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回到当下】

【回到当下】

作者: 灵素心蘭 | 来源:发表于2022-09-11 04:57 被阅读0次

回到当下

周斯夫·葛斯汀 著

(1)开启感官体验式禅修之旅

今天开始,我们一起读一本好书,开启感官体验式禅修之旅

要我们着手去训练和净化心灵,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第一步对每个人而言都很困难,我们所从事的精神追求,是一件稀有而珍贵的工作,所以,要柔软,要坚忍不拔地突破初步的障碍。

善加利用禅期的机会,不要浪费时间,或认为自己已经做够了。

禅期中的第一天,似乎很困难,那时因为定力仍未增长。如果你仍不够强壮,刚开始时,会觉得不舒服,可是,随着体力日益增强,爬起山来就会变得更容易了。禅坐也是如此,随着定力的增长,安住于当下,便不会如此困难。

除了我们自己之外,没有人可以替我们修行。每个人都必须自己去实践。每一刻都保持觉醒,对于当下的状况要全面觉醒。修行一点都不神秘,它如此单纯、直接而了当,但却必须亲自去实践。禅坐就是如此。

(2)学会放下,体悟内观智慧的喜悦

最高的喜悦是毗婆舍那的喜悦,也就是内观智慧的喜悦。每一个当下都能焕然一新般地珍惜初发之心,那就是一种极喜的状态。因此,喜悦的存在,是来自于初发之心、无习气之心和一颗不胡思乱想直接经验的心。

修习和领悟佛法,是件稀有而珍贵的事。世上少有人能珍惜这个机会。大多数人都在反复打转,被无明与欲望所驱使,不知道解脱轮回,解脱贪爱、嗔怨的可能性。

因为对感官的愉悦不断地贪恋,使心处于烦乱与困顿当中。学习放下,心,便会变得轻安。如果没有困扰和紧张,我们便能渐渐地脱离习性和感官的欲望。

所谓慧观的增长,是去经验自我内心的无常之流,因为能开始放下,而不拼命地去执着身心。

(3)初步的正念练习

我们目前正在做的自我探究是最神圣的事。它是将心里的贪、嗔、痴连根拔除。它是稀有的,而且需要毫无瑕疵。毫无瑕疵的意思是观察心的本质,进而无时无刻地专一觉醒。

不要用任何方法来控制或强制呼吸,只需专注于腹部的起伏。

只要将注意力放在腹部的起落上,不是想像,也不是幻想,而只是去经验腹部起落的感觉。

如果心无法安定,或受到干扰,轻轻地将它带回原点上。即使你在整个小时里,除了一再地将心带回来之外,什么都没做,也没有关系。虽然心一再地跑掉,可是,你已充分地利用了这一个小时。

我们的起落,也许……有时长,有时短,有时清楚,有时不清楚,有时深,有时浅。无论如何,切记!这不是呼吸的练习,而是初步的正念练习。

(4)吃东西也是修行的一部分

一天的活动:从起床到睡觉,一切所作所为,都要保持觉醒,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清醒,就要开始觉知腹部的起伏,从那一刻起,也要正念所有起床、盥洗、散步、坐下,然后,又再开始散步,以及用餐中的一切行动。

躺下来睡觉时,都要觉知腹部的起伏,直到入睡前的最后一刻。这种专注对禅修将是一种非常大的助益。假如你认为修行只是坐或行,其余的时间则不重要。那么,在这段休息的时间里,我们已失去了刚刚建立起的动力。在每日的行动中,培养强而有力的觉醒能协助心保持安静与专注。这种坚定而平衡的心来自于觉悟的产生。

看见,看见;意念,意念;移动,移动;接触,接触;提起,提起;打开,打开;放下,放下;关上,关上;感觉,感觉;咀嚼,咀嚼;品尝,品尝;吞咽,吞咽;请觉知整个过程。这中间并没有任何人存在,没有人在吃饭,而只是意念、移动、品尝、接触和感觉的过程罢了。正念整个过程的流动,便能远离自我的意识。

