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情商教育.引领教育前沿关于小学关于高中
每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一定有着“卓越”的家长

每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一定有着“卓越”的家长

作者: 王一涵666 | 来源:发表于2017-06-12 17:52 被阅读60次

郑开欣带着5岁的女儿在国贸玩耍,一个年龄相仿的小女孩凑到女儿面前说:“我叫Lucy,你叫什么?”女儿回答:“我叫Eva。”于是两个人开始玩耍。这时,旁边另一个男孩子也想要加入,但是得知对方没有英文名字后,Lucy拉着郑开欣的女儿跑开了。

——摘自香港《凤凰周刊》

最近《中产教育鄙视链:绝不让娃和没英文名、看喜羊羊的孩子同读没外教的幼儿园》的这篇文章火了。

在文中,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出,让孩子报了高价英语补习班的郑开欣在这样的情景下,略感尴尬,又夹杂着一丝窃喜和满足。

也许,这就是大部分家长的普遍心态:怕输在起跑线上的,不是孩子,是我们的家长。

因为“没有英文名字”被拒绝受伤的是孩子,但更是我们家长的希望之心。

1. 有英文名字,就真的是赢在起跑线上了吗?

2. 那下一个起跑线,是不是就是奥数、钢琴、高尔夫呢?

3. 我们真正该给孩子的起跑线,就是这一门门课程的叠加吗?

4. 这种“窃喜”背后,是不是家长们太焦虑了呢?


几乎每一位家长都曾说过:“我都是为了你好!”

在家长看来千辛万苦都是为了孩子,为什么孩子不能体谅家长的苦心?

一心想要让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上各种课外班,提升各种素养,不就是期望孩子可以更骄傲地在人群中矗立吗?

但是,如果仅仅因为一个“没有英文名字”就被拒绝,那是否又太阶层化的可怕呢?今天,郑开欣能窃喜;明天,她是否也一样会失落呢?

那么,你用什么评价孩子是否“优秀”?

对于家长来说,“优秀”就是听话、成绩好。

事实上,真正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智力叠加,而是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这个能力,不是一门门学出来的,而是和家族基因一样,它是由家长的影响决定的。

们现在太重视智力教育了,反而忽视了人类自身的能力素质的深挖与体验。

我所在的团队中,有很多出身“中产阶级”、毕业于名校的同事,他们的父母对他们进行了系统化的智力教育,专业优异并具备多种的才艺,按照常规的观点,他们是真正赢在起跑线上的,一定是赢在最后的人!

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这些我们眼中赢在起跑线上的人——

有的,是傲慢。优越感特别强,不知道怎么跟同事相处,遇到小问题就容易闹情绪,即使是见多识广的领导,都忍不住摇头;

有的,是功利。他们在需要你的时候,会跟你套近乎,一旦不需要你的时候,则是各种爱答不理。这样的同事,公司里的大部分人都不愿与其打交道;

有的,是压抑。一个同事,从小生活在习惯发号施令的家庭里,他都已经习惯按照父母的意愿生活,他也曾经反抗,最终还是选择了屈服于父母,做一只“笼子里的金丝雀”,活得精致而苍白。

近10年的团队培养,我发现表现优秀的员工,不是因为出身“中产阶级”或者智力教育出众,而往往是因为这些孩子身上有一种不服输、不懈怠的精神。

有的,是韧性。他们顶得住压力,经得起折腾。他们在工作范围拓展的时候,不困守在心理舒适区,而是主动出击,调整工作方式直至圆满完成任务;

有的,是担当。他们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委屈。他们会在同事工作遇到问题时,伸出援手,而不居功自傲;受到挫折、误解,从不轻言放弃。

他们虽然家境普通,但各有各的个性、各有各的长项,活得更加自由、充盈,同事间相处起来十分融洽。

所以在办公室里,这些来自普通家庭的同事,因为更知道如何跟领导、同事相处,具备空杯心态,更谦虚、好学,反而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更重要的是,具备韧性等等优点的这些孩子的父母,本就是那种非常谦逊的人。

哪怕只是农民,你也能从他的孩子口中知道,老人家每天听广播学习;哪怕只是工人,你也能了解到老人家,在上老年大学……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每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一定有着“卓越”的家长。反之亦然。

我曾经一直很困惑,很多想要自己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家长,为什么他们的孩子并没有如他们所愿,成为最后的赢家?

在《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这本书中,我的困惑得到了解答:“我们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各种营养品、兴趣班、早教班一哄而上,却忘记了每个孩子各有不同的天赋,就像每颗种子都有不同的花开时间;

我们怕孩子走错人生路,所以一门心思地指导孩子、教授他们技能、纠正他们的过错,却忘记了亲子关系最重要的元素,就是与孩子共享快乐时光,和他们一起欢笑、一同成长。

在言传身教中,让孩子学习家长的精神、家长的理念、家长的学习追求才是最重要的。”

智力起跑线上的赢,并不代表一直都能赢。有时候他们因为被寄予了太多期待,太在乎结果,反而成为了负重前行。只有具备真正的学习力,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而这个学习力哪里来?从父母这个生命的起跑线开始!

