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天天学《论语》第199天——君子的进退之道

天天学《论语》第199天——君子的进退之道

作者: 紫罗兰悦笔记 | 来源:发表于2021-08-30 23:00 被阅读0次

泰伯篇

8.13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翻译】

孔子说:“坚定地相信我们的道,努力学习它,誓死守卫保全它。不进入危险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天下有道,就出来从政;天下无道,就隐居不仕。国家有道,而自己贫穷鄙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富有显贵,也是耻辱。”

【解读】

本章,孔子首先强调处世要以“道”为准则。他认为,只有坚守住大道,才能成就自我。

有学问,有信仰,然后依据社会环境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作用。时代环境允许,就出来兼济天下;社会动荡,则保全性命,等待机会,此所谓君子不处危邦。

这段话,很好地反映出了我国儒士的进退取舍之道。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强调的是对“道”的坚守,至死不渝。这里的“道”,是一种信念,一种精神。如果没有牢固的信仰,人是很容易在纷乱的世界上迷失的。

君子为学,目的是学以致用。有了坚定的道德信仰,才能有正确的政治立场。

儒家富有政治智慧,特别讲究出来做官的环境和时机。环境的选择原则是“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所谓“危邦”,是指隐含着极大政治风险的国家或地区,这个国家或地区当时不一定是动乱的。

而“乱邦”则是指已经陷入动乱的国家或地区,这样的环境,不要说施展才能建功立业,而且想保全性命都不容易,所以应避而远之。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说的是当天下太平,政治清明之时,君子可以出仕,一展自己的才能,造福于天下。若是天下无道,政治混乱,君子就应隐于世,在保全自身的同时,传道于后学。

也就是说,君子隐现虽是可变,但是“道”不能废,学不可弃。君子或隐或现,应以天下是否有道而定,不应以个人的功绩作准。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若想理解这句话,关键在于这个“耻”字。

在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就应积极地入世,为民众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倘若没有这样做,那就说明缺乏责任感和仁爱之心,而且德行才能都不够。因此而处于贫困低贱之中,那是非常可耻的。在国家无道、政治混乱的时候,趁乱谋取富贵,也是可耻的行为。

孔子的这段话,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他在本章中所阐明的个人在学问、信念、操守以及入世等方面的态度,为人们面临重大人生抉择时,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是极为高明人生智慧。

与您共勉!

相关文章

  • 天天学《论语》第199天——君子的进退之道

    泰伯篇 8.13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

  • 读《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何把学而放在第一篇? 整部《论语》十二章实际上是学为君子之道,或者为大学之道。如何为君子?必有进阶之梯,...

  • 儒学中的君子之道

    摘要:《论语》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语录结集,《论语》中说到的仁爱之道、孝悌之道、中庸之道、君子之道等等对中华民族的...

  • 【王鹏翔论语札记93】成为人才的关键因素

    原 文 《论语公冶长篇》 5.2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论语学记 第93篇 【今...

  • 《论语》日日谈 第42期

    《论语》日日谈第42期 本章为《论语》:公冶长篇第十六章 【原文】 子谓子产①:“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

  • 《论语》君子之道

    一、君子 是有人格魅力。 1.内心无担忧无恐惧。 2.内心反省自己无愧疚。 3.君子有三点: 仁者不忧;仁义,大胸...

  • 天天学《论语》第282天——孔子求善之道

    先进篇 【原文】 11.20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翻译】 践迹:踩着前人的掸迹走,即...

  • 天天学《论语》第258天——孔子的交友之道

    乡党篇 【原文】 10.22 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 【翻译】 殡:停放灵柩和埋葬都可以叫殡。这里泛指一...

  • 每日国学|君子坦荡荡

    【原文】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大意】 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夏末语】君子之道以修身...

  • 教和育

    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夫孝悌之道,为仁之本欤”。——《论语.学而》 这就是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天天学《论语》第199天——君子的进退之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qra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