我们必须去觉知一切的状况。突然,深奥而直觉的真理可能在觉悟的因素成熟和形成时于一刹那之间发生。

我在印度时,住在一家聚会所二楼。一天当中,必须上下楼梯许多次,每一次我都会去探究每一步攀登的结构,膝盖的运作和重量转移的情形。这是个有趣的过程。我们必须对所有的活动都持有这种兴致。洞察、探究一切事物是如何发生的。

我们通常都漫不经心地吃,味道迅速地来去。当食物还在嘴里时,因为对味觉的欲望和贪爱,所以伸手再攫取更多。通常我们都无知整个发生的过程。在吃完一口后,再吃下一口。如此一来,我们会对自己的身体及食量更加敏锐,当你很正念地吃时,是不容易过量的。将食禅并入生活的修行中,那么,在相继的觉醒里就不会有空隙了。

(5)相继不断的正念

无名之云何时会消失,我们并不知道。但是,在躺下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发生。要正念!在每一秒中都要警觉,觉知当下正在发生的一切。

禅坐是依靠相继不断的正念。

专注,这是心的本质中的其中一种,也就是心灵探索的基础。专注的意思是审视事物的本然。不去选择,不去比较,不去分别,不去推测或预期。在当下发生的情况中,去长养无分别、无困扰的觉醒。

一颗未经训练的心,通常都很敏感,执着快乐,排斥不快乐,执取所喜爱的,排斥厌恶的,跟着贪欲与嗔怨一起反应。一颗疲惫不平衡的心,当正念提起时,我们会逐渐地去学习经验、念头和感受,以及外境与他人,而不常执着或嗔怨。我们会开始以一种安静、平衡的心,来全然地经验当下正在发生的事。

专注的觉醒,并不只限于早晚的打坐时间。认为打坐才是觉醒的时间,而其他时候则不是,这是将我们的生活分段,并暗中地破坏了正见的成长。不论是:行,住,坐,卧,食,谈话,正念在一切时中,都适合运用。

我们应该在一切外尘、一切心境、一切的情况中,培养专注的状态。每一刻都应该全心全意地生活。

(6)从容地行事

在这段训练的时间里,一切都须缓慢下来,如此,我们才有机会审视当下的状况。当正念增长有成时,做事便能确实又迅速。可是,现在是训练的阶段,一切都不需急躁,安静、觉醒地从容行事。从起床的那一刻起,一天中所需做的一切,都要保持正念,都要把它当作禅坐的对象。

将所有的行动都缓慢下来,有其珍贵的意义。不急躁,不乱跑,只是单纯地回归当下。

从容地行事。在行事中,要精进不间断、不懈怠地修行。但是要稳定,要平和,要充满和保持精进之心。但是,也要保持放松和平衡的心情。

走出黑暗的洞穴,朝向解脱、平静的光明境地。

人们都是在不同的方式下成长。可是,无论如何,只要我们是朝着正确的方向行去,我们只需继续走下去。只要我们朝向光明,那才是最重要的。

(7)平静的心境

整个觉醒的增长来自于以平静的心境去经验事物,而不是固持根深蒂固的思想和概念。

仔细地观察,念头是如何从无生有,又如何从有归无。深入地往疼痛里观察。无畏地训练你的心,平静地觉醒,要心无杂念。

在修行的过程中,除了诸多的疼痛、烦恼和疑惑之外,似乎没有其他的了。但是,实际上,每一刻的觉醒,每一刻的正念,都将协助我们削减执着的锁链。

我们只需朝向解脱的方向,不往后退,柔软地对待自己,但要坚定不移,虽然它对你而言不是很清楚,但是这之中也许有极大的转变,正在发生中。

犹如果实在树上成熟,当阳光照耀在水果上时,虽然它一天天逐渐成长,也许过程很缓慢,但它终究会成熟。同样的道理,我们内心的转变和成长也继续地在进行。

(8)疑惑的心

切记佛陀只指点出道路来,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亲自去履行。没有任何人可以让别人开悟。贪,嗔,痴,三毒就存在我们的内心。不是别人将它放进去的,也没有人可以将它拿出来。我们必须自己净化才行。

修行道上最大的障碍之一就是疑惑的心。除非我们彻见它,否则疑惑将剥夺我们的心,并阻挡我们对清明的追求。

我们的疑惑通常是“我们在做什么?”和“我们有能力办得到吗?”

