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中国侦察兵》纪实文学,占修萍著(转载)
《本书的创作经过》
10年前(1999年),中国的侦察兵代表队,用了4天3夜,获得了国际侦察兵竞赛的最高荣誉奖——“卡列夫勇士奖”, 这也是迄今中国队在该赛中唯一一次获得最高荣誉奖项。
2005年7月作者采访参赛队员
2005年7月作者采访参赛队员 [1]
作家占修萍用了5年的时间,逐一采访参赛队员,10年后终于写成了这本近30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
始于1992年的“爱尔纳•突击”国际侦察兵竞赛,是爱沙尼亚国防部组织、邀请外军侦察部队参加的国际性公开军事竞赛活动。侦察分队在“敌占区”长距离多课题侦察作战,竞赛内容、环境和时间都超出了生理极限,参赛者要负重35 到40公斤,在毫无补给、前有围堵、后有追兵的情况下,在堪称世界作战环境最恶劣的爱沙尼亚东部的原始森林里,进行4天3夜的长途奔袭,完成14项高难度的技术课目,绝对是意志、体能、战术、谋略的综合较量。
卡列夫是爱沙尼亚的重量级人物,二战时期的民族英雄,就像中国老百姓所敬重的岳飞。故此,大奖以他的名字命名。
在中国队获奖后,国内作家、艺术家不止一次从中取材,比如小说《狼牙》、话剧《爱尔纳•突击》、电视剧《侦察兵荣誉》,但一直没有一本正面描述这一过程的作品。
已经转业回到丽水的占修萍说,她写《中国侦察兵》,是为了纪念中国军人的智慧和勇气。那年的侦察兵队是由兰州军区组队的,时为兰州军区政治部创作室创作员的占修萍有着强烈的信念,一定要把中国侦察兵参加比赛的整个过程记录下来。
“我选择报告文学这种形式来写,就是想最真实地还原竞赛的状况和中国侦察兵的精神。”占修萍说她努力积累各种素材,她从2002年就开始搜集材料,用了5年时间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多次采访参赛队员,让《中国侦察兵》用文字、表格、图片和精确的数据,真实准确地反映中国侦察兵4天3夜的竞赛经过。
“我们是人,我们不是神。侦察兵即使是在赛场上也有过失,也会疲惫。”占修萍说采访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参赛队员说的这句话。在许多小说和电视剧中,侦察兵的形象总是光辉伟大的,但在她的报告文学中,真实地还原了侦察兵的事迹和形象,虽然不够完美,但是真实。
能够如此真实详细地描写部队故事,得益于占修萍的生活体验和热情执着。她虽然是一个生于浙江的江南女子,却巾帼不让须眉。她曾八上喀喇昆仑,进驻过罗布泊北沿大戈壁,参加援建西汽东输工程,曾夜夜听着西北狼的嚎叫入睡。不论在高原之上还是雪山之巅,占修萍都和士兵们一起,在艰难的环境中寻找力量和勇气。
之前,她创作过长篇报告文学《摆动油龙的中国兵》。长篇小说《天路上的红飘带》还获得了全军新作品长篇小说一等奖、全国人口文化奖银奖。
《士兵突击》、《狼牙》、《亮剑》……不论是电视剧还是小说,军旅题材的作品都受到了观众读者的追捧喜爱,大家在荧屏和文字中欣赏了一种革命军队的精神,更深刻地认识了军人的另一面。如果说电视剧和小说中仍有夸张和虚构的成分,那么长篇报告文学《中国侦察兵》,“不仅仅是赛场画面和过程的真实留影,更是忠实地记录了一种精神”。
占修萍说,写这本书的初衷很纯粹:发自感动,源于钦佩。
《中国侦察兵》(纪实文学)下载链接:https://share.weiyun.com/5A48RSu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