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言

作者: 忻蕊 | 来源:发表于2019-03-07 16:40 被阅读0次

    教育概述:

    从心理学角度看,教育对于成年人来说,是认识自己和用理性指导自己。对儿童来说也一样,但儿童处于发育阶段,给予他们指导显得格外重要,其实成人也需要这个指导。但这里最大的困难在于人们的无知!了解自己的心理本身就相当困难,那么,了解孩子,并在认识的基础上给予指导更是难上加难。

    成长的根本事实:

    成长的目标就是伟大、完美和优越,这个目标是无意识形成的,但这目标却无时不在。它主宰我们一生的具体行为,甚至主宰我们的思想,因为思维不是客观的,思维受制于我们形成的目标和生活方式。

    人格统一体:

    人的行为由个人的人格统一体发动和指引,人的行为反映了人的心理活动。人格统一体在人的一生中隐而不显。

    人格统一体在构建时,有独特的方式和目标,并不建立在客观现实之上;相反,对生活事实的主观看法才是真正的人格构建基础。

    人对事实的看法和观念,并不就是事实本身,虽然活在同一事实的世界,但人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塑造自己,通过对事物的看法来调节自己。

    一个人在儿童早期形成对事物的偏颇认识会主宰这个人以后的一生。

    心理补偿:

    所有的儿童都有内在的自卑感,它刺激想象力并诱发企图去改善个人处境,以消除自卑感,个人处境的改善导致自卑感的减弱。

    自卑感或许促使人们做出客观成就,但人们对自卑感也许只做出纯粹心理上调节(拉大个人和客观现实的距离),这些最终改变不了现状但满足了不可避免的心理需要。

    自卑感和优越感: 同一基本事实的两个面,两者纠缠不清。

    社会情感:

    是判断孩子或个人是否获得成长的一个明确标准!社会情感的强弱是一个人获得正常成长的关键性和决定性因素。任何削弱孩子的社会和团体感情的事,都会危害他们的精神成长。

    (那家庭教育隔断了孩子正常成长的伙伴团体,是否影响了孩子社会情感的发展?如何理解社会和团体这个概念,必须是主流社会和团体吗?)

    如何培养社会情感:

    让孩子不止跟一个人建立紧密联系,为未来生活做好充足准备。

    了解孩子社会情感的方法:

    仔细观察入学时的表现。如果孩子刚进学校就开始遭遇失败(比如感觉落落寡合、孤立无援,躲避正常途经和任务,甩开社会的道德义务,并用破坏法律的手段突出自己?),那一定是个危险的讯号,它意味着心理上的失败,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

    学校引发了家庭教育的潜在问题,一个好的老师能够读懂孩子的这些迹象,并以同情和理解去帮助孩子消除潜在的毛病。

    如何整理人格系统:

    人并不了解他表达自我的方式,所以他无法隐藏真正的自我。要了解他人人格,不是通过他对自己的看法和认识,而是通过他的行动,把他的行为联系起来分析,不能只通过一两个方面的表现,就得出结论。

    一个人的有意识的思想和无意识的动机之间存在巨大距离。只有具备同情心,但又保持客观的旁观者,才能把两者联系起来。

    三个关于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基本问题的态度---更真切地表现出他真正的自我。

    1、第一个问题涉及社会关系(你--我关系)。比如结交朋友、与人相处、诸如友谊、有爱、诚信和忠心等抽象素质也包括在内。

    2、第二个问题关于一个人如何打算运用他的一生(人--大地关系)。他想在社会劳动分工之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对职业问题的回答和回答方式可能反映出他的人格和生活态度。

    3、第三是人类分为两个性别的事实。比如我和异性怎样相处?围绕两性关系的其他问题。

    对以上三个问题的回答方式能大致的发现这个人的生活方式和独特的目标(这个目标也就是三观吗?)。这个全能的目标,决定人的生活方式,并反映在行动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一章 导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eqhpqtx.html