打从你来到这里,念头便尾随而来……我在这儿做什么?我为何要到这儿来呢?修行太困难了,我办不到!

这就是疑惑的心,一个道上的巨大障碍。

(9)觉知

觉知是对治障碍的最佳能量和最具影响力的方法。

要对治修行道上所面临的障碍的方法之一,就是认识它们。在每一刹那中彻见它们。欲望,懈怠,懒惰,忧虑,嗔怒,疑惑,如果欲望生起,要马上觉知心中的欲望。不论是嗔怒、懒惰、疑惑,要立即觉知它们的生起。

(10)对自己要有耐心

觉知会带来正念。

要耐心待人,最重要的还是对自己要有耐心。不要因自己有缺陷而意志消沉。反之,要时时激励自己。要达到精神生活,除了持续不断地重新开始,并从不自认为满足外,就没有更好的方法了。

所谓的耐心是不论发生什么事,都安住于平衡的状态中,安定、放松,且保持警觉。

不要被欲望所左右,如果无法耐心下来,每一个进入我们内心的欲望,将迫使我们去行动。使我们永远被束缚于贪爱的轮回之中。

没有人会替我们修行。没有人能使他人开悟。佛陀的觉悟解决了他自己的问题,他除了指点出方法外,并没有替我们解决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自己去实践。

(11)把心带回正轨

别胡思乱想,或被白日梦给妨碍了。每一次觉知到心在胡思乱想,就轻轻地把它带回来。

不应将念头视为障碍或阻碍物。相反地,它们正是正念的对象,禅观的对象。别让心懈怠或散乱了。提起精进心,以致能清晰地洞见当下正在发生的事。

禅观念头时,只需觉知心在想时所起的念头,而不陷入其中。不要去分析念头和其生起的原因,只需觉知“念头”正在发生。每次念头生起时,心中持念“念头、念头”是很管用的。审视而不批判,不做反应,不视它为“我”或“我的”,也不去认同它。

试图在念头生起时,马上觉知。不要等到事过几分钟后才觉知。一旦它们被盯得紧紧时,就没有力量能干扰心了。

(12)坐禅

坐禅中,让身体保持静止,有助于达到心的静止。一个让定力增强的方法,是在坐禅的一开始,就下定决心,在那个钟头里,绝不更换姿势。

刚开始的前几次也许会很困难,不过,如果意志坚定,就可以于禅坐中静观一切了。

即使发现心掉举、敏感、紧张或充满对痛苦的厌恶,我们必须下定决心,并且去身体力行。

定力和精进心都将增强,然后,最初几小时的坐禅后,你会发现更容易安住于平静之中。

除非我们能使精进心持续到底,否则永无结果。精进是一切证道的根本,一切成就的基础。

(13)一小时的精进

决定在一小时内毫不移动,这种决心将多方面地强化我们的心。精进与精力会变得非常强。除此之外,身体的静止也强化了定力与正念。

借由一小时内绝不移动的决心,我们必须去觉知每一分钟的不快乐以及对它们习惯性的反应。

掉举与烦忧?要警觉它们,观察它,审视心的一切,加紧注意掉举的本质。如果你在打坐,就把它当做觉知的对象,静静地坐着,然后观“掉举、掉举”。观察,不要认同它。

要觉醒,觉知事情是如何发生的。要保持警觉和平衡,也要保持正念。不执著,不厌恶,也不视事物为“我”或“自我”。心,将逐渐地从烦恼中解脱出来。

(14)深夜修行

通常,深夜是禅坐的最好时刻。

如果夜深仍不觉得疲惫,就继续修行……

真的很累时,才去睡觉。而不是习惯性的休息。

绝不能堕入习性的圈套,认为没睡足七八个小时就会过于疲惫。这只不过是习惯罢了!

提起精神来对治懒惰与迟钝。如果每次睡意都溜到脑袋里,我们就想:“好吧,休息一下!”这样会使得睡意更加强盛。要下定决心并奋力去对治它!

