的进退之道

    泰伯篇 8.13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

  • 君子无道则隐,有道则出

    “君子无道则隐,有道则出。”这句话出自于《论语·泰伯》。原文如下: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 读·论语(八):秦伯篇

    关键义:适可而止、治国之策、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1.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

  • 2022论语分享第133篇:进退从容

    【论语原文】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

  • 2022-10-08

    【每日一句论语】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泰伯篇》|| 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jie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