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达到高效的目的,我们首先要了解时间管理中的一个重点概念(法则):
时间管理四象限法:
时间“四象限”法是美国的管理学家科维提出的一个时间管理的理论,把工作(生活)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不同的程度进行了划分,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象限“,如上图所示。
我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总觉得自己是在低效勤奋,就是因为我们的时间划分重点放错了,或者将4个象限中的事情混淆起来了。
(1)划分错重点
四象限中的事情,最容易被当做重点的是第三象限中不重要但紧急的事情。
比如你正在处理手头第一象限的工作,但突然被上司或同事打断,他们可能需要你沟通某些并不重要的事情,这时候大多数人的反应是停下手头的工作,将精力转移到这些貌似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上。
表面上你优先处理了紧急的事情,但实际上这些事情你可以通过简短的沟通将其延后,告诉他们你手头有重要的事情在忙,等忙完(40分钟或1小时)再与他们沟通。有研究表明,人如果被打断正在进行的事情,想要再投入至少要花15分钟的时间进入被打断前的状态。这么一算,你被浪费的时间不止是沟通的时间,还有你重新投入工作要花的时间。
而还有一个最不应该,但总是被人忽略的第二象限的事情。
这个象限是不紧急但重要的事情,可能是你每天的学习、复盘,或者你应该要坚持的锻炼等。因为这个象限的事情不紧急,我们很容易在处理第二象限的事情上犯拖延的毛病。虽然我知道学习很重要,但是今天上班太累,今天要出去聚会放松,等明天吧。最应该被我们重视的投资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就被浪费了。
(2)四象限混淆
比如你晚上8点正在学习,需要上网查询资料,可能不知不觉就被网页上无关信息吸引,本来15分钟就能查完的资料,你浪费了1.5个小时在看无关紧要的信息流或短视频上。等你醒悟后再投入学习,可能只学了30分钟,但是在你的时间概念中,你今天花了不止2小时在学习上,但效果太差了。长此以往你会越来越疲惫,对于学习这件事始终没有获得感,最终有一天,你可能就放弃了。
这样的由四象限混淆带来的时间错觉,会让你的时间管理一塌糊涂。
以上情况我们应该怎么避免呢?
首先,我们要采用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对自己的时间去向有个明确的明细表。
具体步骤:
①记录
可借助纸笔、手机备忘等方式,准确地记录自己时间的耗费情况,看看你的时间都花去了哪里。
注:如果初次使用,建议每天事无巨细的记录你的时间去向,比如上厕所5分钟,拿快递3分钟,刷抖音1小时3分钟等,越详细、严谨,对后期提高效率越有益。
②统计
时间记录整体完成后,对时间耗费情况进行书面的分类统计,根据各人情况,看自己的时间都被分配去了哪里,比如学习3小时,杂事2.5小时,上班工作3小时,摸鱼逛淘宝1小时,刷微博0.5小时等等。
③分析
对照最后效果,分析时间耗费的情况,找出时间低效或浪费时间的因素。
注:比如,工作未完成因为上班摸鱼或做了本不该自己承担的工作,学习效果不如预期因为熬夜起来精神不好,熬夜是因为晚上追剧等等,结合自己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④反馈
根据分析结果制订消除浪费时间因素,提高时间效率的计划,并反馈于下一时段。
注:通过上一步的分析,有目的性地调整浪费时间、低效的情况,比如发觉自己在手机上浪费太多时间,就需要刻意减少;工作低效因为自己容易被杂事打断,就需要人为减少自己被打断的几率。
采用这种方法,首先你会明确的知道自己的时间都花去哪里了,就像我们每个月月光,我们首先得知道自己的钱都花去哪里了,当你知道自己的钱去了哪里,才知道该怎么样调整我们的消费方式,以便减少浪费,增加储蓄,对于时间更是如此。
其次,当你明确自己的时间去向后,你能诊断出自己对时间管理哪里失控了,是划分错了四象限的重点,还是混淆四象限的时间产生时间错觉,或者两者皆有。
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且坚持记录,这样慢慢地我们就会有了明确的时间概念。当你知道珍惜时间,自然就不会出现低效勤奋的现象。
如果想要更进一步,让单位时间产生更高的效率,欢迎关注我,我会定期发表关于时间管理的各类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