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阅读群笔记
《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培养》读书笔记

《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培养》读书笔记

作者: 昆明家庭教育联盟 | 来源:发表于2019-04-01 18:33 被阅读0次

    本书核心内容

    一、人格
    人格是一个含义很广泛的概念,一般常识意义上的人格是指人的品格。心理学意义上的人格是指人的个性(还有法律上的人格等)
    这两种意义上的人格背后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的信念,特别是涉及有关价值观的信念。因此、我们可以简单地把人格看成是一个人的价值观信念体系。价值观信念又可分为:1、终极目标性价值观信念,例如,自由、平等、幸福。2、工具性价值观信念,例如,勇敢、责任、诚信。
    所以,人格可以认为由终极目标性价值观信念(目标)和工具性价值观信念(实现目标的方式)两个部分组成。目标、实现目标所采用的方式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或者说是人格,而这些背后是人的信念和动机。人格也可以看作是人的行为特征,因为行为是信念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人格的形成
    人格的形成不是由客观事实来决定,而是由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决定的。当孩子们感知他们的世界,对其做出决定,并得出一些包括“因此,我必须......”的信念的基本结论时,人格取向就形成了。
    三、人格统一体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人格统一体。每个行为活动都不是单一的,都是儿童整体生活和整体人格的表达。孩子的单个行为表现,一旦脱离了这个孩子的整体人格,就变得毫无意义(因为单个行为有多种解释)。只有当我们把孩子的这一行为结合他整个人进行研究,才能明白他的单个行为的真正含义。不存在按钮似的开关技巧,一按这个按钮就打开或者关上孩子的某个行为。
    人格统一体的第二层意思:一个人的人格由几种信念组成,但,这些信念之间相互协调,构成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如果这些信念之间相互矛盾就是人们所说的人格分裂,会阻碍人的成长,或者给人的内心带来痛苦。
    四、形成人格的两条途径(动力源)
    阿德勒的这本书中指出儿童人格发展是源自于人性中对优越感和社会情感的追求这样两条 路径、两个动力源。一个人目标的设定以及实现目标的方式决定了他的生活方式,或者说决定他的人格。
    这种说法和幸福儿童成长教育体系“教育的六条线中”的一、二条线相似,强调的都是人的成长源于人性中的动力源。
    第一条主线:好胜心——上进心——成就感。
    人天生具有源自生存竞争本能的好胜,这种征服和战胜的欲望也可以称为“好胜心”, 好胜心可以延伸和转化为上进心,上进心可以进一步转化为追求“成就感”。
    第二条主线:爱心——责任——奉献 ——使命。
    人天生具有源自繁育后代本能的爱心,爱心可延伸转化为责任,责任可以进一步延伸转化为奉献以及使命。
    五、培养 什么人格(人格培养目标)
    阿德勒在书中强调的价值观信念体系:
    1、终极目标性价值观信念:利益社会
    2、工具性价值观信念:独立、自信、勇敢、坚韧、责任、合作。
    幸福鸟儿童成长教育体系的价值观信念体系:
    1、终极目标性价值观信念:幸福快乐
    2、工具性价值观信念:
    1)品格:自尊、爱心、责任、独立、进取、坚韧、奉献
    2)心态:乐观,自信、平和、感恩
    3)人际交往: 礼貌、友爱、赏识、包容、诚信、合作。
    今日学堂的14字校训(价值观信念体系):
    仁 、孝、忠、信、礼、义、和、诚、 智、敬、恕、勇、毅、俭.

    人格培养的两条途径(两个动力源)

    一、在对优越感的追求过程中培养人格
    优越感:自我发展、强大和完善。现实生活中常见优越感的几种表现形式:待遇方面的优越、掌控权方面的优越、能力方面的优越等。其核心是得到他人认可或者自以为某些方面超越他人的良好感觉。
    追求优越感的错误方式:
    1、用捣乱、不合作的方式来表现自己。
    2、用懒惰、无能的方式求得他人的关爱。
    3、为了避免做错事情被嘲笑和批评,他们宁愿什么都不干,或者躲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即逃避。
    4、对竞争对表现出恶意和仇恨,甚至表现出某种程度的犯罪特征,比如,伤害或诋毁对手段。
    追求优越感的正确方式:
    1、正确对待比较:比较的目的是发现自己的成长空间,而不是和他人一比高下。
    2、把对优越感的追求升华为积极进取、从不断超越自我中获得成就感、获得快乐。强调行为的努力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3、把积极进取的目的升华为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使得追求优越感和追求社会情感的两条路径最终相互融合、目标一致。
    二、在对社会情感的追求过程中培养人格
    社会情感:人都有一种连接他人的欲望,在与他人的相互合作中履行自己的职责,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这种一现象可以用社会情感这一术语来表达。社会情感的核心是具有社会责任感(以社会利益为己任),即:一个人真心关心同伴,并且真诚地想为社会做贡献。
    想要帮助儿童发展好的社会情感,形成健全的儿童人格,可以从四个方面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发展积极的自我观、发展积极的困难观、发展积极的他人观、发展积极的异性观。
    第一个方面,发展积极的自我观,是指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让孩子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是受欢迎的,是能自己处理好自己的事情的。
    具体的做法是:家长和老师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和自由,在评价孩子的行为时,多从鼓励的角度肯定孩子的优点,避免过多的批评,那样只会造成孩子的怯懦和退缩。
    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还需要避免过多展示自己的能力和优越感,以免孩子产生依赖心理。性别角色也是孩子的自我接纳中的重要部分,成人需要通过言传身教来引导孩子认可和喜欢自己的性别角色,避免孩子形成对自己性别的排斥、抗拒。
    第二个方面,发展积极的困难观,是指培养和保护孩子面对困难的勇气。教育者需要为孩子提供一些适当的挑战,引导孩子克服困难,争取自己想要的结果。要注意的是,这些挑战要符合孩子的心智成长特点,既不太难,也不太容易,这样才能激发孩子的热情,提升孩子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育者不要把孩子当成可以操控的木偶,而是要允许和鼓励孩子尝试创新,哪怕因此会失败。一个能够面对困难、恰当处理挑战的孩子,一定会发展出耐心、恒心、坚韧、细致的优点,成长为一个有力量的人。
    第三个方面,发展积极的他人观,是指要注意培养孩子对社会、对人类、对环境的关怀,鼓励孩子关注和理解他人,引导孩子设身处地地从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和想问题,鼓励孩子帮助同伴,养成乐意分享的品质,帮助孩子建立公平规则和边界意识,教给孩子与人合作的方法,在合作中乐于接受自己的公平份额,不要挑起恶性竞争,警惕孩子思想中自私、贪婪、冷漠、偏见的苗头。
    第四个方面,发展积极的异性观,是指在孩子对自己的性别角色认可和接纳的同时,也能深刻地理解和认可异性,对异性有好感和亲近感,不贬损和排斥异性,不与异性刻意拉开距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培养》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mlb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