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想写财报作业,明天补,今天来又读《正见》第二章,情绪与痛苦。
没有任何一个生命,希望受苦。
对许多人而言,不断调试这些无尽而又经常变化的快乐定义,即使人生的目的。快乐的定义是,一个人拥有完全的控制。
(想起来人有焦虑的时候,就是感觉到不可控制。)
这种把群体标准视为个人标准的习惯,在幼年时就开始形成。渴望并竞相拥有他人所拥有的事物也存在于文化层面中。
(想到去问:我是谁,我所有的价值观,是非标准,真正是我的吗?)
原来一直努力试图寻找快乐,不仅透过物质拥有,也透过宗教的途径,世界历史大部分是以宗教为中心。
(木心早说过这一点,书本里说,宗教以光明的道路和行为规范来号召大众,如爱你的邻人,修持布施,修禅等,然而,这些看似有益的原则,也可以能变成极端而严苛,造成人不必要的内疚和自卑。)
追本溯源,导致痛苦的是人的情绪。事实上情绪即是痛苦。
在接受陷入这些情绪的当下,我们就失去了觉知和清明,我们被鼓动了,解决方法是,觉知,如果你认真的想要根除痛苦,就必须培养觉知留心你的情绪,并且学习如何避免被鼓动起来。
(想到简单逻辑学还有传播学,不要试图煽动别人的情绪来说服,而是诉诸理性。即使没有被监督,也要求自己这样做,要做能被时间检验的,这才是真诚。)
任何源自无明所做的行为都是冒险。(这里的疑惑是,怎么理解放弃一部分安全感?但也可以帮助你理解一部分,比如,投资时,不懂就投,就像是赤手空拳穿越炸药厂。)
自我,希望觉醒,却厌恶觉醒的道路。(人渴望成长,却畏惧成长的痛苦。)
任何具有不确定和不可预测性质的事物即是痛苦。(因为无明而痛苦,无知是苦。)
培养对情绪的觉察。如果情绪正在升起的时候,你能够有所觉察,即使只是一点点就能够限制它们的活动。觉知就是慈悲心。
(这是无数次忘记,需要无数次记起的,只要觉察到就好,不要对抗,不要否定,觉察,接受,就会转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