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发小通电话,聊到儿子。
她儿子今年本科毕业,找工作与读研受阻,一个晚上问她读书有什么作用?
她说自己顿了有几分钟,认真思考之后才回答“明事理”!
“回答找份好工作,儿子会认为我太俗气。回答陶冶情操,儿子会认为我不接地气。回答丰富精神世界,儿子会认为我冠冕堂皇。所以,我觉得明事理利己利人。”发小慢言细语地解释原因。
我为这个回答叫绝,因为我也不知道读书有什么用,又觉得这个回答实实在在,没有半点噱头。
发小学历不高,只有初中。
兄妹七个,她老幺,却没有得到母亲特别的宠爱,小学没毕业,她母亲就念叨着要给她停学,她执意要读初中。
母亲不给好脸色,她就搬来大哥家不走,哥嫂对她真不赖,当她是自己的孩子。
她大哥与我家一墙之隔,于是,我们一起上学一起放学,成了形影不离的伙伴。
中考进了镇中学,已经很不错了,但费用高出很多,这一次,她妈妈说什么也不让她再进学校门。
她个性倔犟,既然你不让我读书 ,我也不可能听你话侍弄庄稼,便去了县城找工打。
那会儿,我在县中读高中,周末有时去找她玩,再续之前的友谊。
就这么兜兜转转,打工、学手艺、开门店、承包食堂,事情做得不少,但都没有挣到大钱,直至十年前拿下快递总代理,事业终于走上快车道。
兜兜转转几十年,爱看书的习惯一直保持,尽管如今腰缠万贯,但她身上没有丝毫的财大气粗,相反,仍有一股书卷气缠绕。
我跟她相比,倒有一股铜钱味外溢(不喜欢用铜臭味),张口闭口就是钱,好像只要看到钱就两眼放绿光,恨不能来个饿狼扑食。
她做事豪爽,待人真性情。我那年买城南房子,她问我需要多少,我说你有多少现金就拿多少。
我知道她前阵子买厂房,手上没有多少现金,谁知道没过三天,她给我转了15万,我执意打了借条,亲兄弟明算账嘛,她当我面撕了借条,然后笑着骂我“神经病”。
这么多年 ,她对兄弟姐妹都有经济上的帮衬。她对母亲一直耿耿于怀,我劝说她几次,她也放下执念,与母亲重归于好。
她挣了大钱,但又不唯利是图。所以,我认为,她这么多年的书没有白读,明事理与重情义已经化作她的行动。
我回乡下,有好事的邻居为我感叹。
当年我成绩拔尖,拿到本科学历,而她初中勉强读完,如今她成为大老板,而我仍然靠着干巴巴的几千元工资过活。
还有其他(她)几个发小,小学没有毕业,就去了SH与BJ,以及苏南,帮人卖鱼卖米,或者做小吃,或者站店,如今基本留在了大城市,有好几个在SH与BJ买了住房与商铺。
SH与BJ,乃一线大城市,如今我的儿子还在SH漂,无根浮萍一样,对房子望洋兴叹。
如果按照邻居的思路,我这书有什么读头?不如初中一毕业就去打工或者学手艺挣钱,因为当年论读书,我可是他们当中的佼佼者。
如果按照财富决定一切的论调,那就可以断定这劳什子书真没读头。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没错,但也不能片面地解读。
这句话肯定要正解。
如果非要歪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句,我就问:如果有钱,富豪让你跪他门下而抛弃穷父母,你愿意吗?
世间万物 ,还真不能全部用财富来作华山论剑。
譬如,我学历是比发小高,但她当年为了拿下某通快递经营权,抵押了自己唯一的一套住房,如果生意失败 就得全家睡马路,我有她这种胆量吗?
在比如那个在SH买商铺的发小,当年在猪铺打工时,她每天给人杀几十头猪;在鱼摊打工时,每天凌晨两三点就要起来跑鱼塘 ,一双手整天泡在水里烂成蜂窝,浑身鱼腥怎么也洗不掉,这些我能忍受吗?
不要以为这些人没有读多少书却发了大财,却不知道这些人背后付出了多少劳动与煎熬。
因为财富的取得,除了跟能力大小有关,还跟机遇、性格、情商、眼光和胆量等密切相关。
因此不能下结论,读书越多(学历越高) 就应该挣钱越多,如果非要这么说,我就认为这是歪理邪说。
当下情势,很多本科研究生去送快递或者从事基层劳动,如果因此认为读书(学历)无用,我认为这是鼠目寸光。
因缘际会,每个人会拥有不同的财富,从事不同的谋生手段,但不能把读书多少与财富多少划等号,如果因为不匹配,就质疑读书有什么用,那我也可以说这是鼠目寸光。
读书有什么用?
站同样的高度 ,看到不同的风景。
做同样的事情,拥有不同的情怀。
走同样的道路,呈现不同的格局。
看同样的事物 ,明晰不同的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