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美国传教士亚瑟·史密斯曾写过一本书,名字叫《中国人的性格》。
这本书写的是,当时的国人身上普遍有一种特点,那就是缺乏准确性。
意思是,很多事情没有具体的数据和找到事物的原由作为依据,只是靠个人感觉得出结论。
其实如今这种现象依旧普遍,尤其是那些想要开餐馆创业的人,去到一家餐馆看到来吃饭的人特别多,于是感觉开餐馆会非常赚钱,但实际上,每个行业能够持续盈利的毕竟是少数,如果没有通过实际考察得出数据分析,那么创业的最终结果失败的可能性就会非常大。
经常有人跟我聊一些创业项目,我一般都是给予拒绝,因为没有说服力。
其实你仔细观察,人总共分三种,一种是什么想法都没有的,第二种是有很多想法但从来没有行动过的,第三种就是有了想法,想好了就去执行的。
而第三种人还可以细分成两种,一种是做了没有成功的,另一种是做了也成功了的。
我最佩服的是第三种人,我不喜欢以结果为导向,你只要做了,即使没有成功,我也会为这种人伸出大拇指。
你要知道,成功毕竟是少数,失败的可能性才是最大的,其实这一点真正创业过的人才是最有感触的,每个创业成功的人都是经历了无数的失败,只是这些失败他不说,你不知道罢了。
有些人跟我聊项目,给我一些建议,为啥我不听呢?因为你都没有做过,你只是感觉做这个一定能够成功,你的所有逻辑都是靠感觉得来的,对于我来说,缺乏说服力。
也有人给我的文章提建议,说应该怎样怎样去写,我也不会听,因为你从来都没有写过,你的建议也是你通过感觉得来的,如果你坚持写了三年以上了,那么我们就可以探讨这个话题了。
《看见》的第十三章写的是关于当年在陕西发现华南虎的故事,当时只是一位农民拍了一张照片,于是当地的许多人都相信有华南虎的存在,甚至一些研究动物的科学家也相信华南虎存在的事实,但是他们都只是相信,并没有真实的看到,甚至是没有对这张照片有过任何的质疑,只是一味的相信。
这就像是一种信仰,有人坚信神一定存在,但是究竟有没有,他们不管,反正就是相信。
这一章当中还提到了一个关于胡适的故事,讲的是当年胡适研究《红楼梦》和《水浒传》,当时很多人都说他不务正业,但后来他解释说:“什么东西,都要拿证据来,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这种方法可以打倒一切教条主义、盲目主义,可以不受人欺骗,不受人牵着鼻子走。”
这使我想起了一位老师告诉我应该如何读书,他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可有句话还说:开卷有益。
我究竟应该听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