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一个用生命写作,因写作而活的女人。从1911到1942,还未等到革命胜利就香消玉殒。享年31岁,同我今年的年龄一样。这样年轻的生命,却早已历经风雨,走过短暂且苦难的一生。
高晓松在评价林薇因时提到萧红,说两人不可相提并论。的确,萧红与林薇因是不可比的,林薇因出生世家,从小接受教育,游历欧洲各国,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经济实力,追求者更是徐志摩、梁启超、金岳霖这等的高雅名人。同属一个时代,萧红出生背景、教育经历都没有,追求者更是一个个都辜负了她,她一生活在窘迫和苦难当中。苦难折磨着敏感多情的她,充斥着每一个度日如年的日子,也造就了孤独悲剧的人生,也使他成为坚强不屈的女作家。当然,林薇因也是我很喜欢的文人,既有美貌又有才华,既懂爱情又有智慧,既是文人又是伟大的建筑家。相比林薇因,萧红的经历显得更为不易,不管是生存还是感情都飘摇无依、饱经沧桑。唯有文学那一点点值得她活下来的东西,值得她苟延残喘,寄予她一丝希望。
高晓松的语气,似乎带着一点对女性的轻视,对开放女性的轻蔑,对萧红的轻蔑,他说那个时代,很多女性都这样经历痛苦。都这样?从来如此便对吗?固然很多女性都同萧红一样经受着生活上的困难,忍受身体和精神的折磨,但是又有几人能如她一样断然悔婚,勇敢追求真爱,能有几人如她一样身无分文不计后果,像她一样不断付出真心拥抱爱情,即使在病榻弥留之际还潜心刻苦写作,用人生去实践自由光明,用文字去坚持革命精神。
林薇因和高晓松拿来娱乐的文学,是萧红用尽一生力气才得以实现的梦想。
我感觉,作家的身份和名利不是她主观追求的,而是时代这把刀一步一步逼着她往艰难向前,悲剧这双手一点一点推着她缓慢向上。不断寻找希望却换回失望,不断拥抱爱情却惨遭抛弃,得到孩子又失去孩子。她的作品力透纸背,是对于生的坚强,死的挣扎。
她说——人生为了什么,才有这么凄凉的夜?
她说——我不能选择怎么生怎么死,但我能决定怎么爱怎么活。
他说——我只想过生活,只想好好写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