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当了母亲以后,忙于各种生活琐事,照顾孩子饮食起居,很久没有看书,更别提写读后感了,实在有些羞愧啊。
读书必须要读前言,这点我还没有忘

教育?教育!这个词变得熟悉又陌生了起来。何为教育?理性上来说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孩子们的心智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孩子们解释各种现象,提高实践能力。并让孩子们形成一种相对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识思维。听着很复杂,我个人觉得,就是引导孩子在正确的道路上成长。
做为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续,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深远。现在想来"医学世家""某某世家"的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做为母亲我常常感到有些迷茫。总怕好心办错事。相信大家也和我有一样的苦恼,害怕用错方法,功半却事倍。这本书倒是给了一个不错的建议,陪孩子朗读。

培养孩子热爱阅读,而不只是单纯的为了某个任务,应付式的完成学习,这就是陪孩子朗读的目的吧。陪着孩子一起提高自我。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做为阅读的起点,特别适合小学生当做基本功。朗读可以使孩子集中精力和对文字的理解。甚至可以使内向的孩子变得外向。
家长也可以从陪孩子朗读的过程中看出端倪。简单来说,如果孩子不会断句,那么她可能对这个句子理解没有到位。如果孩子没有把握好节奏感和感情,那么她可能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感悟还有所欠缺。
宋代理学家朱熹的八个字可以概括朗读,“逐句玩味”、“反复精详”

不过这个观点,我到不同意。文凭,成绩从来不和优秀是等号!!三者也不是充分必要条件。陪孩子朗读是为了成绩,文聘,功利了。
标准化的教育背景下,有些东西需要做到从众。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做为家长,我有自己的坚持。因为我深知,等我的孩子回顾自己的校园青春,脑海里最深刻的东西,可能是某个清晨,与同桌无来由的相视一笑;可能是因为一些小事,在雨季没来由的心烦意乱。绝对不是一道题,一张试卷。
陪孩子朗读是为了提高她阅读的兴趣。读诗使人灵秀,读史使人明智,读小说丰富孩子的想象力,书中的一切一切,都是为了教给孩子正确的三观,让孩子明辨是非,有信仰。有可以使之相信并为之努力的东西。
白云苍狗,孩子,希望你就算在未来没有父母的陪伴下也能心中有阳光走出属于自己一生无以复制的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