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做学生时是不折不扣的历史学渣,成年后听书,却觉得历史最有趣。
秦汉唐算得上是最爱,貌似相关的评说也最多。当然秦汉唐也的确最多精彩故事和名传千古的帝王。
比如著名的“文景之治”中的景帝,无论是影视剧还是历史书中,他都是明君形象。据史载,他也的确是轻刑、省役、薄赋,与民休息,天下日兴。他个人则至孝、节俭。历史上评价亦多正面。
可惜一代明君,却有一个无法洗刷的污点,那就是枉死的晁错。
从晁错的角度来说,也不能说他全无责任,但他的死因却过于荒谬,他的死法更是过于惨烈。
景帝时期,各藩镇坐大,渐成割据之势,而与景帝有杀子之仇的刘濞可能正密谋造反。所以当那个自景帝太子时便是东宫重臣的晁错提出削藩,其实正合景帝心意。
可却逼反了刘濞,或者说逼他提前反了,并且给了他一个不错的起兵理由:“清君侧”。自古以来,清君侧是个特别畅销正邪皆宜的词儿。在这一冠冕堂皇的口号下,刘濞成功掀起“七王之乱”,景帝懵圈了。
此时晁错的政敌献计:既然七王要清君侧,那斩了晁错,他们便没理由继续闹下去,这叛不平自消。
景帝默然,许可。随后的事就上不得台面了,景帝派人宣晁错上朝议事,行至长安东市,来使出诏,将仍着朝服的晁错临街腰斩。
刘濞退兵了吗?开什么玩笑!前线归来的邓公直言:晁错忠心为大汉天下,何罪之有?如今陛下竟以为斩晁错便可平叛,其实不过是藩王痛快,士子灰心,再不敢开口直言国事罢了。
景帝认错倒快,然人死不复生亦!晁错在帝国出现危机时被自己的主子推出去顶罪,枉死于自己忠诚守护的帝国铡刀之下。
还有一个枉死于自己帝国铡刀之下的名臣,也是后人津津乐道的,那便是上官仪。
据传上官仪风华绝代,俊美丰神,文采华丽。自少年科考,进士及第,得太宗青眼后,便平步青云,至高宗时期,恩宠更进一步,自秘书少监到侍郎,再至宰相之高位。仕途平坦,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一时风光无限。人生赢家,不外如是。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
虽然影视剧多传高宗懦弱、怯内、无能,但大唐王朝在他执政期间一方面休养生息偃武修文,社会富足,百姓相对安乐;一方面并不惧于出兵,一举拿下太宗未能平定的高丽;他求贤若渴,首开殿试之举。
所以,高宗绝非庸君。
或许他纯良至孝,多情敏感,有妇人之仁,做事不够狠绝,或许他并无秦皇汉武之雄才大略,但至少他是优秀的守成之君。
可他也背负着一个无法抹去的污点,那就是突发紧急状况时,推卸责任,拉下属顶缸。
他对武后的爱与信任,渐渐从后宫渗入朝堂。可两人也会有政见不合,会有针尖麦芒,终于矛盾激化时,高宗气呼呼跟自己最喜爱的宰相告状,说自己媳妇的坏话。
那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风流名士纳头便拜,并出谋:媳妇不好,咱就换掉。高宗一时大生知己之感,当即拍板:你文采好,你来起草诏书。
诏书还没成文,武皇后梨花带雨地来了,泪眼问高宗何罪。高宗一时语塞,把上官仪推到自己前面:都是他,都是这家伙挑拨我们夫妻关系。
上官仪卒,家没。从翩翩佳相,到罪及全家,不过是因为被自家领导给卖了。这锅背的,真沉痛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