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化科技

作者: 山间月色 | 来源:发表于2023-12-21 00:03 被阅读0次

这是个有趣的命题,也是一个有丰富内涵的命题,在当今的中国文化体系中也是一个需要认真界定的问题。它涉及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涉及对中国文化的自信程度,是大国人文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人文,一般定义为人类的各种文化现象。中国古人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1}故而人文的目的是让人明白世事伦理与秩序,教化人们以获得天下大治。对于我们今天来说,能够纵观世界文化现象,从他者的文化系统中获得营养,是一件愉悦的事情。从深一步来说,人类文化的不同质性是常态,进行交流,互为教化,则是整体人类进步的手段,也是人类某一社会集团能够生存的选择。对于宣扬他者消失的理念,我持比较谨慎的态度。只是遗憾,人世间能够融会贯通他者的文化,用于促进自己的进步,在我们的视野中寥寥无几,更多的是生搬硬套,生吞活剥,不亦乐乎!要么全盘接受,要么全部拒绝,让人不知所措。

科技是指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工程技术融合而形成的整体,为科学与技术的简称。{2}科学则重于理论研究,技术则重于对科学理论的应用。在当今世界,科学与技术一体化已经非常显著,一个生动的例子就是华为公司。华为基础学科研究队伍据说至少有 700 多名数学家、800 多名物理学家、120 多名化学家、6000-7000名基础学科研究的专家,6万多名工程师从事产品开发和产品生产组织。这么一个研究、开发、生产团队,很好地说明了科学与技术一体化的现实性。从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成生产力,其周期越短,成绩越显著,社会作用力更充分。工程技术就是把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的主要手段,这个周期越短,也从侧面反映出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生态。

有人说华为的基础学科研究,不能定义为科学研究,因为华为基础学科主观上是为了用于产品开发。我有些好奇地问,人类的基础学科研究仅仅是为了猎奇,或者是单为了认识自然?我觉得如果此话真是从中国科学院院士口中说出,我实在是不敢恭维。从哲学的角度解读,人们认识自然,掌握自然的各种运动规律,都是为了人类的发展提供认知,从而改变我们人类的生存状态,促进人类的发展。基础学科的研究,对人类掌握自己的命运起到了先决条件的作用。所以,科学的目的,还是人本身,为其他皆是虚幻。

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科学的席位,应该是我们文化体系中的缺陷。但是,我们不能说中国历史上不存在科学与技术,这样说就有失公允了,我们只能说现代科学没能在中国文化体系中得到发展。

我对科学为什么没能在中国发展一说很纠结。{3}一是我国古代的确有可以称为科学家的人,比如发现勾股定理特例的商高,早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周王朝时期就证明了勾三股四弦五的几何命题。计算圆周率的祖冲之,在公元450年南北朝时期,就计算出圆周率小数点后7位数,是那以后800年间最精确的数值。{4}故而不能说我国古代没有科学家,只是科学家是现代科学中的语境,古代中国没有这样称谓而已。也或许是在西方占主导话语权的科学体系内,没有其他文化体系的发言权,一旦世界话语权发生改变,在世界自然科学史中写进中国古代的科学家,也许是有可能的。只是中国的算学形式上有点繁琐,靠语言陈述和一套符号来计算,真的很难满足科学运算的需要。

二是我国的确没有一本流传至今,并被世界认同的科学书籍,像古希腊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亚里士多德的《动物志》那样的书籍。也许有人会说,中国古代有《九章算术》也传到了今天,可是该书发展到明朝就有部分失传了,是后来清朝乾隆年间,戴震从《永乐大典》重新辑录修订,才有了比较完整的书被世人知道。{5}但是该书的算法也没有纳入现代数学体系中,原因是什么呢?仅仅是文化体系之间的抵触吗?这样看也太把问题简单化了,这里肯定有深层次的原因。在今天的基础学科中,没有一条以中国人命名的科学定理、定义。这非常让人纠结,也说不清所以然,唯独惶惶。

