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热爱阅读,一直深入到骨子里。这其中不仅仅能吸取知识的养分,更多的时候他能让我戒骄戒躁。我相信,我们这辈的年轻人更需要这种心境。
这还是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我们所能接触的知识越来越多,多的任人眼花缭乱,多的已经泛滥成灾。这时候大家就开始将写作当做了一种利益的手,成千上万的文章一下涌现出来,就类似大坝泄洪,好的坏的都混在一块,参差不齐。写作这种事不单单是脑力活,也是体力活。有时候你坐一晚上也不能写出几句蹩脚的句子。我们更多的心思,去用心写作。文学是可以语言经济挂钩,但不应该将它作为我们生活谋取利益的工具。
我总会看到一些人喜欢过度的玩弄文字,自以为很了不起,那又怎样。你根本不清楚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说不定文字就会玩弄你。在我眼里,一篇好的文章优美的词句仅仅是衬托。而是在于所表达的含义或者思想上能否贴近我们的生活或是与读者产生共鸣。在此将写作的手法抛到一边,而是用畅快的文字和生活的感悟所结合。我将总结以下的三点。
原始的积累
我深刻的认识到“厚积而薄发”,创作的过程中原始的积累是根基。这就和我们小学学习国文一样,还不是先学字母,在学拼音,最后学汉字,才能写东西。虽然一个在我们什么都不会的时候进行,和一个在我们拥有某些技能的时候进行比较是不同的。但其中的道理一样的。这也就好比个人的修养是经过时间上的沉淀。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段过程中,需要我们自己大量的阅读,倾听他人的讲话,或是报个培训班充电等等。这才是我们需要的利器。
灵感的源泉
我从不否认“灵感”这个词,有的人认为它空洞。但恰恰相反,往往从我们脑海中突然间闪过或者迸发的很大的可能是好的idea,就怕你来不及表达。这其中可能是与他人的一次情感上的交流;一次来不及躲避的旅行,都能带给我们创作的启发。它是如此的轻盈,总想与他交汇,但却太稀缺了,还没来的及用心去经验,就已经跑了。
创作的瓶颈
我相信每一个创作者都会遇到这种问题,这是一段时间的瓶颈。有的时候思绪非常的清晰,可是当我们拿起笔也挤不出几个蹩脚的词语,绞尽脑汁也不能完成一篇好的文章。这就是创作中的瓶颈,与人的情绪一样,有间隙性和波动性。这个时候,静下心来,我们需要去突破。因为你要进入不一样的层级了,突破暂时困住我们的这堵墙。克服之后,你会发现还有这么宽广的世界。
其实,写作本身就是艰辛的事,能将文字凑成一句话,并能够使读者认可,实属不易。我们不缺乏文章,就缺好文章。能让我们受益的文章,写作需要用心,我们不能敷衍。因为我们要对文字负责,要对读者负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