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黑天鹅》中,一向循规蹈矩、温顺乖巧的妮娜,在竞争“天鹅女皇”巨大压力下,心理防御系统开始变得薄弱。与此同时,导演的循循善诱也促进了她人格的成长,开始有力量表达真正的自我。
她把母亲给她布置的那些洋娃娃、音乐盒全都丢进了垃圾道,用棍子支起房门,不再允许母亲随便进入自己的房间,结交自己想结交的朋友,做自己想做的事,母女俩终于在碰撞中建立起彼此的边界。
妮娜的做法也许有些极端,但,当情绪开始流动,改变也就有了可能。
妮娜是个资深芭蕾舞演员,从小和单亲妈妈一起生活。28岁的她美丽、单纯、安静,是个乖乖女,长这么大还没有交过男朋友。
与此同时,她对自己要求很高,练舞时一丝不苟,对完美的追求达到了近乎自虐的程度,待人处事也总是彬彬有礼,很少有情绪波动的时刻。
这天机会来临,剧团要推出一个大型节目《天鹅湖》,黑白天鹅将由同一个人饰演,谁能饰演这个“天鹅女皇”,将会一炮走红。
妮娜特别想得到这个机会。
但她饰演白天鹅游刃有余,却一直演不出黑天鹅的性感、邪魅。任凭怎样努力,却总是火候欠缺。
导演问和妮娜搭舞的男伴:你想和她做爱吗?男伴毫不犹豫地摇头。
导演一针见血指出妮娜的问题所在:“四年了,每次你跳舞,每一步都很完美无瑕,但是我从没有见过你释放感情,从来没有。完美不是只靠控制出来的,它同样要求释放。”
为什么有的人看似完美但却缺乏魅力,有的人虽然不完美、却也惹人喜爱?
心理学上有个“犯错误效应”。
人都喜欢追随那些优秀的人,但如果他们过于完美、没有一丝瑕疵,又会让人觉得不真实,从而敬而远之。
同时,出于自我价值保护心理,对方过于优秀就会反衬自己的“不完美”,从而心生压力。假如对方优秀但又有小瑕疵,则降低了这种压力,缩小了双方的心理距离,将会赢得更多喜爱。
在导演看来,妮娜整个人因为过于“克制”而显得有些不真实、缺乏真正的吸引力。为此,他不得不给妮娜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回去自慰。
妮娜的母亲当年也跳芭蕾,因为意外怀孕不得不放弃事业,从此把全部梦想都放在了女儿身上。
母亲在妮娜很小时就送她学芭蕾,并对她严格要求,不允许有一点点瑕疵。为了解妮娜的情况,母亲甚至在剧团里都有自己的“耳目”。
妮娜已经28岁,母亲依然叫她“小宝贝”,把她的房间布置成一片粉红,床上放满了各种毛绒玩具,帮她穿衣服、剪指甲,不许她房间锁门,不许她交朋友,甚至不顾女儿隐私,去检查她的身体。一方面希望女儿成功,当女儿真的有机会出演“天鹅女皇”时,她又忍不住嫉妒,极力去否定女儿。
母亲的控制让妮娜窒息。她心里有很多不满,又觉得不该对母亲不满,有对性和感情生活的本能渴望,但在母亲的影响下,又觉得这是肮脏的、不洁的。
因此,妮娜的单纯温顺是一种假象,其实是自我压抑的结果。
压抑,是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本质上是一种自我保护。在自我还不够强大的时候,它可以帮助我们适度缓解内心冲突。妮娜这种近乎严苛的“克制”,缘于她的成长经历。
但是,这些被压抑的感受并未真正消失,而是由意识领域转为潜意识领域,并常常以伪装的方式表现出来,像梦中的言行和酒后吐真言,都是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愿望,趁着意识较弱时出来活动的现象,严重者可能形成各种神经症。
现代社会有一种说法叫做带着面具活着,其实就是过度压抑和克制自己的之后的一种表现。出现心理问题,要去寻找原罪,一个人的童年经历在逐渐形成的性格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