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是分布式,去中心化的网络。打个比方,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本子,和一只笔。只要我们中的某一个人说了一句话,我们也都认可,我们就都把这句“话”,写在我们自己的本子上做记账(最终认可的规则,比如说是超过一半人的同意就可以,这就是区块链里共识机制的应用)。 以后想看这句话的时候,随便找我们这个记账朋友圈中的一个人的本子看就行。如果有新的人加入了,他得先把我们之前本子上的记得“话”抄一遍,然后和我们一起记接下来的“话”。这一个个本子就是区块链里分布式账本的应用。
在大家记录之前,最开始的第一个人已经在第一笔记录中,告诉大家以后记账的规则和奖励,以后大家都按这个执行。每个参与记账的人,需要买本子和笔,因此都要消耗自己的时间和资源,但记完后,会按记录的规则给他们相应的奖励(钱或其他)。
但是有一点是,如果以后有超过50%的人联合起来,不认之前的记录了,那之前的记录就没有太大价值了,这些联合起来的人可能又重新买了一个新本子和笔,按照商量好的规则,重新开始记新帐了。这个过程就是大家发生歧义了,分裂了,在比特币里叫分叉。但是如果重新联合起来的这批人发现,大家重新记账的成本非常高,可预见的奖励 还没有原来记账赚的奖励多,于是他们也可能解散,还是规规矩矩按照原来的方式记账赚钱,这就是区块里博弈论的应用。
在我们记录已经达成共识的“话”的时候,我们是这么记录,别人的原话是 “1” 但我们在记得时候按照数学的方式规则转化一下,我们真实记录在自己本子上的这个“1” 变成了“x”, 我们这么做的目的是把说的“话”变得不可篡改,并且可以保护隐私。尽管变了,但这里是个唯一对应的关系,“1”转换后就只能是“x”, 不可能是其他的“话”。这个过程就区块链里密码学-哈希算法的应用,当然实际过程要比这个复杂的多。
但是有一天,我突然把自己的本子丢了怎么办,我就到处找这个记账朋友圈里的人,找到离我最近的那个人,然后问他要了他的本子,我在我的新本子里重新抄了一遍,这样就恢复了我的本子。正当我把之前本子里的内容都恢复的时候,离我最近的那个人又告诉了一句“话”,这个是最新的一句话,然后我也认可,就接着把这句新的“话”记下来了。同时,我发现我旁边还有另外一个人,他还没记这句,我就告诉他那句新”话“,让他记下来。 这个过程就是区块链里P2P网络(也称点对点网络)的应用。
之前提到了大家参与记录“话”是有奖励的,假设说规则是这样的,记账朋友圈的创始人规定了,以后大家用本子记账,每记一笔,可以获得奖励1个虚拟商品(类似比特币挖矿奖励),同时我们每传一次“话”给最近的人 也可以获得0.1 个虚拟商品(类似比特币交易手续费奖励),并且规定我们这个记账朋友圈总共只有1000个虚拟商品释放出去。
按照这样粗略的规则,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每记一笔获得虚拟商品奖励的机会逐渐减少至0,先到先得,记得速度快的人容易得。可预见,到最后拿本子记账的人,只能通过互相传“话”获得奖励。同时,我的本子有自己对应的编号(区块链里密码学的应用—地址),我的本子也有锁,需要密码才能打开(区块链里密码学的应用—公私钥体系)。
用密码打开本子后,还有个特别的功能就是可以自由转账这些奖励的虚拟商品,只要我知道其他人的本子编号就行。当然这个转账过程也是要在记账朋友圈里说“话”,被记录的,类似这样的效果“哎,大家听着啊,我给某某转了100个虚拟商品,大家都在自己的本子上记着,没听到的互相传下话”。这就是区块链里经济学应用。(比特币经济模型,整体属于通货紧缩)
区块链技术也在不断地改进和演变,只有始终保持一颗好奇心,不断地学习,才能更懂区块链,更好地运用区块链创造更多的实际落地价值,尤其是与实体经济相结合,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