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妈妈这几天在家扫除,无意翻出我珍藏起来的信。
“儿子,这个姑娘是谁啊?你们当时有没有好上啊?”老妈很八卦,拍照发微信来问我。
“妈!怎么可能?你应该没看到发件人的地址,她是山西的呢!当时我们就是纯网友,笔友。”我给老妈解释。
“是嘛?你看她写得多肉麻。什么健哥哥,你写字很漂亮,我好喜欢你的笔迹,你看起来很帅气....”
“妈!这都多少年前的事啦,你帮我收好,这可是有收藏价值的啊!”我打断老妈的话,思绪飞回那个年代。
.......
“这是我的地址,你要写信给我哦,我下了,要去学校啦。886。”
2005年的一个周末的午后,在网吧好不容易排队抢到一台机子,打开QQ,看着留言,这是多么熟悉又温暖的话语。我跑去找网管,要了一张纸和笔,开心的记下她的地址和邮编。
此时的我,是镇上一所中学的初二学生。自从姐姐给我申请了这个QQ以后,我总期待每周的计算机课,还有周末来学校时的那个下午,我上网唯一的爱好就是登陆QQ,加上一些人,然后充满热情的聊天,加的都是同龄居多。
我忘了是何时加她的了,甚至我记不起她的全名,只记得QQ的昵称,而信的称呼也是她的昵称,她叫等爱的狐狸,我叫她小狐狸。我和她的聊天内容每周就简简单单的几句话,还是留言居多,基本上碰不到同时在线,她家里人也不同意她去网吧。在比较落后的镇上,我们最主要的沟通方式还是写信。
我记得拿到她的地址那一周,省下来的零钱买信封信纸,然后利用晚自习的时间,一遍一遍的想着如何下笔写信给她。
那时候的表达真的好简单,我们信的内容绝大部分都是家乡环境和学校坏境,每一句每一字都那么珍惜。我写了两页信纸,落笔时是我的大名,而她却是网名。
写好了以后,我把信封粘好,然后给邮票的钱,让外宿的同学经过邮局的时候帮我贴邮票寄出去。每次寄出去的时候,我都满怀期待的等她的回信。
我总会算时间,一般我当天寄出去,她大概三天收到,第四天再寄回来给我,我就下个星期的时候,有空就去学校的收信箱那里看看。如果迟上一两天,我又会着急,一收到她的信,我总舍不得立马拆开看,我会等放学,或者时间非常充足的时候看,一句一字的品读,仿佛每个字都能想到她写的心情,她的样子,读完一遍,我还是会再看一遍。等晚自习有空,我又会立马回信给她,回答她的提问,也表达自己的开心。
从此,在读书的枯燥日子里,我不会觉得孤单。
那时候,写信是风靡的,可班上写信给网友的却不到五个。同学看到我有信的时候,会忍不住想看,我却宝贝得不行。只不过,不太懂得尊重的年纪,我的信总会流露出去,还会有看过的同学嫉妒的揣测我们的关系。
青春期的成长,最大变化不是环境,而是思想。我们通信的时间不到三个月,寄出的信不到十封,我们的内容也止步于考高中还是读技校。
某一天,她对我QQ留言给我说不要给她写信了,她妈妈发现她的信了,不让她跟异性接触太多,而且换了学校,地址变了。那时候,我傻傻的信了,也伤心了好长时间,心里空落落的。
后来,我又和别的网友相互通信一段时间,再后来,邮费涨了,QQ成了主流,没人想要写信了。
2、
我从没想到过科技会发展那么快,一眨眼的几年,淘汰了许许多多的东西,也让人遗忘了很多人,很多事。
以前我总渴望交很多朋友,一股脑的和她畅所欲言,特别是能文字的形式交流。而今交友方便快捷了那么多,我却找不到那样的热情,也找不到那样的朋友。
如果情感可以控制,如果生活可以控制,我好想再拥有一个和我一个星期通一封信的朋友。
我会告诉她,我现在的城市天气很好,我今天看了好几部电影,都令人深思,推荐她看什么电影。我还会跟她说我最近的工作状态,每天都忙不完活,也会对未来的焦虑。我还会跟她说我最近的情感,一片空白而又渴望爱情……
你说,我还会找到那样的笔友吗?她会百忙之中给我写一封信,会告诉我她收到信以后很开心,会跟我说她的城市和她的故事吗?
我想她不会,她会觉得我太老土,我们可以随时一个电话,或者一个微信就能马上聊天,却聊到无话可说。
我让妈妈找找是不是还有我珍藏起来别的信,我也可以多找回一些美好的回忆。妈妈说就这一封信,而且纸张都快烂了,笔迹也不那么清晰。
可惜了,那时候我应该害怕被别人看到,已经撕毁或者别的原因丢失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