需要变换姿势时,要保持警觉。如果不觉得疲惫或想睡觉,就继续修行。

(15)节制

我们所经验的欲望程度,和耽溺食物与睡眠之间有很大的关连。

节制饮食和睡眠能削减欲望,并且带来更大的清明。

一旦我们能够回归当下,并觉悟过去和未来不过是当下的念头时,我们便已解脱“时间”的束缚。

没有任何事物可以执着,可以握持,因为一切都在刹那间变迁。

(16)疼痛

痛!通常,我们的身体对于每一个微细的不适或不愉快的感觉,都会有反应。我们通常都忽视这整个过程,感到一点不适就变换姿势。

当身上疼痛的感觉很强时,身和心对痛的反应通常都是紧绷而不松弛的。这是一种嗔怒、厌恶、逃避的表现,并且会造成不平衡的心境。

当我们发现自己因疼痛而紧张时,要仔细地去观察不愉快和疼痛的本质。对感觉保持正念,心将自然地达到平衡的状态。

当心平静时,是轻松而敏锐的。疼痛将不再是一个牢固的东西,反而将变成一道流,在刹那间生减。以一颗放松、平静的心来打坐,以不嗔怒也不期盼什么的心情,去观察感觉之流。

(17)勇气

忍痛打坐,不逃避,也不掩饰它,需要很大的勇气。我们必须坐着,全然地面对,接着去对治我们的恐惧。追根究底,也需要很大的勇气。然而,借着追根究底,方能发现身心的基本元素。起初,都会无法安定下来,因为,许多习气都被推翻了。要放下。我们昔日为了确保安全而执着的一切事物,也需要很大的勇气。放下吧!去经验无常之流。

要面对这身心天生的不稳定过程,也需要有勇气。要去面对我们的念头在刹那间不断生灭,要经验“我”的概念的死亡,是需要如战士般的勇气和无畏的精神的。

疼痛是禅修的最佳对象。定力是在身上疼痛非常时增强的。心不会胡思乱想,而且自在地安住。

(18)内观

内观是来自于领悟。观照时,没有观者;洞察时,没有洞察者。

聊天会干扰我们的专心,并且驱散我们的精力。毫无疑问地,通常我们并没有清楚地看到心里当下的状况。

安住于平静的心境,是美丽而安详的。可是,这需要很强的正念力,因为我们已习惯散心杂话。

杂话太多,会使我们懈怠。我们会变得散乱,而开始散心杂话。于是,便愈来愈难安定下来,愈来愈加散乱。

(19)转变是在平静与修行中完成的

时时提起精进心以保持平静。精力得自于平静的心。它能引生一种清明,使我们能清楚明晰心的所有面向。

借由保持平静,整个身心的活动都将变得非常清晰。

平静使我们能够专注于一切起伏的状况。

转变是在平静与修行中完成的。

(20)在安静中独自修行

精力是借由禁语而得以保存的。我们可以用它来做觉醒与正念增长的工具。

保持安静,并将动作缓慢下来。不仅有益自己,也对我们周遭的每一个人有益。

看到别人保持正念,我们自己也会更加谨慎。当我们看到他人急躁时,也会惊扰到我们。

要知道你对他人的价值与助益。禅期是一个美丽的平衡:自我在安静中独自修行,又处于大众共修的气氛里。

(21)烧水时,不能总去掀盖子

提起精进心和精神来,制造周遭独处的环境,能够增强我们的修行。

时时保持最强的精进心——不强迫,也不紧张。

走在清净的道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提起精神来。精力是力量的来源,一旦它被培养和增长时,便能克服懈怠、迟钝和懒惰的心。

精力必须和平静保持平衡。犹如弹弦般,太紧或太松,音调都会不对。

即使如此,我们的修行也必须坚持到底,不屈不挠。可是,要保持一颗轻松、平衡的心,在精进中同时能不急不缓。紧张、焦虑不安,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如果我们将水壶放在炉子上,每分钟我们都去掀它,水便需要更长的时间才会烧开。如果搁着不去动它,水就会较快煮沸。

借由持续修行,从不间断,那么,不久以后,心将增长强盛的力量和彻见的能力。

(22)请你温柔地对待自己

温柔地对待你自己,要坚持到底。对你而言,虽然没有明显进步,但是,蜕变却已在冥冥中发生。

心可以变得非常柔软。如果你拿一块黏土来做陶器,黏土会很柔软,且易于塑造。当觉醒与定力增长时,心一样会有这种可塑性与柔韧性。

问:当我因用功过度,而感觉忧心忡忡时,该怎么办?

