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每个人都会因为一些客观原因看不清自己,或者常时间被奉承,被夸赞而迷失自己。
如何更好地认识自己,看清自己,寻找自己?
在微微啊老师的疗愈写作课上,我第一次接触到“人际同心圆”的概念,特意百度搜索了一下,并详细认真地学习了它的概念及实际应用价值。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接触什么样的人,就会潜移默化受到他们的影响,关系越近,影响越大,“夫妻相”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经常会听别人说,你们很有夫妻相,这是因为婚姻时间越长,彼此之间相互影响越大,在其中一个人身上能看到很多对方的影子,不管是为人处世,还是言行谈吐。
如果以自己为中心,我们的生活圈就是由一个个同心圆组成。离圆心越近的关系,也是与我们关系最亲密的人群,比如我们的爱人、子女,也是对我们影响最深的人群;
再往外一圈是父母、兄弟姐妹,在他们身上可能更多的是一种遗传的基因,常常听别人说,你和你的父亲很像,不管外貌还是秉性,简直一模一样。
关系越近,同质化程度越高,我们越是看不清自己。因为你看别人的样子就是你现在的样子,与看自己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要想在别人身上看到自己的轮廓,寻找更真切的自己,还需要再往外一圈的关系,朋友,同事等。
比如一个朋友爱美,一个星期不穿重复的衣服,天天换着不同款式的服装,你会怎么想?如果你认同,说明你很注重服饰搭配,觉得穿戴讲究,既体现自己的生活品味,同时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如果你不认同,说明你很朴实,觉得买过多衣服是一种资源浪费,更主张勤俭。
一个同事爱好打游戏,每天下班后,没有其他活动,就是打游戏。如果你认同,你会觉得很正常啊,下班就应该娱乐,过得轻松一点,还有一起组队玩耍的想法;如果你不认同,你会觉得那简直是浪费生命,工作外八小时是拉开人与人之间距离最黄金的时间,怎么能浪费在打游戏上面,简直想不通,说明你很上进,喜欢挑战。
我们都是社会人,生活在一个共同的集体中,每天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他们可能是我们人际圆心圆中最外面的一层,但在他们身上,通过“赞同”与“反对”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到我们自己的轮廓。
遇到的人越多,经历的事越多,我们越能清晰地寻找到自己的轮廓,但只是越来越接近,永远不可能完全看清。
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变化,我们也在不断变化中,在不断变化中寻找不变,也是人生不变的主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