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传习录--新民还是亲民

传习录--新民还是亲民

作者: 慕凡夫 | 来源:发表于2023-10-17 20:48 被阅读0次

【原文】

  爱问:“‘在亲民➀ ’,朱子谓当作‘新民’,后章‘作新民➁’之文似亦有据。先生以为宜从旧本作‘亲民’,亦有所据否?”
  先生曰:“‘作新民’之‘新’,是自新之民,与‘在新民’之‘新’不同,此岂足为据➂?‘作’字却与‘亲’字相对,然非‘亲’字义➃。下面‘治国平天下’处,皆于‘新’字无发明。如云‘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之类,皆是‘亲’字意➄。‘亲民’犹《孟子》‘亲亲仁民’之谓,‘亲之’即‘仁之’也。‘百姓不亲’,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所以亲之也。《尧典》‘克明峻德’便是‘明明德’,‘以亲九族’至‘平章’、‘协和’,便是‘亲民’,便是‘明明德于天下’。又如孔子言‘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便是‘明明德’,‘安百姓’便是‘亲民’➅。说‘亲民’便是兼教养意,说‘新民’便觉偏了➆。”

【注释】
➀(旧版)“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朱熹认为“亲民”应是“新民”。

➁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➂[论据一]概念不同,一主动一被动。“作新民”的“新”是“自新”(自己主动要焕然一新);而“在新民”的“新”是“使民新(人们被变新)”

➃[论据二]从语法结构上论证。“作新民”的“作”是动词,意思是使民更新,振作人民让他们有新的修养道德。“在亲民”的“亲”也是动词,与“作”对应,但是含义不同。所以两句话不能放在一起而论。

➄[论据三]联系下文。《大学》后面关于“齐家治国平天下”,都与“新”无关,却有很多跟“亲”相关。1.“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意思是后世的君子应以前王为典范,尊前王所尊,亲前王所亲。百姓因前王所创盛世享安乐、获收益。前王虽逝,仍不被后人所忘。2.“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于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是在说“亲”。3.“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还是在说“亲”。

➅[论据四]引证儒家经典。1.引《孟子》“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说出了爱的层次差别:对于物-爱惜;对于民-仁爱;对于亲人-亲爱。2.引《尚书》“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五品:“父、母、兄、弟、子”;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舜让契推广五教,为的就是让百姓相亲相爱。引《尚书·尧典》“克明峻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通过克明俊德(即明明德(修身))实现3个境界:亲属关系亲善和睦(齐家)--所有关系和顺处理(治国)--平化天下长治久安(平天下)。总结:便是亲民。3.引《论语》“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修己”就是“明明德”;“安百姓”就是“亲民”。

➆[总结]亲民便是兼有教诲和养育的意思,新民的意思就跑偏了。

【引申】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威斯敏斯特教堂墓志铭中: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
   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们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
   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
  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
  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When I was young and free and my imagination had no limits, I dreamed of changing the world. As I grew older and wiser, I discovered the world would not change, so I shortened my sights somewhat and decided to change only my country. But it, too, seemed immovable.As I grew into my twilight years, in one last desperate attempt, I settled for changing only my family, those closest to me, but alas, they would have none of it.And now, as I lie on my deathbed, I suddenly realize: If I had only changed myself first, then by example I would have changed my family.From their inspiration and encouragement, I would then have been able to better my country, and who knows, I may have even changed the world.

相关文章

  • 《传习录》通俗讲解手稿-001-亲民新民之辩

    王阳明心学之《传习录》通俗讲解手稿 001-亲民新民之辩 【一】 爱问:“‘在亲民①’,朱子谓当作新民②。后章‘作...

  • 《传习录》读书札记03:亲民还是新民,内求还是外求

    【一】亲民还是新民 《大学》开篇第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朱熹把“亲民”改成“新民”,...

  • 告别2018

    一、缘起 2019年1月3日零点,从香港抵达北京。 飞机上温习《传习录》,第一条“亲民”而非“新民”,用意何在?亲...

  • 对《大学》的理解(三)

    四、关于“在亲民” 朱熹认为是“在新民”,王阳明认为是“在亲民”。其实两个人都对,新民是目的,亲民是手段。天地这种...

  • 跟华杉学国学-《大学》day2

    《大学》第一学案:亲民还是新民?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接下来说“三纲”的第2纲“在亲民” 程颐...

  • 王阳明传习录 上—— “亲民” 与 “新民”

    原文: 爱问:“在亲民” 朱子谓当作 “新民” 。后章 “作亲民”之文似有所据。先生以为宜从旧本 “作新民” ,亦...

  • “亲民”与“新民”

    《大学》开篇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亲民,朱熹注解为“新民”,即改变民众,弃旧图新。(使人...

  • 亲民与新民

    经过群里老师的分享对新民与亲民更有所理解,先从理上明白才能有行为上的变化和进步,所以,学以致用为大用。 亲民有仁爱...

  • 新民与亲民

    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大学》讲述了儒家义理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三纲八目。古时所有读书人都会秉三纲,按照八目行事。 ...

  • 001 到底是亲民还是新民

    〔1〕 【原文】 爱问:“‘在亲民’,朱子谓当作新民。后章‘作新民’之文似亦有据。先生以为宜从旧本‘作亲民’,亦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习录--新民还是亲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lqq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