答:当你觉得你太紧张,或在修行中自我要求过度时,就到外头去看看树,看看蓝天。这一切是如此美丽与珍贵啊!以一种轻松的方式,到外头走走,但是,你的一切行动仍要保持觉醒。在很短的时间里,大自然的环境便能使你的心冷静下来。佛陀时常提醒我们,要居于大自然中,因为它能使心平静下来。

(23)将“死”作为座右铭,充实有力地活下去

我们通常都忘记自己的命运,所以过于在意收集东西,执着财产和想标新立异。我们太过于在意“小心”的活动,把我们的野心、欲望和自我看得很重。我们失去了对“大心”的透视,也失去了对死亡的透视。

有一天我们终将独自死去,因此,去面对这孤独,与接受这事实,是很重要的。有了这样的领悟,心便能坚强而宁静,与他人更能和谐相处。

假如能将“死”作为座右铭,我们在世上的每一刻都将活得充实而有力。

当我们将“死”牢记于指尖时,就不会太在意,也不会太强求,或追求瞬间欲望的满足。当欲望与愚痴的蒙蔽渐渐清明时,就比较不会去执着事物,而且更能接受爱与宽容。

不曾有人见到周遭的人死去,因而相信有一天自己也会死亡。

觉知死亡,会提供清明的空间,使我们明了我们是谁,与死去的是谁。

(24)不要把自己锁进“想象”和“执念”的洞穴

“想象”——回归当下,最大的障碍是对自我的执着。对“我们是谁”以及“我们要做什么”的执着。人们费事地将单纯的当下经验复杂化。通常,走在心灵道上的人,都中了想象的陷阱——一个对瑜伽行者、禅修者、修行者的假象,而试图仿效预想的行为模式。

执着成见是一个很大的束缚,使我们无法看清事物的本然。执着,借由我们习气的有色眼镜,将真理做了过滤。对关于我、关于修行,以及佛陀的成见。

“洞穴之喻”——洞穴里,有一排人被链子锁着,只能背对着墙。这排人,背后是一把火,以及一排表演着所有生命形态的人。这些人,在洞穴的墙上制造一些影子,被镇着的人只能看到影子移动的影像。因为这是他们唯一见过的,所以他们将影子视为真理。有时,人被如此束缚时,借由精进,试图松绑锁链,方能转过身来,看见火和那一列活动的影子,进而明了影子并非真理,而只是墙上的反射影像罢了。也许,借由更加精进及努力,终能砍断锁链,朝向光明,重获自由。

(25)空掉自己的船,就没有人会来伤害你了

我们的处境,很类似被锁在洞穴里的那些人。那些影像就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概念。我们被执着所紧缚,而且我们透过观念、想法和构思来认识这个世间,将这些概念视为真实的。

透过正念的修行,不执着,不抱怨,不认同事物。心,就会变得轻安自在。

如果有一个人要过江,有一艘无人的船撞到他的船,即使他的脾气再怎么不好,他也不会生气。但是,如果他看到船上有人,便会大声唾骂,叫他让开。如果对方没听见,他会再骂一次。这都是因为船上有人的缘故。然而,船上若无人,他就不会生气。如果你在渡过世间之流时,可以空掉你自己的舟,就没有人会跟你敌对,没有人会想伤害你了。(庄子)

(26)放下自己内心的贪爱执着

学习放下,施予我们的所有,是与人结缘的最佳方式。透过布施,我们的友谊会更加紧密。更重要的是,无贪的培养会成为解脱的强大力量,使我们受缚而不得自在的是自己内心的贪爱执着。我们在修习布施之际,同时也是在学习放下。

放下一切我们对事物的成见与期盼。放下对自己根深蒂固的观念的执着。

放下对一切事物的观念、成见和想法,如此一来,“法”自然会显现。

(27)心的清净,解脱了贪嗔痴

清净并不在传统中,也不在法门中,乃至宗教里。

佛陀只教导一种清净,那就是解脱的清净。心的清净,解脱了贪嗔痴。

问:我们应如何清净自我?

