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之行感于扬州

作者: 伊卫行 | 来源:发表于2018-12-20 23:38 被阅读0次

     

    江南之行感于扬州

      竞技的第一目的是什么?赢。是的,就是这样。我不知道别人是啥样的,反正我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不问成绩,重在参与。

      虽然学校是这么教的,后来我长大了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事实上,重在参与的人大多是能力不行。再者说,如果不问成绩,那么竞技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竞技的本质是博弈。就要有输赢。难道成年人和未成年人是不同物种?言行不一,在这片森林里也许是这样。

      一个朋友的玻璃门碎了,无良商家推卸责任,还拖着迟迟不给安装新的。说到这事儿我想起来自己经历许多次保修和合同毫无效力。

      两家物业公司争一个老小区,用的方式却并不是谁的服务更周到,更得人心。而是比谁更坑。结果就是小区环境日益恶化,垃圾满天飞。在每个城市都拼命标榜自己文明干净的今天,还有这样的事,貌似实属寻常。

      我一向认为人际交往要么是交心的,要么是交利的,除此之外都是浪费时间。这也是为什么年轻人选择大城市工作的原因。因为自己不属于这里,因为这里没有根深蒂固熟悉的关系,也就没有太多无聊的应酬。陌生有时候是一种解脱。身体没有归宿,心灵也许能有一小块栖息净土。

      有人说没有什么比工作上的应酬更无聊的了,我不这样认为,如果是必须的,那就是工作的一部分,不能单独的把这种应酬和工作本身切割开来。这也得是工作的乐趣和痛苦所在。

      倘若真的不擅长这种应酬,那就选择不需要应酬的工作。工作里不谈喜好,只看是否擅长。

      倘若不是由衷的热爱,所有的工作归根到底都是无聊和熬人的。你凭什么比无数同行业的人能走的更远,只有更专业,没别的。一个优秀的摄影师怎么能拍出好的作品,就是拍,不是胡乱拍,而是专业的拍,更专业的拍。

      之前几天和朋友在江南晃荡了一周,我问朋友手机拍照和相机拍照的区别,以及手机能否取代相机。

      我不知道那些做手机的公司他们的技术重点是放在哪儿的。我就知道一点,要看它的消费人群需要的功能是什么,在这上面下功夫。我不会做生意,可我也知道,生意人的本质是逐利,而生意的本质是服务于人。最终还是回到人性,人文关怀上。这绝不是扯淡的话。

      我的朋友和我解释了数码相机和手机的成像原理,以及目前手机为何还不能完全取代相机的原因。也就是说,倘若研究出了能用到手机上的和数码相机一样的成像原理的技术,理论上讲,目前的数码相机就会被彻底淘汰。我只是举个例子,我当然知道技术上有多难。我想说的是,很多时候遇到一些事情,路并不只有一条。

      很多人和我说平台的重要,我不否认。但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可能在今天很多人看来已经过时了,然而却并非如此。这句话到今天依然这样。我曾经吃过一家私房菜小馆子,一天只做数桌,我听说有一天只做一桌的,我是没去过。我去过的是一天只做数桌的。

      一般来说,越好的饭店客人点餐什么的越自由,甚至客人还可以选择厨师和用餐方式。然而最好的美食,客人是没有选择权的,客人去用餐,吃什么怎么吃,什么时间,先后顺序等等都是店家(主厨)来定的。客人只管带着一张嘴和一颗爱吃的心享受美食。

      就这么个店,预定都要提前好久。而且订单已经排到很久之后。许多客人慕名而来。我很肯定的说,不是真正的超级吃货,大多数人是不知道这种店的存在的,也是找不见这种店的。“豪”族不在此列。

      有许多事是矛盾的。经历了就知道没什么奇怪的。因为最近这些年一直东奔西跑,有很多机会国内不少大学都留下了足迹。我基本上第一次去一所大学都会去两个地方,图书馆和食堂。去坐坐看会书,去吃一次食堂的饭菜。

      我就经常听到师弟师妹们说,哪儿哪儿的东西好吃,哪个食堂(大学一般两个以上食堂)早餐丰富,哪个食堂午餐好吃。可能自己是个吃货,这些年吃遍国内东南西北,也吃了不少国内洋餐厅。虽然对美食越来越挑剔,然而平日里只管吃饱不饿却是吃什么都行了。只有极个别的,比如太原小吃“头脑”(也叫八珍汤)等极个别的美食吃不惯,现在基本上敢说国内各省美食都吃得惯了。

      当朋友让我平价菜好吃与否的时候,我不用好吃不好吃来形容,而是会说我喜欢或不喜欢。每个地方的饮食对当地人来说都是最美味的。

      走的地方多了就会发现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只是自己心理上的认同或偏见。而心理上的感受大部分是不客观不真实的。一个人的成长并不在于他得到了什么,而在于他能接受更多,也能学会放弃。

      小时候想要全部最美好的东西。年轻的时候想要自己能做到的最好的工作,自己所遇到的最好的爱人。后来你看看身边的人,告诉自己只比他们好一点点就好。再后来你明白,已经拥有的就是最好的。行将就木之时,也许会想着可别有来生,若有来生可别再为人。或许不是,谁知道呢。

      说起来,人们经常说的换种活法,其实并不存在。生命就只有两种活法,像死一样活着,活着直到死去。

      死,是活着的终极意义,而死的终极意义却是,活着。

    2018年12月20日写于厦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江南之行感于扬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jrp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