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电影

作者: 苏格拉闻 | 来源:发表于2018-02-17 12:02 被阅读297次


电影是一门现代艺术,和小说不一样的是,它是用镜头作为工具,影像作为载体。按照艺术的理解,同样它也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好的作品能引领着我们审美,又丰富着我们的思考。对于精神需求日益增长的现代人,我们需要这种表现形式以求情绪上的安抚和思想上的共鸣。电影也随着时代变迁而成为了我们的生活必需品。借用三毛的一句话来表达大众对电影的依赖,“人们喜欢文学,喜欢电影,往往是因为这些可能弥补现实生活中的缺憾,只要作者或者编导愿意,他们可以为观众创造奇迹。”


(一)

我最早接触电影是上世纪90年代在露天式的移动电影院,地点倒也不常变,总是在村口宽阔的马路旁。

那时还是胶片式的老式放映机,放映师傅会在那早早地摆好机子等待着夜色的降临,电影的开场会在一片叽叽喳喳的急切声中开始。放映的具体片名就不记得了,不过逃离不了内地那个年代的艺术主旋律,比如《铁道游击队》等类,还是黑白的,那会年纪小,才不管放得是什么,也看不懂,只是一个劲地兴奋。

因为一部电影完整放完须得中途再换几次胶片,所以中间停顿的时候我们总是问放映师傅:“怎么啦?机器坏了?”等类似的言语,而放映师傅每次都得耐心地解释一下:“没坏没坏,是要换胶片才能看的。”影片看完了如果觉得不过瘾,会把放映师傅围住然后拉扯他的衣服央求着:“叔叔,再给我们放一遍吧。”而这时村里的大人们会主动地给师傅递些香烟零食为孩子们讨好着,若是师傅心情好,会多给我们放一遍,若是师傅实在赶时间,我们也没辙。

后来大了些,家里从黑白电视机换成了彩电,也添置了vcd,快过年时大人们会从遥远的广东赶回来并带来一些光碟。那时港片最流行,大多是一些警匪类型,看的过程中我会把好人想象得无比崇高,又把坏人想象得无比卑劣,想着好人有好报恶人自有天收,邪恶最终战胜不了正义等等,那会真是单纯的年纪。

再大了些,就是高中和大学了,高中不必说,由于繁忙的学业也离了家基本上和电视是脱离开来了,所以重新接触电影是在大学的时候。这是我人生中最自由的时光,也是最不务正业的时光,大一时便迫不及待地喊父母买了电脑,从此便在网络的海洋里“遨游”(强大的404)。

当然这里只说说电影,这个阶段是我从港剧走向美剧的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电影审美有个初步的提高,不过那时对美剧最初的印象,是那种科技感很强的科幻片还有大制作的灾难片,这种类型的往往视觉冲击力十足。观看时还要特意把音响音量调高以求更大的感官刺激。后来种类接触多了,渐渐理解了国产电影和外国电影的区别所在,我想是一个歌颂社会,一个反映社会,一个小成本,一个大制作,一个畏首畏尾,一个言论自由,一个只靠流量明星以及低俗的剧本就可以获得票房,一个不仅要靠演员的投入更要靠美轮美奂的摄影、精湛的剪辑、逼真的场景特效、严谨的剧情来获取票房和口碑。倒不是刻意贬低国产片,而是事实本来如此。

再后来喜欢上了文学,对电影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也更想探讨思想层面和艺术层面上的东西了,所以文艺片成了我最大的观看爱好,直至今日也是如此。

这就是我整个观看生涯大致分为的四个阶段,从国产黑白片到港片内地片再到外剧再到文艺片,前两个阶段可以说是环境背景给我们的唯一选择,后两个阶段则是得益于网络和书籍,我感谢它们,感谢它们给予的辽阔思想空间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大更真实的世界。

(二)

每当看完一部电影,我总是习惯性地在内心给它做个分类。

有句话说,电影的诞生,从一开始就被商人发展成为生意,被权力组织发展成为意识形态,被文化人发展成为电影艺术。所以对于电影的分类,按我的理解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商业片、政治片、文艺片和纪实片,或者再严格点来讲就是,泛商业片、泛政治片、泛文艺片和泛纪实片。

为什么要加个“泛”字,因为有些电影不能将它简单纯粹的分类。

比如商业片要谋利,但又想拉拢部分观众,于是开始贩卖文艺,贩卖恐怖,贩卖灾难,贩卖战争,其本质还是以票房和收视率为主。

又比如文艺片既要满足艺术追求,同时还需要收回成本,所以有时会为了迎合观众而去设计一部分讨喜的情节,但其本质还是以艺术审美为主。

再比如政治片,如果输出的意识形态太直接反而会让观众太反感,所以它们会在其它的影片中不显得那么刻意地去塑造观众的三观,这可以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效果,内地的谍战片大都如此。

