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化性起伪

化性起伪

作者: 少年等一等 | 来源:发表于2020-09-10 14:25 被阅读0次

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仪。

年纪越大,越认同儒家大师荀子这句话。

人的本性就是恶,只不过多年的进化与教育,让我们藏起了那不堪的一部分,然而动物凶残的本性却是难以掩饰,时不时地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不说对别人的恶,弱肉强食,物竞天择,这是动物世界的生存规则。

然而,对自己最亲近的人呢?

陕西摔死2岁幼儿案,四川母亲虐待不到一岁婴儿致使昏迷住进ICU,杭州杀妻碎尸案......

太多触目惊心的惨案不忍列举,曝光出来的也许只是冰山一角,我不仅深思,这个世界是怎么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阴暗血腥?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古人云,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现实却是残忍杀戮。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连一个小小的婴孩儿都有自己的思想,是一个鲜活的生命。

既然带他们来到这个世上,那就尽其所能抚养他长大,这是为人父母的义务和责任,否则,不是禽兽不如吗?

所谓夫妻一场,总要相互扶持,共同经营一个家,总有分歧,或矛盾不可调和,那就分开好了,除了正义的法律,没有一个人可以随意夺取别人的性命。

说到底,不过是欲和利。

被欲望和利益蒙蔽了心智,就变成了魔鬼。人挡杀人,佛挡杀佛,虽然活着,但灵魂已经堕入地狱,变成魔鬼了。

生而为人,好好当个人吧。

相关文章

  • 化性起伪

    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仪。 年纪越大,越认同儒家大师荀子这句话。 人的本性就是恶,只不过多年的进化与教育,让我...

  • 谁曾

    谁曾化性起伪 深藏初心 谁曾揽佩登台 不避孤臣 谁曾言笑坦然 心里却有悲欢 谁曾温柔如梦 转身不见踪迹 谁...

  • 荀子论“类”(2)

    “类”在荀子思想中的地位 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劝学》) 礼,是荀子思想的最核心。人性本恶,需要化性起伪...

  • 教育学今日学习份额12

    荀子 荀子提出“性恶论”,否定道德先天论,是唯物主义者。 荀子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化性起伪”,认为学习是人的素质和...

  • 教师惩戒权之利弊谈

    ①人性本恶论的主流意识,类似于荀子化性起伪的说法,依靠后天的教育可以使人归化普遍的社会伦理规范,而依靠惩罚建立起来...

  • 化性起伪,礼义源于圣人的创造

    荀子首先假设如果放任人的本性,那么社会就将陷入混乱,历史上的圣人于是创立礼义制度,约束人们的言行,使他们的言行不随...

  • 读书 | 化性起伪:荀子的教育观

    儒家以教育起家。《论语》首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重学、劝学之先河。《荀子》的第一篇即为《劝学》,此文(节...

  • 《我不是药神》:性本恶,化性起伪

    观影中,一个念头突兀的冒了出来:到底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呢? 这一观点,有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他以为,人之初...

  • 化性起伪,真『孔雀王』小记 其之三

    全卷一气呵成看完,即使是30年来各种剧情梗重复抄袭的现今,重读『孔雀王』依旧就是千回百转、百绕心弦。 八叶一直用绥...

  • 化性起伪,真『孔雀王』小记 其之一

    ​​有时候望着满柜的青漫,会回忆最早沉迷成年暴力美学是缘由哪些漫画。大约是中学时日,摆在书摊显眼位置上的『暗黑的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化性起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jlpe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