傲慢的父母,很可能会培养出傲慢的孩子;

功利的父母,很可能会培养出功利的孩子;

控制欲强的父母,很可能会培养出自卑的孩子。

当我们打着“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名义,去为孩子“抢夺”最好的资源,去为孩子的“鄙视”感到窃喜的时候,殊不知,孩子们正在用天真无邪的眼睛,注视着我们的行为,有样学样,傲慢、功利的种子也在慢慢种下,成为自我成长的瓶颈。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赢在起跑线上,并不代表赢在最后。

并且,马拉松的美好之处在于,我们享受着这样一场比赛,我们享受着每一个进步、每一个突破,甚至每一次跌倒和爬起,当我们只盯着比赛的结果时,这个过程的美好就消失了。

很多父母陷入到一个认知的误区,以为什么都给孩子最好的,最好的资源、最好的人生轨迹设定,就完成了最好的教育。

但事实上,教育的本质在于“唤醒”,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当一个孩子被唤醒,他就具备了自我认知。在弗吉尼亚•伍尔夫《伍尔夫读书随笔》称:“一个人一旦有了自我认识,也就有了独立人格,而一旦有了独立人格,也就不再浑浑噩噩,虚度年华了。换言之,他一生都会有一种适度的充实感和幸福感。”

反而是当我们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试图让孩子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擅自替孩子设计好人生蓝图,我们其实是在延缓孩子的自我成长,戕害孩子的独立人格。

真正明智的父母,知道最好的教育是爱、是陪伴,是与孩子一起成长,是尊重孩子的选择,让Ta快乐地成长。

真正需要赢在起跑线上的,是我们,是父母,而不是他们,不是孩子。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了让我们成为更好的父母。只有我们成为更好的父母,我们才能让孩子更加出色。

如果我们做父母的都不具备自我认知和自我生长的能力,我们不具备独立的人格,我们把更多的期望和压力放在了孩子身上,而不是自己身上。这样的教育,无异于舍本逐末、缘木求鱼。

好的教育是教学相长、彼此成全,而不是病态共生、互相消耗。好的教育是让我们通过对方看到一个崭新的世界,而不是因为对方失去整个世界。

当身为父母的我们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当我们活成了自己想要活成的样子,我们的孩子就更容易活成他自己想要的样子。

只有我们在“父母”的这张答卷上越来越得心应手,我们的孩子才有可能在“孩子”的这张考卷上考得越好。

如何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关键在父母的成长,父母始终在提高着孩子生命的起跑线。

西安名师校园有言:教得好,爸妈就要在孩子的教育认知上不断提高。

西安名师校园要做的,就是帮助父母提高对孩子教育上的认知,避免走到错误的方向上,找到教育的盲点,站在未来的高度,做出正确的选择!

相关文章

  • 每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一定有着“卓越”的家长

    郑开欣带着5岁的女儿在国贸玩耍,一个年龄相仿的小女孩凑到女儿面前说:“我叫Lucy,你叫什么?”女儿回答:“我叫E...

  • 教练式思维

    家长一定要各方面都很优秀,才能教得出优秀的孩子吗? 领导一定要各项能力都很强,才能带得出卓越的团队吗? 如果孩子是...

  • 家长优秀,孩子卓越!

    ——时刻勉励自己向优秀的家长看齐! 我时常在想,要如何才能做一名优秀的家长呢?我个人感觉可以先从...

  • 2023-01-30 独特而普通的孩子

    所有父母都希望、期待自家孩子优秀卓越,也默默相信他将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般优秀。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天生就有着...

  • 第四只笨鸟为什么带不动孩子

    我们所有的家长都希望孩子优秀、卓越,可是有想过怎么样孩子才能够优秀吗?就是因为我看到了一个优秀孩子的妈妈分享她...

  • 陈小春养孩子说道“你可以不优秀,但是不能缺少这个!

    对于家长来说,都希望每个孩子各方面都很优秀。但是,有的家长不希望孩子压力那么大,他们的孩子可以成绩不优秀,但,一定...

  • 家长会后所感

    优秀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优秀的家长正确指导! 有待努力的孩子后面一定有待努力提高自己家长! 漠不关心的孩子的背后一定有...

  • 【笔记】吴晓波频道:商界的刺猬与狐狸#02

    优秀的商人不一定是卓越的企业家。 从优秀到卓越的三个原则 柯林斯在书中《从优秀到卓越》提出,企业从优秀到卓越的3个...

  • 育子

    一 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 家长优秀了,孩子才能变得优秀。这里谈的的家长优秀并不是说家长一定要有很高的学历、很高的社会...

  • 培养优秀子女的规律

    欢迎智慧的爸妈为孩子选择一位卓越的优秀导师,从此做一名智慧的家长,培养孩子走向卓越! 您想学习家庭教育的具体实践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一定有着“卓越”的家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jzl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