像《乘风破浪》《致青春》等这些大众难以区分的我称它是贩卖情怀的泛商业片,陈凯歌的《霸王别姬》、谢晋的《芙蓉镇》、张艺谋的《活着》等我把它划分为泛文艺片,像《二十二》、《七十七天》则划分为泛纪实片。

我的观看片单里,无一不在此四类。至于是否一定准确无误,想着没有个别分析的必要,理解不同,判断不同。

(三)

得益于中国特色的电影审查制度,中国的电影艺术始终乏善可陈,在国际上甚至成了烂片的代名词,出产的作品大多数也毫无灵魂可言。

当一个人没有了灵魂,他就是行走的尸体,当一部作品没有了灵魂,它就是一堆垃圾。

造成国产烂片的原因当然不只是制度,还有两个很关键的原因。

其一在于国产电影兴起时间晚,其实从世界第一部电影诞生不到半年便传到了中国,中国第一次尝试拍电影也是在后几年时间,所以起步时间这点是和世界接轨的。

那为什么说它兴起时间晚呢,我们翻翻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就知道,和西方列强不同,中国在近代是很落后的,加上常年的战争,先后经历了军阀混战时期、北伐时期、抗日时期、国共内战时期、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人为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和十年文革浩劫时期,简直就是血与泪的历史,赤裸裸得民不聊生!而电影在当时是很小资的新鲜事物,试想,连最起码的吃喝都保障不了的中国人,哪里还有闲心去进行艺术消费呢?

没有了内需,又谈何兴起?

其二是在于市场上的观众。

观众始终是电影行业里的一个最不可忽视的因素,他们强大的需求刺激着电影的繁荣,广漠的精神荒地也等待着电影人的开垦。

不过现阶段的国人他们对于电影的G点在哪,在明星!在这个看脸的粉丝经济时代,不关乎剧本不关乎制作,TA们的颜值便是票房保证,即使片再烂,至少还有死忠的粉丝支持,可别小瞧了他们,谁微博里还没个几千万关注做后盾,一人一口唾沫便是哗啦啦的海洋,真是又惊又怕。商人毕竟是商人,不管演技如何只要请TA们参与进来才有机会拿到投资,这就是中国电影行业现状。

当然我也有自己喜爱的演员,比如陈道明类的实力派,不一样的是,我从来不追星。哪怕是再喜欢也只是先考量作品评分后再决定要不要看。

如果手头富余,我也不吝啬为国产的良心制作去电影院贡献我微弱的力量。一为支持中国当代脆弱的文艺创作,二为想从这些作品当中得到思考。

从小老师教育我们,读书要读好书读精品书,看电影也是一样,你看10部爆米花片不如看一部有深度的好片要来得精彩。好的作品可以让你的思想得到升华,而反之只会让你的脑容量里增加一堆垃圾。对于好片,我们要做加法,对于烂片,我们要做减法。

下意识地想到电影《百鸟朝凤》前年发生的一件事情。

据新浪报道,2016年5月12日,上映的电影《百鸟朝凤》制片人方励在微博开启了直播,聊起该片幕后的各种不易,末了竟下跪磕头,恳求院线经理在接下来的周末为这部吴天明导演的遗作《百鸟朝凤》增加排片。方励的直播里提及“这部电影是中国人的电影,讲的是中国人自己的文化,二百多人的志愿团队干了八个多月,却只有百分之一的排片。”宣称:“这个电影出来就没指望票房多少,只是希望能有更多观众看到吴天明导演最后这部杰作。”说到动情处更是说,“如果你能够在这个周末给我们排一场黄金场,老方立马给你磕头,给你下跪,你信不信?……为了吴天明导演的心愿,为了观众,我愿意跪求你们。”然后真的跪下了。

每每想起这个事情,总是令人唏嘘不已。而另一个我们所熟知的例子就是吴京,一个初出茅庐的导演(在中国,好像导演真的没什么门槛),去年凭借着影片《战狼2》虚假的爱国情节轻松斩获50多亿票房。瞧!这就是国人的口味,多么讽刺的事情。

(四)

好电影真的要舍得投资吗?

答,的确需要。

投资大与小决定作品的好坏吗?

