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房”究竟是如何演变而来的
美国的好学区,特点基本一致,一般都是“高尚”社区,即富贵人群聚集的社区,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房子贵,房子大。为什么这类社区学校会成为好学校?仔细分析,无外乎两点:这类社区的学生,从遗传角度看,多数都不错,更重要的是,这些优秀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都比较高,从学习到生活,从小就有较为严格的要求,更能提供适合或者更好的支撑。
看到这里你就明白了,优秀的家庭与父母聚集,形成了优秀学生聚集,从而形成了好学区。同时,优秀的教师总是更有选择权,在挣同样多钱的背景下,好的老师也自动向这类学校聚集,于是就逐渐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好学校,好学区就这样形成了。
家长追捧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购买学区房成投资接力跑
家长买学区房纯粹是为了让孩子获得进入重点学校的资格,房子大小无所谓,环境差点也能接受。买学区房就成了一种接力跑。学区房代表着进入重点小学的资格所以就成了接力棒,完成使命后再卖给下一位家长。不过,再卖掉学区房对有些家长来说那还是几年以后的事情,他们现在最要紧的是先得买到学区房。因为他们的孩子就该上学了,很多学校都规定:孩子在落户学区房3年之后才能入学。像他这种情况,其实(如果)户口落进来了,但是符合了一些教委的规定,但是学校有自己的一些土规定,比如我要提前三年还是两年(落户),但是达不到这规定,我户口在这儿,然后可能交一部分赞助费,然后应该也是可以上。但是这个具体还得他跟学校去交流这个东西”
源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公
“学区房”的概念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各中小学办学质量存在严重差异。重点学校的存在有其历史原因,1962年教育部明文规定,要求各地选定一批重点中小学,这些学校的数量、规模与高一级学校的招生保持适当比例。由于重点经费投入、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学生来源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催生择校热,譬如,重点学校要从现有体制取得经费,渠道之一就是“共建费”。政府、企业或机构资助一笔不菲的费用,学校提供学额作为交换。此举将权势部门子女的择校费转化为公款,不需要家长自行出资,对学校也十分安全。
![](https://img.haomeiwen.com/i18735169/9055311ae457e178.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