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古老的中世纪,地中海上的水手们,例如腓尼基人、希腊人、后来的阿拉伯人、加泰罗尼亚人、威尼斯人、热那亚人等等,在航海实践中尚未产生出依靠海图导航的概念,而是主要依赖于航行经验和一种被拉丁语称作Periplus的航行指南,指南中港口之间的距离通常是以估算的航行天数来表示的、指南中的安全航路、风向风力、岸上参考标识、以及暗礁险滩等信息常常是一些耳闻口述的记录。所以,即使在地中海这片相对“狭小”的水域,沿着海岸航行也一直是最安全的方式,因为陆上的参考标识是判断船舶方位的最可靠的方法,远离海岸的航行则变得危险重重,但,人类最终总要驶入海洋深处。
中国人在战国时期已经开始使用司南,在人类文明冲突与交流的过程中指南针逐渐传播到了西方。地中海地区,一直是人类文明冲突与交流——战争、宗教、贸易——最活跃、最繁盛、也是最复杂的地区之一,随着指南针的出现及改良,这里的航海活动不再像以往那样依赖沿岸的陆地景观,依靠指南针指示的方向航行逐渐在航海实践中得到普遍的应用,并在十三世纪直接催生了早期的海图——波特兰海图。
Jorge de Aguiar波特兰海图,描绘了地中海、西欧、北非沿海(1492),原始尺寸1030×770mm。耶鲁大学拜内克珍宝手稿图书馆藏,是最早的有签名有日期的葡萄牙语海图。波特兰海图,英文写作Portolan Chart,来自于拉丁语“Portolani”或意大利语“Portulano”一词,其本来的直接含义为“同码头或者港口相关的”。1890年左右,“波特兰海图”这一词汇被地图历史学家创造出来,用以概括那些具有基本相同的元素与功能的海图或者航线资料。西方地图学者们认为,狭义的波特兰海图,仅指中世纪晚期到近代这段时间内制作的、由指南针各个方向角发散出来的恒向线构成地图的网格系统、通常不标注经纬度线、主要描绘及供应用的区域为海洋而非陆地的地图作品。少数学者更严格定义其应为绘制在单页的羊皮纸或牛皮纸上的海图,而那些成册制作的海图或航海资料只能称为“航海地图集”。早期的波特兰海图,主要描绘的是地中海及黑海区域,随着地理探索与发现,后期也扩展到西欧、北欧海岸、乃至西非几内亚湾等海域。
指南针+沙漏(测量时间)+波特兰海图,逐步成为那个时代主流的航行方法。指南针,拉丁语写作“compassus”,由com(圆形)和passus(区分)组合而成,意味着“用圆形区分方向”。波特兰海图区别于那个时代其他航海资料的核心,主要也就是这两点:依据指南针指示方位绘制的布满全局的恒向线网格系统,以及海图上的距离比例尺标识。
描绘在波特兰海图上是指南针,因为其美丽而形象,也常被称为“指南玫瑰(Compass Rose)”,有学者认为,这一形式来自于古代地图中往往将风拟人化以标识方位的做法,是古代地图中“风向玫瑰(Wind Rose)”的变种,还有一些学者认为这不过是受伊斯兰航海文明的影响,因为早在波特兰海图出现之前,阿拉伯人已经使用标绘了32个方位的指南针图进行导航。但不管它的前身出处如何,标绘在波特兰海图上的“指南玫瑰”,使得海图的应用性大大提高,加上垂直于海岸线方向标注的港口地名、浅滩暗礁、港湾形态、港口之间的航向与距离(配合图上的比例尺)等等,波特兰海图已经显露出抽象的、宏观视角的专业海图雏形。
指南玫瑰(Compass Rose)但波特兰海图是注重于航海实践的产物,主要继承的依然是绘制沿岸海图时的经验和方法。它兴起并主要应用于地中海这种相对“狭小”的海域,尚没有将整个地球作为一个球体的通盘考虑,同日后基于天文观测、引入经纬度数据及数学推算制作球体平面投影的科学制图也有较大区别,加之缺乏地磁偏角的确切数据等*,因而,即使能够在广阔的大洋上依据经验绘制出波特兰海图,使用中也容易造成很大的误差。
*地磁偏角即地球上磁北与真北的夹角,随年代不同及观测地点不同而不同。十四世纪地中海不同地区的地磁偏角大约在偏西7°-11°之间,即如果在波特兰海图上画一条指向真北方向的线,并不是竖直向上的,而是偏向东方(右侧)7-11度不等的方向。1702年,英国科学家埃德蒙多·哈雷(哈雷彗星的“哈雷”)发表了第一幅大西洋磁偏角等值线地图,我们将在日后的公众号中给与介绍。