答,不见得。

决定电影好坏的因素有很多,投资是一方面,并且投资还要看比例分配是否合理,是否好钢用在了刀刃上。

除此之外还有摄影、剪辑、特效、镜头利用、演员演技等等也是一方面。

不过这都不是主要决定因素,主要决定因素个人觉得首当其冲的应该是剧本。如果其它因素做得再好,而剧本不过关,我们也只能称它是一部制作精良的作品。要知道,外面都是皮囊,内里才是骨血。

不知道有没有人看过《十二怒汉》,非常非常经典的片子,中国还出了一个山寨版,名字叫做《十二公民》,故事情节架构是一样的。

这部电影是一部有关美国陪审员制度的法律题材电影,影片中十二个陪审员由于在探讨疑犯是否有罪而意见不同时导致的内心怒火,因此名为十二怒汉。影片情节跌宕起伏,内容精巧细致,影迷无不为里面强大严谨的逻辑和对生命的尊重而叹服,可是这部优秀的作品能明显觉察其制作成本是非常低的,因为它全程都在一个司法陪审的小房间里进行,没有特效不用大量布置场景,它靠得是什么,靠得就是精良的剧本。

(五)

都说编导是电影中的灵魂,他们的创作水平决定着电影的好与坏。编剧就不说了,虽然最大功劳是他们,但处在幕后不为我们所熟悉,因此就特意来说说导演。

作古的不算,当代为我所推崇的当然是大卫•芬奇、斯皮尔伯格、科波拉、昆汀、伊思特伍德等这种国际大导了。

大卫•芬奇,一个被誉为从不拍烂片的导演,也是我最最推崇的好莱坞导演,从《本杰明巴顿奇事》《致命游戏》到《七宗罪》再到《搏击俱乐部》,几乎每部都是必看影目。

斯皮尔伯格,一个大师级好莱坞导演,既玩商业也玩艺术,从文学意义上来讲,我最喜欢他拍的《辛德勒的名单》和《拯救大兵瑞恩》,这两部电影也让他两获奥斯卡最佳导演。

科波拉,作品教父三部曲让世界记住了他的名字,有趣的是,捏着鼻子拍的《教父》给他带来了巨大成功,而精心制作的 《现代启示录》竟然一片死寂,恰诗云: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伊斯特伍德,也是一位知名大导,别的不说,就凭他拍的《硫磺岛的家书》、《父辈的旗帜》等战争片就足以让我在关于电影的文章里对他着重笔墨。

还有一位国际大导昆汀,他以他的暴力美学而出名,开创了电影中的新艺术流派,低俗小说、杀死比尔12和落水狗就是最好的例证。虽然作品不多,可部部是精品,尤其是《低俗小说》。中国导演程耳前年上映的《罗曼蒂克消亡史》中也有这种暴力美学的元素,豆瓣上获得了很高的评分,也是一部观赏性很强的片子,就当是程耳致敬昆汀之作吧。

像这样的国际大导还有很多,因为篇幅的原因就不一一介绍,末了只想聊下中国的导演们。

比起电影,我更推崇中国电视剧的导演,且他们的地位在我心中不可替代,比如伟大的87版《红楼梦》导演王扶林,比如《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的导演张黎,再比如专拍金庸武侠的导演张纪中,当然这里还是只谈电影。

国产电影导演里面最让我喜欢的是姜文,他和昆汀一样,都是属于那种作品少而精的类型,而且都是鬼才。姜文当年曾因自导自演的《鬼子来了》遭到广电总局封杀,限定他五年内不得拍电影,理由居然是影片中抗日角度违规了。后来封杀解除后,他拍了叫好又叫座的《让子弹飞》,他用《让子弹飞》中角色的台词说道“我是想站着,还把钱挣了。”从此被影迷们誉为能站着挣钱的导演。

其次是李安,李安是国内唯一拿了奥斯卡最高奖项的台湾导演,也被网友评价为唯一一个既能拍好中国片又能拍好外国片的华人导演。作品有《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色戒》、《断背山》、《卧虎藏龙》等,我最喜欢的是他拍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哲学性很强,越是让我陷入思考的影片,我对它的评分就越是往高了走。

还有张艺谋,第五代中国导演领军人物,因为作品里有不少文艺类型,所以看得比较多,像《活着》《红高粱》《归来》等等,早期他导演的电影注重农村纪实主义题材,后来开始走商业道路,不得不承认得是,他的商业片并不成功,也饱受诟病。作为一个摄影专业出来的导演,色彩利用和结构设计是他艺术审美上最鲜明的特点。

还有被誉为第六代中国导演代表人物的贾樟柯,其实这里不想提他,因为他不是我所喜欢的导演,如果他的作品要划入文艺片的行列,我只能认为他的摄制剪辑是在投机取巧,只是纪实意义大些,无审美可言。为此为了有所改观最近还特地去方所的三周年活动中去听了他的新书宣讲会,不过这一个小时的过程让我很失望,都有点昏昏欲睡的感觉了。我想多听听电影的专业性内容,多听听电影的文学性内容,可是,并没有。

其它如陈凯歌和冯小刚等,基本上只出过一两部好作品。

陈凯歌呢,靠着《霸王别姬》吃了一辈子。冯小刚就更不用说了,在投资人眼里,他是内地商业片的票房保证,要知道商业片比文艺片历来都是低个身位的,也是历来受影评人鄙视的那种类型。

