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民主生活会上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么困难?
那我问你,你敢反对你家长吗?你敢批评你老子吗?
01
“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年终岁末,又到召开民主生活会的时候。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民主生活会的主要内容之一。每年都是如此,但是大都流于形式,谁愿意批评别人?谁愿意把自己的不足拿来剖析?于是乎,表扬式的批评,不关痛痒的自我批评,便成了每年民主生活会上的“芳草绿、杏花红”。
为啥民主生活会上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么困难?
那我问你,你敢反对你家长吗?你敢批评你老子吗?
02
一个朋友不无郁闷地给我说起一件事。
他70多岁的老父亲也许是因为玩微信似懂非懂的原因,对孙子从微信里面的发来的一张银行卡图片产生了疑问,于是给孙子发去信息:“你输入银行卡是什么意思?我不差钱,最多也就是叫你给我充一下话费。”
孙子感到很委屈,一是他当天没有给爷爷发过图片,二是对爷爷发的信息感到不解,于是把图片发给我朋友。
他看了也不解,图片是几个月前儿子发的,怎么会今天才收到?父亲发给儿子的信息确实有点酸溜溜的感觉,让人看了不舒服。于是他给父亲打电话,大概就是说了一句话“您没有搞懂的问题,打个电话问一下,应该可以了解清楚,不要发信息,免得引起误会。”
父亲在电话那边大声呵斥到:“你喝醉了吗”,然后就把电话挂了。
为此事,朋友至今都很郁闷,“我是喝了酒,但是我很清醒,表达也很清楚,没有想到父亲都那把年纪了,还是那么大的脾气。”说完,眼睛湿润了。
03
虽然了解他,我却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他。
他的性格、脾气受他父亲的影响很深,给他自己的家庭也带来了些阴影,和妹妹之间、夫妻之间、儿子之间多少有些不愉快。他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坦诚地向妹妹赔礼道歉,主动向妻儿承认自己的过失。
之前,他因为意识到自己对父亲的不关心,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记述当时的情景和自己的愧疚,向父亲道歉。他说,写这篇文章,其实是想告诉儿子“人无完人、孰能无过”。只要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过,该道歉就道歉,该赔礼就赔礼,这个大家庭就会和谐起来。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父亲看到这篇文章,也反省反省自己。
“我从小到大,就来没有听见过、看见过父亲做自我批评。”他说,我怎么可能去批评父亲,只是想委婉地提醒他而已。
04
可见,在家庭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多么困难。
一个年轻的母亲因为儿子的学习成绩一度下滑,有点不爽,学校通知开家长会也就没有去,儿子被吓得不敢回家,躲到外婆家里写完作业后,怯生生地给她打电话,她接通电话就是一顿好骂,骂完就挂电话。挂了电话又忍不住伤心,想起儿子点点滴滴的可爱不由得大哭一场。
可是她就是没有给儿子回电话过去,说一声“儿子,妈妈爱你,妈妈是气极了才那样说的,可这不是妈妈说那些话的理由,对不起,妈妈错了”。长此以往,儿子幼小的心灵将会蒙受多大的阴影呢?
05
其实,从中作怪的就是我们口头上常常提到的“家长作风”。而“家长作风”的根深蒂固,是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三纲五常”中的糟粕造成的。
“父为子纲”,受此影响,长辈在儿孙面前,天然是正确的,哪怕做错了说错了,儿孙也不得反对,否则就叫乱了纲常。“君为臣纲”,更加厉害,历史上除了魏征等极少数敢言直谏的大臣,哪些人敢言直谏皇上不因言获罪?一代文豪苏轼不就是因此被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贬谪流放吗?辛弃疾、林则徐不也是犯同样的过错、背同样的罪名吗?
你敢让我红脸,我就敢跟你翻脸;你敢让我出汗,我就敢让你流泪;你要扯我的袖子,我就要挪你的位子。
“父为子纲”的马力,令后人从小不敢吱声,长大了则造成父子之间的心理距离渐行渐远;“君为臣纲”的威力,让民主生活会上大家噤若寒蝉。
在家庭、在亲人之间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尚且不好开展,何况是在单位,在同志之间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一把武器,是一把双刃剑,怕拿起来伤了自己?
06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主要原因”。在十九大后首次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同志提出一系列要求,其中一条,就是要带头树立良好的家风家规。
我认为,反对家长作风,从家庭开始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是良好家风家规的应有之义。有的人在家庭养成了家长作风,把这个坏脾气带到单位,一旦穿上领导的马甲,也就立马把家长作风换成了官僚主义的外衣。
领导干部带头树立良好的家风家规,就应该从反对家长作风做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