对于波特兰海图最早开始应用于什么年代、什么港口,现在已经很难考证,在拉丁文献中,关于使用海图航海的记载可追溯到十三世纪初期,关于这一记载的最著名手稿为《Liber de existencia Riveriarum et Forma Maris Nostri Mediterranei》*(英文翻译为:《Book about the Locations of the Shore of our sea the Mediterranean and Its shape》)中文大意为:《关于我们地中海沿岸地点位置及其形状的书》,它是法国地图学者Patrick Gautier Dalche在英国不列颠图书馆发现的,并于1995年发表了研究论文。然而除了这本文献,并没有发现十三世纪早期的海图流传下来。人类已知现存最古老的波特兰海图,因发现于比萨而通常被叫做“比萨海图”,它制作于十三世纪晚期的热那亚共和国,整体的完成度已经非常高,对于地中海区域的港口、岸线、航线等信息描绘得非常充分,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可以合理推测,在其之前应该还有更早期波特兰形式的海图存在。
《Carte_Pisane_Portolan》 法国国际图书馆收藏的 “比萨海图”,是已知现存最早期的波特兰海图,主要描绘了地中海和黑海区域,标注了近千个地点的名称,并且用红色和黑色来区分主次港口。同今日我们习惯的地图比起来,意大利半岛有点胖,亚得里亚海有点瘦。早期的波特兰海图传世稀少,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波特兰海图的制作都是需要用墨水在羊皮纸上靠手工精耕细作,而专业的制图师又屈指可数,所以本身的“产量”就很稀少;其次,作为实用的海上“谋生”工具,在恶劣的航海环境中频繁使用,造成波特兰海图的损耗也很快;另外,早期的远洋贸易与探险航行都是极富风险的事业,波特兰海图的出现使得提前规划航路成为可能,航行效率和安全性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商人和探险者们为了保证航海的安全和高效,常常不惜重金购买更优秀的、更准确的海图,也都将海图和航海资料视为自己宝贵的财产,习惯于将这些东西“收藏私用”而非交流展示。
十二到十五世纪,威尼斯人和热那亚人是地中海贸易中的统治性力量,波特兰海图最早就是从这里兴起和发展的,甚至拜占庭帝国的皇帝都不得不给威尼斯商人们颁发在帝国境内和边境经营的许可,以换取威尼斯人的贷款去对抗奥斯曼帝国日益侵略性的扩张。据史料统计,十三世纪末期在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谋生”的威尼斯商人超过一万人,莎士比亚笔下的《威尼斯商人》有着真实的历史背景。威尼斯的庞大舰队在地中海保护着威尼斯商人的贸易航线与利益,同时也逐步对商船实施法律登记及认证等管理制度,每一条商船都需要按照当局的要求提供相应的完整信息,这使得制作海图所需要的系统性的航线及港口资料变得相对容易获取,伴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其他因素的发展,在那些重要的港口城市,开始出现了以制作和销售海图为生的、独立的、专业的制图师,他们从官方的登记认证者那里收集大量一手资料,再汇同从其他渠道收集到的信息,最终制作成专业的波特兰海图,以满足那些远航的船长和探险者们的需求。
维斯康特(Petrus Vesconte,也写作Pietro Vesconte*)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是那个时代著名的独立专业制图师之一。而他和他的作品能广为后人所了解,或许源自于他一个“自恋”的习惯——在作品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和日期,他于1311年在描绘东地中海的海图上的签名,为他赢得了“最早在海(地)图作品上署名的欧洲制图师”这一历史地位,至少截止目前还是这样。在现藏于威尼斯博物馆的一本7页海图集中的第4页——中地中海地区海图,他干脆把自己的肖像也绘制到了海图的左上角,并写到:“热那亚的维斯康特(Petrus Vesconte)于我主的1318年在威尼斯制作此图。”
*地图制图史上还有另一位维斯康特-Perrino Vesconte。Perrino类似于Pietro的昵称,有学者考证认为其是Pietro Vesconte的儿子或者家族的下一代,但另有人认为这种落款也是维斯康特本人。落款为Perrino的作品在瑞士苏黎世中央图书馆(Zentral bibliothek in Zurich, Switzerland.)及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劳伦西亚医学图书馆(Biblioteca Medicea Laurenziana in Florence)有收藏。
