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前言
- 一个故事
- 故事分析
- 以物易物需要满足双重偶然性
- 新的问题:所有人需要认同货币的价值
- 货币是一种自发秩序
- 自发秩序的例子
- 总结
前言
- 曾关注过罗辑思维的公众号,罗胖每天早上都会发一个60秒的语音,一直挺想体验一下是如何把控时间的,所以我把我以后每次的音频分享时间控制在5min。
- 希望大家对每个人分享的形式进行总结,找出自己不足之处请提高,也能够说明一下别人的不足之处。
一个故事
一群人遭海难流落荒岛,在经过最开始的恐慌后,大家开始出于生存的本能,去收集资源,像鱼,野果什么的。这时我们将眼光聚焦到其中一人身上,姑且叫他小华吧,我们来看看他的生活。小华醒来,河边捕鱼。今天很幸运,小华接连捕到了五条鱼,今天不用担心饿肚子啦。回家的路上,小华突然想到一个严肃的问题,我只需要三条鱼就够了,剩下的鱼我能不能去换一些野果呢,我最近心痒痒,想吃点酸的。正巧路上碰到了小李,“小李,你有野果么,我拿鱼跟你换。”,小李说,“没有,我也是只有鱼”,交易失败。又碰上了小刘,“小刘,可以拿鱼和你换一些野果么”,小刘说,“不巧,我没有野果,但我想要鱼和谷物”,交易失败。小刘旁边的小王听到了,“我这有多余的野果,我又想要鱼,我跟你换吧”,交易达成。小华高高兴兴的回家去了。
故事分析
以物易物需要满足双重偶然性
小华想用鱼换野果,经过了三次询问才达成交易,大大影响了资源利用的效率。此种交易为以物易物,需要满足双重偶然性,就是不仅需要满足我想和你换,也需要满足你也想和我换,这使交易的概率大大降低。
生活中的双重偶然性的例子
- 谈恋爱
你喜欢我的同时我也喜欢你,你我才得以恋爱。
解决方案
以物易物,是最初始的交易方式,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从历史分析来看,世界的一个大趋势是趋于高效的。为解决以上影响效率的弊端,历史逐渐的演化出了货币。货币,首先妥善的避免了双重偶然性。有了货币呢,小华想必就更高兴了,多余的鱼来换成货币,再用货币去买自己需要的野果,可以更高效的进行交易。
新的问题:所有人需要认同货币的价值
这时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要想这么整,前提是让小华和其他的所有人都认同这个货币的价值,即让小华相信他拿这个货币去能换到自己的想要的野果。
货币本身有一定的价值以及人们对它有极高的价值认同
此时需要货币本身有一定的价值以及人们对它有极高的价值认同。此时货币有一定的稀缺性是必要的,历史上牲畜、盐、稀有的贝壳、珍稀鸟类羽毛等不容易大量获取的物品都曾经作为货币使用过。
货币是一种自发秩序
货币之所以有用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只要别人觉得它有用,只要别人愿意接受它,它就起作用了。--门格尔《论货币的起源》
如这句话所说,货币是一种自发秩序,自发秩序即是由无数人的行动汇合而成,无数人都认同它。
自发秩序的例子
语言的起源、宗教的起源。
世界本来就交织着虚假的故事。--《人类简史》
货币降低质量检验的成本
货币没出现时,小华和别人的交易需要双方互相检验实物的质量。
例如,小华需要看小王野果的成色,小王需要看小华鱼的新鲜程度,这大大降低了效率。
有了货币,小华和小王都只需要检验货币的真假即可。
总结
- 讲出来和写出来的效果还是不一样的,讲出来的东西需要更加具有表现力。
- 此次语言熟练度不够,下次会多熟悉几遍稿子,让自己说的更有感染力,把戏演的更好。
- 上次说过有些事情可以并行,我希望学习可以和音乐并行,相辅相成,也能开心学习。
- 在我的见解里,故事和八卦吸引人的程度最强,所以我希望用故事来引题,以便大家快乐的学到知识,也能记忆的更加深刻,更加形象。(大家可以提提想法,看下这种形式是不是真的会更有效果)
- 第一次录,还请大家多多指教,有不足之处,直接点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