答:整个庄严的修行,就在于觉知会做自我的清净。并不是要给自己建立什么计划,如“我要清净”,这样反倒是个矛盾。觉知当下情况的觉醒,方是清净所在。因此,并没有可“得”的或可“是”的,也没有什么特别可做的或可拥有的。唯一有的是——回归觉醒。

(28)失去正念时,话会在无意识下脱口而出

内观是超越世间理解的。这种直觉是稳固的,因为它并非念头或幻想的感受。相反地,它是一种对事物本然的清明觉知。

行或意念是心的要素,存在于每一刹那的“识”里。心的驱策与讯号,是所有行动的先导。当它们出现在坐和站、站和走这些基本动作的更换之间时,要正念它们。当我们正念行和意念时,便具备抉择是否要行动的自由。只要我们继续无知的意念,我们的行为便会无知地盲从。

失去正念时,话会在无知意念的情况下说出口。这是非常机械而呆板的。但是,当正念愈来愈敏锐时,我们会在开口前就觉察到了。说话的意念生起时,要正念它。

(29)要去觉知所有的意念

意念,并非一定是心的,也不一定是语言文字。它们有时只是一种心的驱策,一种即将发生的讯号。不必要到心里去找文字或句子,只需去觉知那个想行动的冲动即可。当你开始觉察到因、果关系是如何在身、心里运作时,自我的概念会逐渐消失,进而变成一种简单而自然的元素。

例如走路时,要停下来以前,会有停止的意念。要转身以前,会有转身的意念。脚本身并不做转身的动作,而是因前导的意念而转身。其中,并无任何人,也无任何人在“转身”。这只是一个非个人的因果关系。但是,如果在开始转身时,对发生过程的情形无知,就很容易去认同有一个“人”在行动。

坐禅时,在每一个动作前,都必须先觉知意念。如果你改变姿势,这必定是意念的意思。如果你吞咽,这也是意念的意思。如果你睁开眼睛,这也是意念的意思。要去觉知所有的意念。

为无为者,做无做者,苦无受者,觉无觉者。

(30)空掉心中的成见,方为明净

明净,对于当下发生的事,不能迷糊或混淆。

犹如一间晦暗的屋子,如果将灯打开,一切便变得明晰可见。当心中黯淡无光时,就无法看清事物,唯能见到雏形,却无锐利的觉知。心充满光明时,一切事物将明晰可见,所有过程都会变得很清楚,因而易于明了。这光正是觉醒之光,正念之光。

就如同杯里的水,如果杯里装满污水,便无利用的价值了。唯有当旧有的污水倒掉后,杯子方有利用的价值。

我们必须空掉心中的成见,方能彻见。

(31)将心观作洁净辽阔的天空

天永远都是洁净无染的,云来云去,风来风去,阳光、雨水也是一样。可是,天空却依然保持如此清明。

将心观作洁净辽阔的天空,让一切事物自然生灭。如此一来,心将安住于平衡、轻安的感觉,并能静观生灭之流。

(32) 心清明时,可以觉察微细层面的变化

谈到身——要觉知姿势,以及身体元素的相互作用,并警觉实际所需的饭食和睡眠。平衡你体内的种种精力。

谈到心——情绪、念头以及种种不同的心境。不要被心的纷乱所束缚,相反地,要清明、平衡,安住在其纷乱之流中。

当心清明时,会经验到微细层面中的不断变化——我们在刹那间的生生灭灭。

虽然如此,我们必须去觉知清明,不去执着或认同它。清明,只是过程中的一部分。

(33)不评判,不分别,障碍生起时审视即可

通常障碍生起时,我们会责骂它,但责骂的心本身便是瞋怒的因素。任何责备障碍的行为,反倒会增加敌人的力量,并不是好方法。不评判,不分别,障碍生起,审视即可。正念会使它们完全起不了作用。它们也许会继续生起,但却无法干扰心,因为我们并没有做任何反应。