制图师维斯康特把自己画入了自己1318年的地图作品中虽然这个自恋的波特兰海图大师有不少波特兰海图存世,法国国家图书馆、威尼斯博物馆、奥地利国家图书馆、梵蒂冈的使徒图书馆、法国里昂的市政图书馆等多地均有收藏,并且他的作品对意大利北部城邦及加泰罗尼亚地区的波特兰海图制作影响深远,但是我们今日对他的生平所知却非常稀少,有限的一点信息,也是从他存世的作品之中了解到的:比如他创作的活跃期主要在1310-1330之间,虽然是热那亚人,但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威尼斯完成的,他的地中海及黑海地区的海图精确度极高,作为地区性的海图被持续使用了几个世纪,他还把波特兰海图的描绘区域扩展到了北欧特别是英国及爱尔兰地区。
维斯康特1321年北大西洋海图-包括英国、法国、爱尔兰沿岸。里昂市政图书馆收藏这位海图大师,还绘有一幅圆形的世界地图,不过并非发现于维斯康特自己的海图或海图集中,而是发现于一本拉丁文名为《Liber secretorum fidelium cruces》*的书中,英文常翻译为《The Book of the Secrets of the Faithful of the Cross》,中文大意是《忠诚于十字架的秘籍》,他的作者,叫做萨努铎。
*该书存世的手稿所知有三本,年代大概为1320年、1321年、1325年,均包含有维斯康特绘制的地图,其中只有第一本的地图上有维斯康特的签名,但学者确信后两本中的世界地图也出自他的手笔。事实上那本书中的部分其他地图,比如圣地地图,耶路撒冷城市图等也出自于维斯康特。
维斯康特为《秘籍》一书绘制的中世纪风格的世界地图萨努铎(Marino Sanudo,1260-1338年)是威尼斯共和国的政治家和地理学者,早年间在欧洲各国游历广泛,1280年前后,为继承家族的生意而定居在黎凡特地区的阿卡古城,当他在这里经营着家族贸易的时候,另一位著名的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正在遥远的蒙元帝国进行着他奇幻的东方之旅。阿卡古城,是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时于1099年在黎凡特*地区建立的耶路撒冷王国的核心地带。1291年5月28日,埃及马木路克苏丹哈卡里攻陷了十字军在此的最后据点阿卡,耶路撒冷王国从叙利亚到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就此消失,此后的几个世纪中,那些逃亡的十字军家族一直梦想着回归圣地,作为虔诚基督徒的萨努铎也把“号召欧洲各国的君主们再次组织十字军东征,收复圣地”变成了终其一生的努力目标,这本《忠诚于十字架的秘籍》,就是他于1320年在法国阿维尼翁觐见教皇时的呕心之作。
*黎凡特Levant,历史地理名词,大概位于地中海东岸的广大区域,今天位于该地区的国家或地区有:叙利亚、黎巴嫩、约旦、以色列、巴勒斯坦。
然而,基督教世界再有没有组织起像样的十字军东征,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帝国攻陷,整个拜占庭帝国也灭亡了。不过维斯康特为《秘籍》一书绘制的中世纪风格的世界地图,却成为地图发展史上值得铭记的一件作品:它混合了中世纪圆形世界地图(Mappa Mundi)的轮廓和波特兰海图准确复杂的恒向线系统,从圆形周长上的16个点辐射出波特兰海图的恒向线网格覆盖了整个画面,但是布局依然遵循了古老中世纪的传统——东方向上。这幅地图中的绿色是海洋、褐色部分是起伏的山脉、圣城耶路撒冷处在地图的中央。地中海及黑海周边的区域描绘的相对准确,而在穆斯林世界的后方(东方)、遥远世界的尽头、祭司王约翰统领的神秘的基督徒王国,则是那个年代基督徒们传说中的希望。
基于指南针的特性,波特兰海图的正上方,已不再是中世纪地图中习惯描绘的东方,而是永远地指向了北方,欧洲人的世界观,或许也正在随着波特兰海图的普及而发生着转变。
荣耀舰队 / 橙湖工作室 作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