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三年级陈老师的数学课。
一、导入:陈老师由孩子们喜欢的熊大熊二分物品导入,两个苹果,一人一个,两瓶水,一人一瓶,一个月饼,怎么分?引发孩子的思考。
孩子们七嘴八舌,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分开,三分之一,一分之二……
老师引导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几分之一”,板书课题。
二、授新
1.结合熊大熊二分月饼,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月饼的一半,也就是二分之一。
怎样表示二分之一,书写二分之一。含义是什么?
先写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在写2,表示平均分成2份,最后写1,表示取期其中的一份。
师生共说,分数的表述及含义。生同桌互说,提问检测。
读作“二分之一”。
2.动手实践:同学们,你能用手中的图片折出二分之一吗?折好后请用阴影表示出来,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折法。
生:折,表示阴影,同桌交流。
3.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一份一定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吗?
强调“平均分”。
4.探究认识:要得到1块月饼的四分之一,应该怎样分?这个四分之一怎样表示?
平均分成四分,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
怎么写?
先写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再写分母4,表示平均分成四分;最后写分子1,表示取其中的一份。
把一块月饼怎样平均分成四分?探究的过程很重要。
5.同学们,你能用手中的□或者圆形折出四分之一吗?折好后用阴影表示,完成后在组内交流。
生对折后交流,不同的折法。
6.你还想认识几分之几?……
选择喜欢的学具(纸,绳子等)折一折,并用线划分出你想表示的几分之一。
师提醒:先想好要折几分之一,再选择学具,动手实践。
孩子们动手尝试探究。
教室里的几分之一。教室里的物品,你看到什么会想到几分之一。看到黑板想到四分之一,看到电扇想到三分之一,窗户,课桌,地板,写字帖……
闯关游戏,当堂检测学情。
1.用分数表示
2.判断能否用分数表示
3.会变的正方形,□在不同图形中分别用什么数表示?
生活中的分数。
看到这些,你想到了几分之一?
观课议课,我的思考:
1.教育即生活,学习即实践,成长即体验,老师创设生活情景,让孩子由生活中的问题引发思考,在实践体验中认知思考,最后指向生活的运用。
2.老师能结合教材特点学生特点设计教学过程,孩子们参与度很高。
3.让孩子说一说、做一做、议一议,评一评,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教师要关注重点难点,善于发现学生的错点,以错点作为课堂的生成点,指向难点的突破。
比如说在明确要“平均分”后,让孩子动手折出四分之一,怎样折才是四分之一?若深入到孩子们中间,不难发现,有的孩子折的很随意,这就可以作为“错点”,让孩子们看一看,议一议,是平均分成四份吗?每份完全相等吗?不是,为什么?边没有对齐,就是没有对折,各部分没有完全吻合,大小就不一样。这样学生对什么是“对折”,怎样才是“平均分”,有了更明确深刻的认识。
还有,让学生选择喜欢的学具折一折,折出你想表示的几份之几,孩子们很是兴奋,折出了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十六分之一,六十四分之一等,怎样折出的,展示时重点要描述一下自己的思路和折的过程,也就是“折法”。把这点弄透了,孩子对“几份之几”的“前世今生”就弄懂了。
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