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新人面临着无数的抉择,是进入守业型公司培养某方面的一技之长?还是进入创业型公司全方位地历练自己?如果选择了后一条路,又该如何选择一家有前景的创业公司?在这个快速迭代、快速发展的社会,不只是新人面临着职业生涯规划的选择,过来人也有各自的困惑。职场中似乎有年龄门槛的潜规则,创业者也在各自的赛道上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今天来听听 YC 中国的兼职合伙人、母婴企业宝宝树创始人兼 CEO 王怀南的看法。王怀南,毕业于清华和哥伦比亚大学,曾是美国宝洁历史上晋升最快的华人产品经理,后来加入 Google ,为其创造了“谷歌”这个后来深入人心的中文名。
从在海外的大公司工作,到回国创立宝宝树,王怀南看过了无数职场人的困境与选择,作为一个职场老兵,他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在这些问题上的理解,希望能够对正在读文章的你有所帮助。Q1怎样在面试时判断创业公司的发展是不是有前景?是否有利于以后自己的发展?王怀南:很多人在判断企业的时候,会过度询问他们要做的是什么事情,以及这些事情或者说赛道是否靠谱。我不这么想。我的理论是在中国做一切的事情,只要它是满足一部分用户需求的,那这个事就是 OK 的,因为人口实在是众多,一切事情只要具备一定的用户需求都可以做到一定的规模。中国人口基数庞大,也就意味着始终有需求还未被满足,还未被服务。
所以我会把百分之八、九十的权重都放在观察团队上,特别是观察一两个、两三个联合创始人。人对我来讲是一切,我觉得观察创始人在中国社会里要比美国和其他的成熟的市场重要太多,尽管在那些市场上其实人也是决定性的,但是在那些地方可替代的团队比较多,在中国基本上是只有这么一群人能成这件事儿。好的主意、坏的团队,结果是零;但坏的主意、好的团队,结果不是零,因为这个团队最终会把一个事情做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水平,所以我觉得人是一切。然后这个问题就变成了你怎么看人和判断人的问题了。我觉得看团队要判断他们的努力程度,特别判断他们的学习能力。
今天你的起点很重要,但更关键的是你明天是不是能做到“士隔三日刮目相看“。所以优秀的团队都是有特别高的学习能力。不能用今天判断你的明天,所以你要判断的是这个人隔了一段时间再见,是不是真的在成长。好的创始人是不能低估的,因为他今天不懂的事情明天就懂了,他今天不会的事明天就会了。所以我觉得判断企业百分之八、九十就是他的人,判断人百分之八、九十要判断他的学习能力。
Q2初入职场,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
王怀南: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我认为其实一个初入职场的人对一家公司的贡献会很少,我觉得什么都别说、多学习、多观察,然后让公司看到你切切实实的努力。我觉得观察的能力要比说什么、不该说什么重要太多了。但是同时我觉得你要找到自己很好的 mentor ,能领着你、给你指点一二的人,每个人的职场经验即便在一家公司也很不一样,好的 mentor 他能在具体的微观环境里给你指一条路出来。我觉得不是什么应该说、什么不该说,而是千万最好什么都别说,因为每一家公司的存在,尤其是打拼过来的公司,都一定有存在的道理。观察!学习!贡献!
详情Q3身在互联网的年轻人,应该如何在快速迭代快速发展的社会中给自己规划职业生涯?王怀南:如果我自己回到大学刚毕业,或者说刚刚进入一家公司,如果那家公司做的产品是对社会的某一个人群有所帮助的,这就已经是一个 OK 的公司了。那家公司如果全是歪门邪道,无法真正为他人提供帮助、创造价值的,我觉得这家公司就不 OK ,但如果你已经找到了一家 OK 的公司,你就要想怎么给这家公司的平台贡献价值。首先你要想到的所谓的规划就是让你自己变得有用,很有价值。有用、有价值,就是帮助这家公司解决他的问题,所以看到更多的应该是问题,以及你可以创造价值的地方。
任何在工作职业范围内的东西都是你可以做的,任何在职业范围外的、但是能给公司带来价值的东西都是应该做的。还是老话,观察!学习!做贡献!最好的规划就是成为平台非常有价值的人。做一个平台上有价值的人,就是给自己的未来最好的规划。想得太多的人往往到了最后全输掉了。职业规划从某个角度上来讲,跟投资股票市场特别像,最后赚到钱的人都不是那种经常买卖股票的人,赚钱的都是看似傻不唧咽即的。在股市里赚了大钱的人都是相信一家公司,从来不看它的短期价值,结果五年以后一看,这100万变成2000万了,真正收获的人不是追高抛低,频繁交易的。
而且通过研究、观察、学习,找到自己认可的公司,不看短期价值,而是长期成长的。因为他成长了20倍,全是这样的事。所以没有太多的规划,不要为了明天,而是为了今天。 Enjoy today !做今天的贡献就是明天最好的准备。
Q 4常常听别人对年轻人说,要拓宽自己的眼界,扩大自己的格局,可是从没有人清晰明了接地气地告诉过我,什么是眼界?什么是格局?如何拓宽眼界,如何提高格局,能否帮我解答这个很多人都知道但是都无法给出可操作性,有指导性意见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