中国的人文文化,具有完整的发展历史,且是独立发展的文化体系,涉及国家、郡县、乡村的生存状态。也就是说中国的文化是使用汉语言文字的群体意识、群体无意识,{6}是刻进了民族骨头里的意识修养。中国有自己从古至今的政治哲学,有自己的经济发展理念,不然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拿什么来治理?而且在历史上一直是受别国追慕的大国,没有自己的文化,何以服众?我不赞同那些把问题简单化的看客,也比较讨厌假设历史。中国发展到工业化时期被殖民主义{7}者击溃,是历史的必然,是中国人文文化中存在的缺陷,文化精神中存在的缺陷所导致的。这些缺陷是致命的。这个缺陷就是,中国人文文化缺乏科学支撑,文化体系中缺失科学知识。正是由于我们的科学在世界发展中的缺席,从而导致了我们的经济发展落后,国家建设落后,故而就被挨打了,也由此使我们离开我们传统的世界地位几百年。

中国传统文化反感技术文化,排挤技术,认为技术是旁门左道,不是正道,不是大道。在我国的三教九流等级社会里,有技术的人属于五行八作,不在三教九流之列,也就没有进入仕途的阶梯,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阶层。{8}在西方科技打入中国后,才让封建王朝的大佬们知道,所谓的术也堪大用啊!我们不妨看看中华典籍,老子的道德经中,没有哪一句与科学有关,只与人有关。从《论语》《易经》《春秋》《大学》《诗经》《孟子》《庄子》《史记》等经典中,我们从中哪里能寻得个物理定律?比如像古希腊阿基米德的浮力定律,{9}我们读到的皆是做官、做人的学问,差不多都是三纲八目那些事。{10}科学与技术,在中国古代均是以术的面目出现,比如算经,实质是算术。而所有的术是进不了庙堂的,只有士学才可以进出于庙堂。在这样的人文环境里,要求科学从中发展起来,的确有些牵强。虽然在中国古籍中也有不少的医学、制造、营造术的典藏,但是,这些古籍进不了正统,故而除了由师傅带徒弟传承外,在中国古代的各个学堂里,是不讲授这些知识的。

所以,人文化科技,或者说科技人文化,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冲击,也是一个机会,更是我们在当代中国遇见的奇迹。而这个命题也只对中国文化才成立。新中国的成立,就是一个把外来文化与中国文化相结合,与之适应的典范。

人文化科技,就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的科技融合,使之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之所以要这么说,我们已经知道中国传统文化中缺乏科技文化支撑,造成我们认知上的缺陷,这一课我们必须补上,让我们的文化体系完善。使我们不只是关心人及社会的演变,还得关心自然,知道自然的变化规律,积累关于自然的知识,认识真正的天道与地德,让我们确实地完成天人合一的品格,建立起适合中国人文文化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明确的是,这个关系不是哲学理念上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是用社会知识与自然知识来厘清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不应该在现代的科学基础上,生搬“天人合一”,说中国的文化讲清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就从体质人类学来讲,我们的文化里有没有测量过人脑的容量?所以,“天人合一”的理念在中国就是一个哲学概念,由他派生不出任何自然科学定律。

人文化科技,也是把科学知识应用到中国人日常的生活中去,让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注入西方的科学知识,形成中国新的人文文化精神,与之区别于传统的中国人文文化精神。所以问题的关键点在于,不是用西方的人文文化与科技,代替中国的人文文化,而是取其中的,不带文化色彩、意识偏见的科技知识,与中国的人文文化相结合,创立符合中国人的新人文科技精神。比如运用我们目前掌握的科学技术,促使世界大同的目的,让世界归仁,就是属于中国的人文科技精神之一。

把科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是我们一些科普人士努力在做的事情,他们用普通人都能接受的方式传播科学知识,从而改善了人们的世界观,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比如无线移动电话、手机支付、高铁等,把我们的生活提高了很多。回想过去,再看现在,真是让人感觉得恍若隔世。再如我们的吃穿住行,是不是与我们传统的吃穿住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四大日常生活中,我们唯一保留下来的就只有吃了,穿着、住房、出行基本是世界化了,沿袭了西式的生活方式。这些都无意识形态的干涉,非常自然地就与中国文化融为一体了。

