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文元
No.8/第一章/5
第一章 大清宣统三年,即农历辛亥年,公元1911年,清王朝统治的最后一秋,外蒙古库伦“宣布独立”
第五节 外蒙会盟密议独立,决定向俄求援
就在三多举办新政搞得蒙情汹汹之时,适逢有一个名叫海山的内蒙古人正混迹于库伦。正是这斯,在外蒙独立过程中起了极为恶劣的作用。
海山是内蒙古卓索图盟喀喇沁右翼旗人,大约生于1862年,精通蒙、满、汉文,曾充任所在旗的梅伦章京(相当于旗务助理一类的官),早年还在北京那王府供差,了解中国时局,后因犯案逃往海外,见过世面,通晓国际交往规则。
1907年,海山潜至外蒙古,结识了已有外向之心的土谢图汗部副将军、札萨克亲王杭达多尔济。在此后的几年间,海山拜访了80多位蒙古王公,向他们灌输蒙古“独立”的思想。就在三多举办新政的1910年,海山通过沙俄军官,请求俄国向蒙古人提供武器,帮助蒙古人建立国家机构,并百般劝诱外蒙僧俗上层人士密划蒙独。
当时执意亲俄背清的外蒙王公喇嘛不过三数人,如杭达多尔济亲王、达喇嘛车林齐密特等,其余皆依违两可。杭达多尔济因于1910年谋任盟长之职未获清廷批准而积怨在心,又因欠清官方巨额债务(约合一百五十万卢布),企图藉独立一笔勾销,故首先为海山所动;而车林齐密特作为哲佛身边的达喇嘛(首席喇嘛),他既不亲俄,也不亲华,是一位纯粹的民族主义者,一向致力于蒙古民族的独立运动。
1911年春,杭达多尔济、车林齐密特及海山一同向哲佛提议,召集全体喀尔喀蒙古僧俗上层讨论蒙古独立问题。
同年7月10日(清宣统三年六月十五日),喀尔喀蒙古四部王公扎萨克及上层喇嘛齐集库伦,举行一年一度的向哲佛进献“丹书克”祭礼。丹书克亦称作“曼荼罗”,为宗教术语,汉译为“永生”。 进献“丹书克”祭礼是蒙古民族一项重要的宗教活动和盛大节庆。其间,众多有才德的人聚集一堂,同祝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永生”。
哲布尊丹巴决定利用喀尔喀蒙古四部王公扎萨克及上层喇嘛齐集库伦进献“丹书克”之机,举行会盟,共同讨论如何“独立”的问题。
先是由土谢图汗部副将军、札萨克亲王杭达多尔济、土谢图汗部盟长察克都尔札布、达喇嘛车林齐密特等借会盟的名义,调集四部王公,在沙比衙门内秘密召开“王公和高级旗官会议”,传达哲布尊丹巴向与会者提出的一个严肃问题:新政是否需要执行?
当时,由于会上有人主张反对全部新政,而其余的人则主张有选择地抵制,因此,会议陷于僵持,未能达成协议。
此后,赛音诺颜亲王那木囊苏伦等18位蒙古王公移至库伦城外的博克多乌拉山中,继续密商。
关于这次密会有两种不同的记载,一说在会上,与会者一致认为中国人施行新政的目的在于彻底奴役蒙古,全体赞成谋求“独立”,并在决议书上署名盖印;另一说,当时与会王公密议数次后,才探得杭达多尔济蓄谋已久、主张联俄独立的计划,而赞成此计划者仅为那木萨赖公和赛音诺颜亲王那木囊苏伦两人,其余王公均不赞成,并皆陆续请假回旗,洁身远离。
上述两说恐怕均有失偏颇,而实际情况很可能是,当杭达多尔济等在会上提出联络俄国、脱离清朝独立时,完全赞成者仅有那木萨赖公和赛音诺颜亲王那木囊苏伦(赛音诺颜亲王那木囊苏伦当时也因欠清官方巨额债务而企图藉独立一笔勾销),而大多数王公念及与清廷二百余年宗属关系,尽管近年渐趋疏远,甚至时起冲突,但仍一时无法立决,故多持观望态度,暂且回避。
会议最终通过了呈递哲佛的呈文,吁请立即密遣使团前往俄京圣彼得堡,正式请求俄国政府提供援助和保护,帮助蒙古人脱离中国,争取独立。
哲佛阅后,迅速将会议结果通报给俄驻库伦代理领事拉弗多夫斯基,并请求俄方以某种借口立即把俄军派往库伦,以阻止清廷可能采取的镇压措施。
有一位亲俄蒙古王公向拉弗多夫斯基表示:蒙方如若脱离中国,希望能得到俄国军队的保护,只要保留蒙古内部自治和游牧生活方式不受侵犯的权利,其余所有条件完全让俄国定夺。
7月28日,沙俄驻库伦领事刘巴将外蒙会盟情况电告本国政府。
(未完待续 )
(本文属作者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弱势守土》实体书已绝版,感兴趣的读者可直接简信联系我购买)
文元和他的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