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谈到,孩子的母亲处于本能,有时会偏向于使用更多的“不”来为孩子设立规则,避免可能的风险。导致不知不觉对孩子保护过度,如果同时还不太了解孩子发育规律的话,有可能部分的抑制了孩子的探索能力。
而如果我们观察一位父亲的表现,他往往就不怎么关注这些细节。他嘴里最常见的词儿是:“走,咱们看看去”、“瞧,这个好玩儿”、“怕什么,勇敢点儿”或者“管他呢,试试呗”。
男人是长不大的孩子,这话一点不夸张,他在探索世界方面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和孩子是极其合拍的。这与女性相对谨慎的态度能形成有效的互补。
所以,当一个家庭在用很多的“不”帮孩子建立规则的时候,如果还有个人总鼓励孩子“试试”是非常有益的。
当因为各种客观原因,父亲在育儿方面的参与的确较少或者无法参与时,那对于主要负责教养的母亲而言,我也建议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除了say no,也记得要多说说,come on, just do it。对吧。
而对于实在没时间陪孩子的父亲们而言,我建议多给孩子打打电话保持高频联系,有时候父亲不太会聊天,不知道电话里该说些什么。在这里我给个小建议,你就跟孩子聊聊你具体在干嘛,今天发生了件什么具体的事儿,你怎么工作的。也问问孩子遇到了什么好玩儿的事儿。如果需要批评孩子,也尽量用朋友的语气。这种沟通,能起到一定的弥补作用。
又比如,出于一些天性上的喜好,女人们往往对机械性的东西兴趣寥寥。家里的电器坏了,可能第一反应是找小区物业或者售后来维修。而男人们的第一反应几乎肯定是,我试试能不能自己搞定它,立马动手。这种区别也许来源于对于不同性别对于征服感的追求差异,甭管什么心理学原因吧,毕竟这种示范作用,对孩子也是很有必要的。
再比如,出于文化、传统以及心理、体力等原因,女性对于政治、军事、体育、科技、经济等方面的兴趣总体来讲没男性那么强烈,可这些是人类社会及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孩子长大后发展的重要方向。开启这方面的兴趣也是男性天然的优势项目。而且男人更愿意用共同参与,身体力行的方式给予孩子自信和示范。
而比以上三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父亲在向孩子展示一个男人应该是怎样的。
女孩儿对父亲的爱与观察,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她长大后的择偶标准,男孩对母亲也是一样。因为父亲和母亲为孩子提供了对男性和女性的模板,或者说是他心目中男女的标准定义。
有不少男孩子,长大容易显得阴柔一些,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可能他们从小大部分时间只接触得到母亲而接触不到父亲,因此对于阳刚、坚毅、勇气等因素接触的频率和强度相对较低。那就只能把从母亲身上能接触到的细心、温柔、听话、甚至美貌也当成了男人的标准。可不就容易伪娘 妈宝 小鲜肉这样了么?
当然咱们再这里也不是非要把男性女性模板化,小鲜肉本身不是错,从进化的角度说,将来人类全部进化为中性人也未尝可知,谁知道呢?不过毕竟从当下的角度讲,父母有所性别角色的示范还是有其现实意义的。
而且其实在母亲所擅长的领域里,男性也不一定就做不好啊。比方说缝纫手工一般女性更强,可其实男性并不少,服装界的男设计师大把。还有发型师甚至化妆师,男性同样很多。
这说明其实没什么做不到的。即使在女性擅长的“育儿”领域,如果你有心,一样有可能很出色。用奶瓶喂奶和换尿布的时候,丈夫和妻子哪有什么区别?给孩子耐心辅导个作业,这能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并没有。
更何况,这是为了咱自己的孩子嘛,你说呢?
最后,想对爸爸们补充三个提醒。
第一是,作为一个真正爱家庭 爱妻子 爱孩子的男人。我们得意识到,养育儿女本来就是父母双方共同的义务,这就意味着夫妻二人是平等的伙伴和搭档,在家庭里只是分工不同而已。而大男子主义比较严重的人,可能即使参与到家庭劳动和育儿活动中时,心里还总认为这不是男人的事儿。勉强为之,把参与视作为应当被妻子额外感恩的施舍,是自己的慷慨所致。
如果带着这种心态,其实意味着根本没有尊重过妻子的付出。别说是双职工家庭,哪怕男主外女主内,本质上也是双方都在工作,岗位不同而已。你是为现在工作,而她在为家庭的未来工作,只是 不用工资衡量而已。所以她只会被你的这种姿态所激怒,感受到所谓“诈尸式”育儿的额外伤害,这种伤害比“丧偶式”育儿还大。所以,这可不是个优秀丈夫的表现。
第二是父亲们在带孩子的时候,有时容易急,更希望给孩子制定严格而高远的目标。我想提醒的是,在你希望引导孩子变得更快更高更强之前,首先要有所付出,并和孩子之间取得信任。孩子只有觉得你很喜欢他而且认可他的时候,才有可能去效仿你。如果你平时和孩子几乎处于陌生的状态,偶尔接触还责骂居多,那孩子怎么认可你呢?所以很难有好的效果。具体方法可以回顾我曾讲过的关于用纵向比较引导孩子的内容。
第三个提醒是,即使您的家庭分工是男主外女主内,您也要意识到教育这事儿可并不容易。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专业教育学毕业的学校教师们,不也一样经常被家长们各种不满吐槽吗?不也有教不好孩子的时候吗?那原则上讲,其实并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母亲们又岂能完美呢?大部分时候,您的妻子可并不是数理化状元加早教专家吧?
专业知识的积累程度每个人各有不同,性格是否适合做教育也因人而异。这有时并不是光母爱两个字就可以弥补的,所以人无完人,出现一些问题很正常。不要动辄用指责的语气。
家嘛,一起好好商量,互相帮助才会和谐,对吧。
好了,关于父亲带孩子的话题,就聊到这里。在昭哥聊聊的喜马拉雅的本期节目后留言,有机会获得京东图书专门提供的礼品赠送(《神奇树屋》中文新版套装全8册)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