我们一些号称国学大师的人,一不懂科学,二不懂工程技术,无法把国学与科技融合,空喊几声振兴中华文化,提振文化自信。不知道睡在传统文化的温床上,怎么能够增强文化自信。正如1840年几艘军舰加几千人的枪炮,就把有着上下五千年文明的帝国打得狼狈不堪。{11}我们现在能够重新站起来,重新回到曾经的历史地位,绝不是靠几本古籍来完成的,那是经过几代人在痛苦中摸索,无数大师苦苦寻找救国的良策,数千万战士浴血奋战争取来的。到了和平年代,我们也是不断地在成功与失败中总结,才有了今天的盛世。我们可以这样来定义:我们成功地把西方的哲学与科技知识融合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把西方优秀的人文文化与科技,改造成适合中国的人文文化,成为新中国建设的人文文化体系,指导我们发展,使我们继续前进在伟大的道路上。

-----------------------------

注释:

{1}参阅《周易全书》彖辞上传,贲卦,中国戏曲出版社出版,第102页。

{2}参阅《辞海》第七版,商务印书馆出版。

{3}该问题为李约瑟难题。参阅《中国科学技术史》作者:(英)李约瑟,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科学通史》作者:江晓源,接力出版社出版。

{4}出自《辞海》第七版对应词条,商务出版社出版。

{5}详见《中国科学通史》作者:江晓源,接力出版社出版。

{6}群体意识是指由一定数量的人群结成的社会共同体,比如团体、政党、阶级、民族以至整个社会的共同意识,是对各种群体共同的社会地位、生活条件和社会经历的反映,是群体实践的产物。

群体无意识,也叫集体无意识,亦称“集体潜意识”。荣格分析心理学用语。一般指人类祖先进化过程中集体经验的精神沉积物。处于人类精神的最底层,由全部本能及相关的原型组成。经由遗传获得,为人类所普遍拥有,在个体一生中从未被意识到。它具有先验性、普遍性、自主性、自律性、动力性和目的性等,是人类精神中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部分,对个体的思想行为和创造力起制约作用。

{7}殖民主义是一些强国压迫、奴役和剥削落后国家,把它变为自己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一种侵略政策。

{8}三教:指儒教、佛教、道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五行:指车行、船行、脚行、商铺行、衙役行;八作:指金匠、银匠、铜匠、铁匠、锡匠、木匠、瓦匠、石匠。

{9}浮力学定律: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方向垂直向上。

{10}三纲八目,三纲是指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是指格物、致知、意诚、心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1}指第一次鸦片战争。

相关文章

  • “汇新杯”科技+文化艺术专项赛介绍

    “汇新杯”科技+文化艺术专项赛参赛项目范围 (1)科技+文化创意产业; (2)科技+文化教育产业; (3)科技+美...

  • 科技★文化

    未来互联网新兴的“商业模式”,再抓不住就晚了! “未来十年,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图景,将会切换到一个全新的...

  • 南京文交会:一场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盛会

    与智能机器人亲密互动、戴上VR眼镜畅游宇宙世界、令人赞叹的数字文博展、600多家知名文化科技企业、一场文化与科技的...

  • 新兴科技+互联网创新大赛,科技+文化艺术专项赛介绍

    互联网产业模式专项赛: 参赛项目范围 (1)科技+文化创意产业; (2)科技+文化教育产业; (3)科技+美术呈现...

  • 科技与文化

    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孕育了极高的社会管理智慧和经验,但是却从未孕育出科学。中国社会形成的文官、地主、农民的社会模...

  • 科技文化之旅

    不要太在意这个时代在进步,虽然速度很快。其实也没什么的,就像2000年以后的QQ取决于那个时代的科技,我们只能看看...

  • 科技与文化

    科技是科学技术的简称,归属于技术这一领域。技术比科技使用要早很多,我们会说古代的手工业运用了独特的技术,但是不会说...

  • 文化包括科技

    中华之骄傲,不仅有传统忠孝礼诗词赋等文化,还有祖先对技术发明的执着和成就。虽然我们错过大机器的创造开端,但曾经的科...

  • 科技与文化

    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科技改变了世界,科技改变了人类,科技与我们已经密不可分。但是在传统观念里认为科技是古板的,而...

  • 【机构】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成立于2014年,下设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科技与文化研究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文化科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kpx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