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憧憬——以色列访学2

憧憬——以色列访学2

作者: 富贵w | 来源:发表于2019-05-24 10:29 被阅读0次
    夜幕下的大卫塔3D灯光秀,演绎了耶路撒冷三千年的变迁

    经历了:

          一、参访 Henrietta Szold 研究所,行为科学国家研究中心,这是以色列专门为全国1%到3%的“天才儿童”所设的研究机构。“天才儿童”是通过推荐老师推荐15%,加1小时的测试开始,通常从小学二三年级开始,其他年级也可以推荐测试。

    研究中心总经理 Rachel Zorman 博士详细介绍了“天才儿童”的落实过程

    选拔:

            首先每年11月让二至三年级教师推荐如,爱问问题的、好奇心强的、在校无聊的、上课不听但什么都会、有特别之处的孩子,再由天才儿童研究院给这些孩子做一次测试,测试在一个半小时内完成,不重视读和写,只需涂相应选项;如果第一次没选上,还可以重复推荐测试。假如父母提出孩子阅读障碍,可以设置个性化的测试,对移民的孩子也可以测试。测试前政府会提供模拟测试题给家长训练孩子。从数学能力、口语能力、空间视觉能力三方面主题进行测试;孩子无论在哪儿都有均等的选拔机会,特别关注女孩的选拔;一切都尊重孩子的选择,可以参加也可以不参加。

    形式和内容:

            每个学校设置天才班和根据地域设置教育中心(选中的孩子每周有四天在本学校和其他孩子一起学习成长,有一天集中到教育中心学习不一样的拓展内容)。长线培养(覆盖二年级至十二年级);在偏远地区举行夏令营,覆盖全国所有区域,夏令营期间每个领域提供十小时的专项训练。比如颜色:组合颜色、混合颜色、视觉艺术、画家的色块、光线对颜色的影响、时间对颜色的影响等。孩子参与到活动中,教师观察评价孩子的习得能力和成长变化,获取知识的速度、总结规律的能力、假设性问题探究的能力、坚持力、抗挫折能力等。用这些指标观察孩子的表现,选拔表现好的孩子再进一步量身定制培养方案。比如音乐能力强的会专门请音乐教师继续培养,科学能力强的会推荐到好的科学机构进一步培养。挑选出的每个孩子都有一位辅导员(义工)全程跟踪他培养和观察他的家庭情况及学习成长,全程帮助孩子成长,天才儿童研究院作为辅导员背后的支撑,也参与调查、跟踪。主要包括,科学、数学、人类学,艺术等。

    二、会见外交部Yehudit Rosenthal 女士 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可持续发展

    不跳下水,怎能……

            三: 创造、创新、教育

              ——让创意成为日常教学的工具,唤醒创造力。融入学校的所有教育活动中,采取小而精的步骤取得成功。


    憧憬——以色列访学2

    一:理论基础

          1.一个人的经历比知识来得更早,学习知识经历情感的体验。
          2.成人做教育,总觉得自己是模范。总想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要求学生。期待孩子有更高的成就。殊不知啊,学习是需要弹性和灵活的。
          3.自学比任何学习方式更高效,更重要。人是可以自学的。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努力了,理解了,当然也是最幸福的体验。
          4.走出舒适区,才有真正学习的经历。如踏石而行,能激活腿部的细胞。打造特别的场景,传递特别的性格,让爱和空气一样。

    重要原则:

    停下来想一想,及时的反思很重要,要心存感恩。不要盲目的追风。

    方向在哪:

            回归童年,补愤世嫉俗,不批评,不评判,营造一个安全的爱的氛围。这是一个发生在二战集中营,一个犹太专家的研究结果。在艰苦的环境中能活下去的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有“人生的意义”,正向的心理,对未来充满希望。注重人的正面行为和潜能。每一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力,选择是他的责任,激发每个人积极的方面,激发他的创造力。正向心理学之快乐七式:感谢和赞美、健康乐悠悠、敬业乐业、嘉言善意、为善最乐、常怀宽厚、天伦情话。
            一个人的才能与创造力无关,每个人的创造力,都是可以锻炼的。这重要的是在人们的思维方式。成为我们想要成为的人是各种创造力的开端。只要满足三个条件创造就会发生:和同龄人在一起、有安全的空间、无成人在旁边干扰。

    创造力训练的模型:

    交流、合作、创造、选择、批判、承诺。
    批判是怀疑,是了解自己,是回归童真,是不相信权威,是考虑下一步,是不怕失败,是辩论。
    AppOrly Vered女士 激情演讲

    反思了:

          “未来20年的变化比过去所有的变化都要大”,“在现在和未来有一大部分人会的,一种叫幽闭症的病”,人工智能高速发展,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需求,更别说是面向未来的教育。

          很多人憧憬着未来,都在为未来的教育而摸索。科技高速发展,一切不可能逐渐变为可能。人们在想是不是高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又无法回避的,面临着致命的威胁。

            当物质条件发展到一定的基础,未来人们的选择更趋于内心的召唤。也就是回归人,回归场景,回归创造。

            静一静
            等一等
            再出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憧憬——以色列访学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kuw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