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名气很大,一直有耳闻,这几天才触碰。书是昨天看完的,耗时两个半天。总结确实今天才动笔。
全书分为七个章节,从案例分析到解决方案,实施结果反馈,图文并茂。亲自带过孩子,或是为孩子的某些行为焦虑无助,试图与孩子形成良性沟通的家长值得一看。
所有的案例都是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真实表现,非常贴近日常生活。虽说作者是美国人,文化差异也多少在教育上有所反映,但是掌握本质的理念,再加以灵活运用,相信也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以下对全书做了提纯和归纳,用以自我勉励和提醒。
一.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当孩子的感受被不断否定,他会感到困惑和愤怒。站在孩子的立场,去理解他们。
全神贯注地倾听代替心不在焉。
用“嗯”“哦”“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代替提问和建议。
说出孩子的感受代替否定感受。
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代替逻辑上的解释。这一条是不是感觉和哄女友的状态相似?她们要什么也许并不是真正要那个东西,只要你愿意有那样的态度和她一起天马行空就好。
试图这样做时要记住,孩子所有的感受都是可以被接纳的,但是某些行为则必须受到限制。比如,动手打人。
孩子处于极度难过的时候,身体上的发泄可以帮助他们缓解痛苦,比如,大声吼叫,撕纸,扔枕头,最和蔼有效的方式莫过于,给他纸笔让他把愤怒画下来,乱写乱画都可以。
二.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家长常用的措施不外乎这些:责备和问罪,谩骂,威胁,命令,说教,警告,控诉,比较,讽刺和挖苦,预言。这些方法既失控又效果甚微。
本书提供了五个技巧:
描述:描述你所看到的,或者描述问题。比如,孩子忘记关水龙头,你只需要描述这一句“宝宝,我看见水要漫出来喽”
明示正确行为的提示。比如,果皮放在桌上,你可以说“宝宝,垃圾应该丢到垃圾桶”。
用简单的词语表达。孩子不喜欢说教和长篇大论,对他们来说,越短越容易记住,越有效。
说出你的感受。不要评价孩子的个性和人品。
写便条。有时候文字比口头表达更有效。
切记,真实的情感表达很重要。如果孩子的行为所致的后果很糟糕,需要严厉的表达时就不能隐藏自己的气氛假装没事。因为虚假的情感孩子是可以感受到的。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