所有的障碍都是无常的心灵元素。它们生起、消失,犹如天上的流云。如果我们保持正念的话,当它们生起时,便不会去认同或有所反应。那么,当它们从心中飘过时,就不会造成任何困扰了。

没有任何魔术可以使我们免于痛苦。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清净自心,因为我们内心的执着是束缚我们的罪魁祸首。

试着去保持精进和相继的觉醒。制服了障碍力的心,是如如不动地安住于平衡与柔软之中。

掉举——事实上,根本“无人”在掉举。相反地,它是一种特殊心灵元素的运作,会生会灭。如果,平衡的觉醒存在,它便无法干扰心了。

瞋恚——解脱憎恶,也就是解脱瞋恚。它在心中燃烧,然而,一旦它表现出来,也会给他人带来痛苦。能够看清瞋恚,而能放下,是相当有益的。如此一来,心会变得很轻安,并表露出其本具的慈悲。

(34)自觉来自平静的心

觉悟的因素之一,就是去思惟法。一种心的思惟特质会去审视、探究身心的元素是如何运作的。

思惟法,是指心的特质在审视、探究和分析身心的过程,而不是以思考或概念的层面来思惟,而是以一颗平静、安详的心。

直觉、直观与幻觉的分别:直觉来自于平静的心,幻觉则是属概念上的,两者的差异极大。这就是为何直观的增长并非来自思考,而是得自于平静心的增长。其中,一种清明的眼光将会产生。整个直观的过程,以及领悟增长的过程,会在心平静时到来,接着突然一声:啊哈!原来如此!

不要以文字、思想和概念来思惟(观),而要试着去感受意识与所缘境一起发生的过程。这种经验能使禅观者从执着中解脱出来。

(35)如何拥有完整的修行

觉醒与禅观之间,有其差异之处。假若全神贯注于音乐之中,而无正念,虽然你非常专注,却没有觉知当下。

定与正念的不同,就在于此。你可以非常专注于音乐上,虽有正念,但却不是很强。不过,重要的还是要专一,而不浮动。加上敏锐的正念,你便拥有完整的修行了。

最后,将你的双眼凝视于道的顶端,不过,可别忘了要注意你的前方。最后的一步要归功于第一步。注意你的脚步,请确认你的下一步。愿一切众生祥和宁静。

相关文章

  • 回到当下

    今天在练习阴瑜伽的时候,刚开始闭上眼睛,自观,内在在喋喋不休,话语飘在身体上方,一次又一次的把意识拉回到呼吸上,发...

  • 回到当下

    觉、觉知、在心上。 想让自己有觉知、在心上,无从下手。首先从有觉开始,有觉,要回到当下。在当下未必清明,可能会觉察...

  • 回到当下

    最近想做纯手工的家居设计,一年只做一个这样的设计,我在寻找这样的客户,也许这样的客户也寻找我这样的设计师,千篇一律...

  • 回到当下

    书目:《回到当下的旅程》类型:灵性书籍作者:李尔纳推荐理由:从繁芜纷杂中回归到内在的清醒和清晰。值得作为枕边书。 ...

  • 回到当下

    https://mp.weixin.qq.com/s/Bux66cVK5nXt077nBKx7Hg

  • 回到当下

    最近备受失眠的折磨,无奈之下,我开始求助于冥想。试一试总是比躺那睡不着的强。 头一天冥想,感觉精力根本无法集中,没...

  • 回到当下

    最近,当我升起情绪,被惯性带跑的时候,我觉察到自己的语气、动作、甚至是情绪,有时候特别像父亲,有时候特别像母亲,还...

  • 回到当下

    冥想,就是刻意练习“回到当下”的能力。 开始练习冥想后,生活会有这样的时刻: 正在出神的自己,突然回过神儿来,突然...

  • 回到当下

    当你感到焦虑时,试着把焦点拉回到当下,问自己,面对未来可能的威胁,现在该怎么办?我现在可以做些什么来减少未来可能的...

  • 回到当下

    过去我特别喜欢怀旧。 第一段爱情结束,整整三年,我仍沉浸其中不停地牵肠挂肚,并美名其曰:专一,恋旧。猛一抬头,对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回到当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pex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