最后,也许有人会疑惑,中国的好导演为什么如此稀少?在奥斯卡的颁奖典礼上总是不见中国作品的提名?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要先说个小故事。

二战后,德国首都被攻陷,苏联红军开始在柏林烧杀抢掠,一个纳粹俘虏问苏联士兵:你们不是红军吗?为什么屠杀强奸,干出这么多恶事?苏联士兵回答:曾经有高尚的人,不过他们已经战死在斯大林格勒了。

对此,如果有老外问到,我也想回答:曾经我们中国也不乏有思想的人,不过他们都在四九之后被毁灭殆尽了,尤其是那十年的暴动,把中国文化的根都革没了。

每每提及于此我总是心痛不已,万千呜呼不足表悲愤。

我知道我们这一代是不足以改变现状的,但我希望在加快全球化的进程当中,未来的中国,我们的下一代、下下一代能有这样那样的改善,最好有革命性的文艺复兴,也许是一百年,也许是两百年,只要答案肯定,时间又算得了什么。

后记

关于电影,想要说得有很多,鉴于缺乏专业性,每每是浅谈辄止。对于观影,还是想强调一下,我觉得读书要读好书读精品书,电影亦然,对于好片,我们要做加法,而对于烂片,我们需要做减法。这个世界喧嚣、残酷而又不失体贴,美好的事物有很多,如果你羞于囊中而又不局限于物质宽慰,请记住,文学和电影是最廉价的精神享受。

相关文章

  • 聊聊电影

    电影是一门现代艺术,和小说不一样的是,它是用镜头作为工具,影像作为载体。按照艺术的理解,同样它也是来源于生活,又高...

  • 聊聊电影

    上个星期看了一部电影,遂发表了一条朋友圈,只两句简单的表述对电影的期待值,大学的表弟立马评论:神转折的故事。只简短...

  • 聊聊电影

    小时候写作文经常内容空洞,语言乏味,我就问语文老师怎么办。老师知道我不喜欢看书,就建议我可以多看一些好电影。可是我...

  • 聊聊电影

    复联昨天凌晨上映了,因为欠别人一场电影,原本想就请他看这个吧,可是世豪的巨幕厅票价真的是有点贵,159单张票,并且...

  • 聊聊电影《湮灭》

    前几天看到有朋友在朋友圈里刷电影《湮灭》。于是上网搜索资源,(大家不要学我,我是没时间去电影院…...

  • 聊聊电影《杀生》

    在微博刷到黄渤在《杀生》中的片段,本以为是一部喜剧片。看过后,后知后觉,这片子值得思考的真的特别多。 豆瓣有评论说...

  • 随心:聊聊电影

    对假期这个概念越来越模糊 有时候看似休假,但是又很忙,做点小生意就是这样,习惯把所有的时间精力投入进来 就算休假,...

  • 聊聊电影《大鱼海棠》

    周日,零下10的武汉,寒冷交织,下午5:40左右就离开了实验室,简单晚饭之后回了寝室,大头皮鞋里的十个脚趾没有一点...

  • 睡前聊聊魔兽电影

    今天上午和主席去看了魔兽的电影。尽管并没玩过WOW,连war3的剧情都不知道,我还是看的挺愉快的,毕竟我就是纯粹过...

  • 聊聊电影工业

    如果说中国的科幻电影如果孵化不出像工业光魔那样的顶级特效公司,电影工业不过是空中楼阁。换个角度,电影工业还有一个重...

网友评论

  • 旺草老牛:我看电影没有你上心。
    苏格拉闻:@旺草老牛 纠正一下,是王宝强主演,导演是陈思诚。不过,任何电影看你用什么眼光去对待,因为每种电影它的功用是不一样的,如果只是消遣娱乐,那么此类商业喜剧电影便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毕竟不是每个观众都要求深刻,因为简单而快乐是大部分人的追求。
    旺草老牛:@旺草老牛 我也一样,看了王宝强导演唐人街破案,恶心了好长时间。
    苏格拉闻:@旺草老牛 哈,我也只对优秀作品上心。
  • 简书_红豆:【读书要读好书读精品书,电影亦然,对于好片,我们要做加法,而对于烂片,我们需要做减法。】确实是很好的归纳总结,关于电影,这是最坦诚的理解。就如文字,亦然。物质可以匮缺,但精神不应该羞涩,因为我非常认同的是——【文学和电影是最廉价的精神享受。】文中列举了很多优秀的电影作品,这些过往的经典其实都值得用跨时代的眼光去穿越历史的记录,毕竟真正的艺术,不存在代沟和断层……
    苏格拉闻:@简书_红豆 是的,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因其表达的价值恒久远,感谢阅读。

本文标题:聊聊电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oay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